如何解读莫言损司马南新诗(的作品蛙与司马南的文学批评)

“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都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该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发展”

这段话都引自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原文。

今天我提到莫言,不是那个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而是在获诺奖之前就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的莫言作品《蛙》

代表中国文学最高荣誉的茅盾文学奖当然应该继承和发扬延安文艺讲话精神,绝不能被西方价值观所污染,那这本获奖小说《蛙》是一部不歌颂,只会揭露黑暗,来迎合西方的黑作品吗?

如何解读莫言损司马南新诗(的作品蛙与司马南的文学批评)(1)

“《蛙》以多端的视觉,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深切思考;从容自由,机智幽默,平实中尽显生命的创痛和坚韧,心灵的隐忍和闪光,体现了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执著的创新精神。”这是《蛙》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颁奖词。从语言、故事、深度三个方面,对《蛙》都作了很高的评价

说实话这篇小说风格依然是“黑色”的,所以我这里不引用赞扬者的说法,我引用他最激烈的批评者的作家李建军的一段对《蛙》评价:

“莫言却无意从正面进入,无意通过对真实而丰富的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写出中国社会生活内里的洋相,而是,将焦点放在封闭的人物的关系和矛盾冲突中……这就将叙事的尖锐性钝化了,就将整体性的冲突性弱化为局部性的闹剧性场面。难怪这样一部题材敏感的作品,几乎毫无“敏感性”可言,绝不会让任何人觉得“不自在”。

从李建军这段话从中不难看出,他恰恰是批评莫言这篇小说对现实的批判不够,还不够黑暗,还不够敏感云云,就是这个原因使这部中国第一部“反映计划生育和农村生育史”的题材小说获奖了,这个“评论”让司马南先生是不是觉得有点“反讽”

那些别有用心的诺奖评委,和那些忠于“延安讲话精神和“邓小平理论”的茅盾奖评委,居然都选择了这篇小说,还给予最高的赞赏,请问那些莫言的质疑者将如何自洽?

司马南先生要批评莫言也应该首先从这部小说说起,但司马南无意批评整部小说,那起码要求上厕所时把整本书读完,这点是司马南先生万万做不到的,所以他单独挑出一个一笔带过的“杉谷司令”出来说事,连带用司马南版“莫言文学观”批判莫言不爱国云云…

莫言2019年写诗回应“争议”

竖子嘲我不爱国.吾爱国时句句火.

高粱如炽血成河.一曲九儿泪滂沱.

斜儿笑我不敢言.我敢言时天惊破.

三十三日呕心血.二十万言蒜薹歌.

丰乳肥臀示大爱.生死疲劳演大悲.

酒国早举反腐旗.后来不绝如风靡.

一声蛙鸣四野应.干万二胎因我生.

猫腔凄厉檀香刑.我以此书敬鲁翁.

敢将真话示天下,

被人误解亦不怕。

有人批评能进步,

骂声如肥催大树。

其实最应该让中国人遗憾作家的是老舍,当年他在诺奖三轮评比都获第一,但就在某些人念念不忘的年代他含冤跳入太平湖中,这位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就这样让中国人多等待几十年,我们是不是应该让陈先义先生想一想但在陈先义们眼里根本没有所谓偏离所谓“党性”的“人性”存在…。

《蛙》里面那2800个超生小孩和两个死去孕妇都是活该,那个“姑姑”更是罪该万死,她晚年居然敢放弃“党性”做2800个泥娃娃纪念她逝去的“人性”…。

2022年的中国,在国家鼓励生三胎的现在,对莫言的反动言论口诛笔伐同时,也请读一下十几年前这本丑陋的书吧,想一想书中那些离奇黑色的文字中关于人性和党性的矛盾性的思考。想一想那些追逐超生孕妇的“姑姑”们,想想那些跳河的孕妇,和因超期不幸死在手术台上的孕妇…想一想莫言式批判是不是“揭露无产阶级黑暗”所以必定渺小…

也许用李建军的话来说“莫言的小说缺乏伦理性思考”但他不敢否定莫言的作品中充满人性光辉,这也是莫言所有非网友级别的评论家共同评价,但十几年过去,但现在莫言的批评者的水平一代不如一代。这种有深度的批评再也看不见了,没人提福克纳也没人提马尔克斯,代以纯阴谋论式的批评…。

以司马南先生的发起“无下限”式的文学批评,现在网上演变成一场特别的“找茬”大赛,莫言书里什么奇奇怪怪的“茬”都有,从“北海道的人”到“杉谷司令”再到吃煤、捡麦穗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键盘侠高级点“寻章摘句,望文生义”低级点复制粘贴,下流者直接造假,如下图的“莫言原”

如何解读莫言损司马南新诗(的作品蛙与司马南的文学批评)(2)

“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这句诗在阴谋论者眼里一定是别有用心,顾城说的“黑夜”是什么?为什么不说“红色的眼睛”,陈先义就是“红色眼睛”,顾城在寻找什么样的“光明”?这种质疑是不是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甚至热销的书籍,但在当年20岁我的眼睛里这句诗就是那么干净无邪。但阴谋论就像一种信仰,只要你信,什么证据都会有,就像我当年对司马南老师所有阴谋论式攻击,都加以反驳和嘲讽,现在您却用边芹高级阴谋论来攻击莫言、顾城、陈忠实、甚至钱钟书,和一众作家,他们都倒下了,是不是您和陈先义就能伟大了!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延安文艺座谈会这句话,正好与“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异曲同工、相互验证,你是什么样的“黑色的眼睛”就会寻找到什么样的“光明”,如果那种看到石油钻井都会联想到某种抽插运动的人,看到“丰乳肥臀”这四个字,自然想不到“生养”和“母亲”,

如何解读莫言损司马南新诗(的作品蛙与司马南的文学批评)(3)

这就是司马南先生的认知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