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力量训练全过程(格斗的基础力量)

力量是所有格斗动作的基础,老话说得好:“练武不练功,十年一场空”力量和动力链一样都是“功”的一部分(想了解动力链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从我之前发的文章中找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格斗力量训练全过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格斗力量训练全过程(格斗的基础力量)

格斗力量训练全过程

力量是所有格斗动作的基础,老话说得好:“练武不练功,十年一场空”。力量和动力链一样都是“功”的一部分(想了解动力链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从我之前发的文章中找到)。

有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你练散打十多年了,你觉得哪方面因素对格斗来说最重要。”

我的回答是“力量”。因为力量是格斗的基础,如果没有力量,一切技术都是空谈。

首先,很多人对力量有着认知误区,很多人认为举起、推起重物的重量大就代表着一个人的力量大。

这个观点本身不错,但是在这里我要纠正一个概念:举起、推起重物的重量大只是强大力量的一种表现,他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力量素质(特别是对于格斗而言)。其实跑得快、跳得也是力量素质优秀的表现。

现代运动科学认为力量分为四种: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

绝对力量指的是最大力量,是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量。是肌肉横断面、肌肉间及肌纤维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通俗的说就是你能发出的最大力量

这种力量素质,是在健身房撸铁锻炼的朋友很看重的。很多人认为:健身的朋友把肌肉练成了死肌肉,不利于各种运动。其实没有,他们的运动基础其实远在常人之上,常人所说的死肌肉(其实没这概念,肌肉哪有死的活的啊)只是因为训练目标的重点不同导致的力量差异,健美人士和格斗运动员主要的差异在于:技术的区别和力量训练的侧重点不同。

很多人认为对于格斗类运动不需要看重绝对力量,其实这是不对的。格斗中有一项素质叫抗击打能力,绝对力量的大小与绝对力量的大小密切相关(抗击打能力我会在以后的文章更新)。

有健身的朋友问我:“我这卧推、深蹲这么强,打拳还是软绵绵的,是不是我把肌肉练死了啊(听信了网上的传言,怀疑自己)”。其实不是,打拳没劲儿的主要原因是动力链不完善,强大的肌肉 规范的出拳=强大的出拳力量,这一定没错,还有很多朋友练了一身肌肉,结果上跑步机跑两步,汗流浃背,这是因为平时无氧运动占比太多,一味追求美观的肌肉而忽视了有氧运动和心肺功能的重要性。

相对力量指的是,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简单的说就是绝对力量除以体重。

所有划分体重量级的比赛都很看重相对力量,相对力量大的选手在同级别比赛占优势(对于专业的散打运动员来说,相对力量非常关键)。

通俗的来说,同水平下两人打架,胖子总占上风,就是因为他的体重大、绝对力量大。而同体重的胖子和肌肉男打架,往往是肌肉男占上风,就是因为他的相对力量大,在同体重的情况下绝对力量更是远大于胖子。

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量的能力。

速度力量也就是格斗运动员最看重的爆发力,很多健身的朋友会忽视这一素质的培养。其实几乎所有格斗技术都与速度力量有关。

速度力量是格斗运动员主要培养的力量素质之一,它并不单纯的来自于某块或某些肌肉。培养速度力量需要将近乎全身的韧带拉开,每一块肌肉的训练都不容忽视,它是整个机体协调配合所爆发出的力量。因为训练方式不同,所以同量级的健美运动员出拳力量很难超过拳击运动员的。

对格斗有兴趣的朋友应注意速度力量的训练,所有运动都一样,应注意对全身韧带和肌肉的锻炼(具体训练方法我会在以后的文章更新)。

正如木桶效应所讲,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你的短板会限制你自身的发展,虽然将短板变为长处的过程很痛苦,但是你要咬牙坚持下去(虽然练腿很痛苦,短期也没什么成效,肌肉酸痛更是痛不欲生,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自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力量耐力。

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通俗的说就是既要求肌肉具有较大的力量,又要求肌肉能够长时间地坚持工作。

力量耐力,是近乎所有运动员都必须提高的一项力量素质,对于格斗而言更是如此。一场常规拳赛一回合三分钟,最短五回合制,最长十二回合制。这不仅仅是选手的技术战法和出拳力量的比拼,更是耐力和意志的对决,拥有更强大的力量耐力能让你更好地战胜对手。

力量耐力的培养不仅来自于短休息、多次数、多组数的训练,还来自于极限训练、极点突破(具体训练方法我会在以后的文章更新)。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明白“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 以惰而废者十之九”,相信自己,你将会迎来突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