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朱日和训练基地(探访朱日和训练基地)

为什么叫朱日和训练基地(探访朱日和训练基地)(1)

朱日和训练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朱日和”系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心脏”。这里地形复杂,分布着哈尔德勒山地、都新草原、乌登草原、察汗敖包丘陵、杭盖登吉丘陵等,由沙漠、草原、山地、沟壑等组成,具有独特的排兵布阵优势。1957年,一个加强坦克师战术演习场在朱日和地区组建,这便是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的前身。

今日的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大的,也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占地1066平方公里,面积比香港还大。主要担负的任务是组织师、旅、团级部队完成合同战术演练,协同装甲兵和其他兵种进行技术、战术训练,并为陆军装备的各种武器进行实弹、实爆作业和航空兵实施对地面部队攻击演练提供保障。

这里曾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当年在军地报纸上“朱日和”三个字是不能提的,报导这里的军事活动,只能说是在“华北某地”。2003年8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将朱日和基地对外军开放。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这里举行。朱日和本是内蒙古的一个边远小镇,原来并不知名。莫说在全国,就是在军内,那只是北京军区的一个战术训练场,其他军区知晓的也不多。朱日和扬名,是因为2017年7月31日的那场盛大阅兵。从此,这里成为世人嘱目的地方。

为什么叫朱日和训练基地(探访朱日和训练基地)(2)

探访朱日和训练基地是我一个多年的梦想。因为28年前的那个夏天,时任坦克连指导员的我随38集团军某红军团官兵一起在此鏖战训练了两个多月,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记忆。因为这里有一位来自某红军团的战友,他就是当今中国陆军第一蓝军旅旅长满广志。因为这里有一位来自某装甲团的战友,他就是刚刚卸任的基地司令员高继安同志。继安同志任团参谋长、团长时,我任团副政委,三年的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这里曾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的大阅兵,我要目睹一下朱日和训练场的新面容,听一听领袖阅兵的脚步声。

我们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是互联网信息把我们分别了30年的军校同学召唤在一起。2015年12月,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军校同班的同学首次相聚来到保定,参观了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保定军校、满城汉墓和清苑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大家一路上神采飞扬,笑声不断。餐桌上相互簇拥,开怀畅饮。深夜里促膝而谈,乐而不疲。那时我们就约定,全班每年聚会一次,带上家属,一起去旅行,一起叙旧,一起畅想。我们制定了活动规则,经费保障实行AA制。今年是我们班的第四次聚会,相约内蒙古。

探访朱日和训练基地,是这次聚会后加的行程。原行程计划是游览响沙湾、成吉思汗陵、辉腾锡勒草原和集宁皮毛市场。我建议取消集宁皮毛市场行程,改为参访朱日和训练基地,得到了诸位同学的热烈响应。不仅圆了我探访朱日和基地的梦,也圆了我们大家一个共同的梦,参访朱日和阅兵训练场。

为什么叫朱日和训练基地(探访朱日和训练基地)(3)

7月28日早晨7点钟,我们一行20余人乘坐旅行大巴车从辉腾锡勒草原黄花沟出发,按照导航指示方向,沿县级公路行走,颠簸了一个上午。图上距离只有200公里,足足走了5个小时。沿途经过4个限高护栏,好在能从一侧绕过。经过一个桥洞时,险些过不去,令我们着急万分。司机、导游和两位内蒙古的同学谁也没有走过此路,我们只能瞎子过河摸着走。要知道这种情况,从黄花沟返回集宁,走二广高速早就到了。

出了朱日和高速口,我极目远望。铁路已从朱日和火车站铺到了基地训练场,一条柏油路也直通基地训练场。行驶在起伏不平的宽畅公路上,心潮无必荡漾。进入营区,基地通信科的张科长早早地在大门口等候我们,我们感到实在不好意思。决定先参观,后吃饭。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一辆辆崭新装备油漆光亮,解说员的讲解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战场。参观完装备,在朱日和基地地标装甲车前驻足留影。在前往阅兵场的途中,参加演习训练的战车发出隆隆声响,卷起的尘土四处飞扬。我们站在领袖检阅的地方驻足观望,远处蓝天、白云、楼房、机场、战士、白杨...行进中的战友们歌声嘹亮,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昔日的训练场......

