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处死窦婴全族再向太后摊牌(西汉朝魏其侯窦婴的覆灭之路)

窦婴是西汉窦太后的侄子,历经景武两朝,官至丞相,而且立下很多功劳,然而最后却落得被灭族的悲惨命运。今天,请各位看官和小司一起来看看魏其侯窦婴的故事,思考窦婴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

窦婴立功

窦婴是所以能平步青云,一路做到丞相,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他是窦太后最得意的窦家人,为了保证窦太后死后窦家威势不减,必然要提携窦婴;二是因为窦婴确实立了功劳。从电视剧《汉武大帝》来看,窦婴的功劳主要三件事。

其一,反对立梁王为储君,维护父子相传的祖制。景帝迟迟不立太子,搞得有些人觊觎皇位,比如:梁王刘武、淮南王刘安。一次家宴,窦太后提出要景帝立梁王为他的储君,景帝死后由梁王继承皇位。面对窦太后突然提出的问题,景帝猝不及防,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拒绝,只是说了句:也不是不可以。眼看梁王就要成为储君,父死子继的传统就要被打破。窦婴直言敢谏,反对立梁王为储君,且给了景帝一个台阶下:皇上说错了话,罚酒一杯。景帝借坡下驴,喝了酒,立储之事也就此化为泡影。可以说窦婴这一谏言保住了汉武帝刘彻的太子位,也保证汉朝不乱。之所以定父死子继的规矩,就是要保证继承人的唯一性,保证权力的和平交接,避免觊觎皇位的人趁机争夺引发国家动乱。窦婴也因此事被窦太后革除了宗籍。

其三,治理黄河有功。一次黄河水患,武帝派三万大军也堵不住决口,水务专家郑当时又请病假,景帝只能请魏其侯出山,刚开始魏其侯也不愿意,被逼无奈才接受武帝安排的差事。他挖开黄河南岸泄洪,导致王太后和田蚡的良田被淹,因此窦田结下了梁子。

使酒骂座

使酒骂座的主角是灌夫,灌夫的父亲叫张孟,是颍阴侯灌婴的门客,受灌婴器重,后改姓灌。灌婴在平七国之乱时,曾只身如吴楚大营,受十多处重伤后没死,因此立了战功,战后收到重用。

汉武帝处死窦婴全族再向太后摊牌(西汉朝魏其侯窦婴的覆灭之路)(1)

灌婴因多次犯法,逐渐失去了权势。窦婴也因窦太后死后收到冷落。二人一拍即合,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简单说就是已经失势的两人想要联合起来,壮大实力。

田蚡大婚,邀请魏其侯参加婚礼,魏其侯带上窦婴。酒宴期间,宾客对大权在握的田蚡敬畏有加,敬酒时主动避席,对已经失势的窦婴则只有部分宾客避席。灌夫对窦婴的遭遇鸣不平,借酒大骂。

汉武帝处死窦婴全族再向太后摊牌(西汉朝魏其侯窦婴的覆灭之路)(2)

原本灌夫和田蚡不和,田蚡借题发挥,将灌夫下狱。窦婴感到十分惭愧,想要救灌夫。毕竟灌夫原不想参加田蚡婚礼,是窦婴说服灌夫参,灌夫出事他也有责任。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夫谢曰:"夫数以酒失得过丞相,丞相今者又与夫有郄。"灌夫知道自己酒后会误事,且与田蚡不和,拒绝了窦婴。窦婴硬拉灌夫一起,结果出事了。

东宫廷辩

为就灌夫,窦婴直接找到武帝说明情况。一边是舅舅,一边是表叔,武帝也很为难,不好决断,建议召集大臣到东宫召开会议讨论,这就是东宫廷辩。就是这次廷辩直接导致后来田窦两家覆灭。

此次廷辩未果,但窦婴直接将矛头对准田蚡,直接将田蚡私产名单、买官卖官、送礼清单等犯罪证据呈给武帝,这位田家后来的灭亡埋下伏笔。

王太后对此事甚为不满,加之窦婴所说与灌夫所做有不符之处,窦婴被抓。

窦婴之死

窦婴是因为矫诏被灭族的,矫诏就是伪造皇帝诏书。景帝临走前给过窦婴一个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也就是窦婴有了便宜行事之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不必请示。

窦婴被抓,家人拿出遗诏面呈武帝,结果田蚡事先知道此事,派人回了尚书的存档的卷宗,没有存档那窦婴的诏书便是伪造的,也就是犯了矫诏罪。最终被灭族。

汉武帝处死窦婴全族再向太后摊牌(西汉朝魏其侯窦婴的覆灭之路)(3)

窦婴死的直接原因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是一个可以发动合理政变的遗诏,有这么个遗诏那个皇帝能绕得了他,因为他就是换皇帝或自己做皇帝也是合理合法的,这个遗诏权利太大,威胁到了皇权。

窦婴死的根本原因是不懂顺势而为,太史公已经说了"然魏其诚不知时变",就是魏其侯看不清形势,他之所以能平步青云,是因为有窦太后。窦太后死后,是王太后的天下,形势已经变了,然而他还与田蚡斗来斗去,最终败下阵来。

为人处世讲究顺势而为,顺势而为,则势如破竹。逆势而行,则节节败退。当然,最厉害的人事善于造势之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