1991年6月5日上午,我们乘坐闷罐车出发,奉命随团队参加朱日和驻训演习。一切感到那么新鲜,车厢内铺着草席,打开背包,和衣而躺。除了感觉噪声比客车震动大点以外,其它没有什么两样。车上吃着烧鸡、喝着啤酒、啃着面包,也很惬意。列车过了集宁,透过车窗,一望无垠,很少看见树木、村庄,随风飘进来的空气都有一股羊臊味。6月7日下午,火车到达朱日和站。下车后,看到这里茫茫无垠、十分荒凉。装甲、轮式车辆卸完载后,急忙向驻训地开进。我带领的是一辆破旧的解放车,车上装载重,跟不上车队。前面带车的军务股长唐仕武头也不回只顾前行,不久我就掉了队。我第一次来这里,道路不熟,加上叉路很多,又无路标,不知往哪里走。我只好沿一条宽阔的道路前进,走了一会儿,看见前面有一群帐篷、解放车等以为找到了目标。走近一问,他们原来是63军的。我问38军在什么地方,他们回答不知道。我只好退回到大路口,等待团里来救援。过了一会儿,我见团工兵连的推土机上来了。他们识路,我就跟在他们后面,这才找到了目的地。

为什么叫朱日和训练基地(探访朱日和训练基地)(4)

驻训的日子里,我主要负责管理和后勤保障,有时也参加训练,在这期间,我学会了驾驶坦克车。看到我们的战术训练十分蹊跷,每次演习前,在预定的行军路线上都堆好沙堆,作为路标。否则,演习时就迷失了方向。每次总是认真保养车辆,可是开不了多久就出现故障。那时我想凭这样的技术战术水平,怎能打胜仗?部队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两样。

这里生活条件极差,没有营房,我们住在帐篷里。日夜温差大,中午热得无法午睡,夜间站哨得穿棉大衣。风沙较大,风刮得人跑,两眼都睁不开。有时天气很晴朗,来一块云彩就下一阵雨。来一阵风就雨过天情,就像小孩的脸一样变换无穷。大气压较低,人们的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这里缺乏的是水,每日用解放车拉水,定时供应。每当打水时,抢水成风,有时年轻小伙子就动手打架。水只供应饮用和洗漱,驻训两个月没有洗过一次澡。当地少有新鲜蔬菜,多是土豆。不过,偶尔也有惬意的地方,手扒羊肉还是很好吃的。

这里荒芜人烟,不是我想象的“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景象,很少见到蒙古包和蒙古族人。训练场地上虽长有一些野草等绿色植被,但被坦克车轧过后就不再长草,成为沙地一片。没有轧过的地方,长出遍地的野韭菜。人们闲暇时就去摘野韭菜花,晒干后带回内地来。这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好吃有营养。这里很少见到野兽,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品种很多,很让人喜爱。

为什么叫朱日和训练基地(探访朱日和训练基地)(5)

那时,我去了苏尼特右旗所在地赛汗塔拉一趟,那里相当于我们内地的一个乡镇。沿街转一转,看看风土人情。喝了一碗奶茶,买了一副眼镜。让我惊诧不已的是卖眼镜的不是内蒙古人,而是浙江温州人。温州人号称中国的犹太人,哪里有市场,那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有温州人,那里就有市场。温州人舍弃舒适的家门远到艰苦的边远小镇做生意,他们这种吃苦精神让我敬佩,难怪温州人能不富裕?

这里的紫外线特别强,我们返回营房时就像出使了一趟非洲一样。我从那里带回了几件驼绒马甲,送给亲友纪念。返回营房时,营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令人振奋不已。

这一年,我们连队建设蒸蒸日上。年底,我连被集团军评为先进达标连队。全团25个连队只有3个连被评上,我们感到很荣耀,我个人荣立三等功,被集团军授予“优秀党支部书记”。

我所在的团队几乎每两年去一次朱日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或者去学习,或者是留守。朱日和驻训演习是军旅生活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如果不当兵,也许我一辈子不会来这里。来这里一回不白来,留下了我永生的记忆。

28年后,脱下军装再次来到这里,心情无比激动。朱日和训练基地,今非昔比,感慨万千。为中国发展而骄傲,为人民解放军壮大而自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