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访古村的散文(游记散文母亲朝山)
母亲朝山
文/王博太
我的母亲今年七十七岁,因为常见的老年疾患,一度影响到母亲的走出家门。经过她的自身努力,从拄着拐杖到不用拐杖,还能在村头街口活动,这让我当儿子的万分欣慰。每每偷闲陪同母亲唠嗑几句,她就会显得很开心。特别是提起朝山的往事,母亲格外高兴。她回忆说,好多年前曾经朝拜过观音山。她和村里的同龄妇女结伴出发,跨过耿峪河,来到虎头山下,一步一步地朝山上走去。九峰岭就是龙一样蜿蜒盘旋的山梁,从山梁上行走过一座又一座的庙宇,走到傍晚的时分,终于走到朝山的目的地九峰观音山顶。这一路大约有五十里路,对于母亲而言必定是路途遥远,何况是山间小道,这一边看见深沟,那一边又逢削壁,如此这般,走走停停,辛苦和劳累对农家妇女而言并不算什么。母亲在观音山顶的庙宇里住了一夜之后,翌日清晨起来,选择沿着另一条下山的道路,就是通往耿峪沟底的陡峭小径,沿着台阶和山间小径,一步一步下到山底,便是耿峪沟里的进山大道。大道虽然可以行车,对于母亲而言,徒步朝山,还是要坚持到底,这样再走一程,歇一程,走走停停,缓缓归矣。
母亲说,她回到家里的时侯已经是半下午了。往返二天一夜的行程,实现了母亲的朝山愿望。家乡的人认为,一生最少应朝拜三次观音山,才算得上虔诚和灵验。虽然母亲只完成过一次的朝拜观音山,但是对于她的勇毅表现,已经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母亲实在太伟大了,如此瘦弱的身躯竟然徒步完成往返百里的山间行走,逐一朝拜诸路神仙与菩萨,这样的功德和成就,实在厚重与丰满,为自己和家中亲人积攒下无穷尽的福气。因为朝山的成功,让我相信母亲的心中拥有的精神圣地,定然居住着许多的慈悲与和善的神灵。他们接纳母亲的朝拜观音,领用母亲供奉的十块八块钱财,并且愿意赐福和添寿给这样普通善良的乡间民众。因为这些善良的乡间村民自从祖祖辈辈以来都已经养成了在夏忙和秋收的前后,背着干粮,步行上山,求神保佑,赐福纳祥。虽然这样的朝山精神信仰极为朴素,甚至朴素到说不出信仰的终极价值,但是山下细如蚂蚁的人流,却是年年在这山上山下移动游走,终于形成终南山神仙故乡的美名。这些心怀信仰的勇敢登攀者,都是无有名望的英雄人物。我原本很不以为然这样的朝山,觉得像母亲这样的乡间民众,既不识文字又没有文采,更没有走过大江大河,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妇道人家,难道还有资格谈人生信仰和价值追求?因此对她们的结伴朝山,满含着鄙夷不屑的神色。拜观音山,不就是给几尊泥塑的神像磕头去么?我的颇不以为然的口气,并没有吹灭她们热情高涨的朝山行动,并且早就成功了!当我从文字上领悟到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的深刻含义时,方才明白我的母亲和乡间父老们早就用朝山的行动,通过每个朝山的细节,亲自解读了秦岭祖脉的深刻内涵。我对自己的愚蠢和狭隘,深深地感到惭愧了。我至今并没有亲自登顶过九峰观音山,没有给沿途的数十座殿堂庙宇,供奉过钱粮香火,又有什么资格去看不起母亲的朝山,去评论母亲和乡亲们的精神信仰呢?难道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得益于父老乡亲怀着朴素的朝高山信念,炼就了排除千难险阻和崇高理想追求吗?
我看着慈眉善目的母亲坐在眼前,愈发觉得她就是我心中的一尊菩萨,就像观音山上供奉着的观世音菩萨一样,保佑着人间儿女们的幸福生活。我尝试着设身处地去想象母亲如何躬身背着自制的干粮和香火物料,相约着左邻右舍的婶婶阿姨走出家门,朝着村外的南山步行而去,半个小时就走到南千户村,再半个小时走到永丰村的虎头山,先在虎头山庙里歇一歇脚,拜一拜神。神的加持让她们拥有了爬山的勇气和力量。接着往鹰嘴峰上的状元楼攀登,如何跪倒在魁星面前,祈求赐福儿孙们好好读书,考取功名。母亲说老家山上的魁星很灵验,保佑孙子们都考上大学。并且在这里歇脚吃午饭,积攒力量继续攀登沿途的几个庙宇。母亲记不住每个庙宇供奉的神仙名字,但是他知道每个神仙都是善和爱的化身,都能保佑人间平安幸福,于是一路拜过去,一直走走停停走到天色向晚,终于抵达观音山顶。
母亲在观音山顶照例要将每一座菩萨殿的神仙跪拜一遍。当晚借宿在观音山顶的歇脚通铺上面。观音山的夜景美不美?山高人为峰,四望山峦云海的感觉如何?朝拜观音山的精神洗礼,究竟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收获?母亲面对我的文化学者一般的考问,有点摸不着头脑,莫名其妙,无言以对。她觉得我的问题已经超越自己的认知范围。观音山是她爬过的最高的高山。高山有些险,谈不上美不美。朝观音山拜神,似乎都这么做,并没有思考这么做的洗礼。朝山就是能够安慰自己的心情,并不是信仰天主的人,还要有神父给头上洒些圣水。母亲的朝山完全是自我救赎,怎么能要求母亲拿出精神的收获呢?精神世界的追求和信仰,并非可以直接给予满足的填鸭式操作方法,也并不是可以讨要的充饥渴的馒头和开水。精神世界的满足,只有自己从实践中去体会。即便无私到母亲给予儿子的生命,却也不能像给儿女蒸馒头一样,直接拿出精神营养来送进儿女的嘴巴里。我顿时觉得自己的无知和矫情,我对朝拜观音山的精神领悟只有从自我实践中获得,诚如至亲最爱的母亲都不能代替自己的儿子给朝高山的精神体会和经验。
我仿佛看见母亲攀爬着九峰山崎岖不平的山路,夕阳下登顶观音山的身影,脸上流淌着汗水,眼眸里洋溢出幸福的微笑。这是母亲亲自行走过百里的山路,登顶观音山的骄傲和自豪,实在让我羡慕和向往。这个时侯,我才深深地知道山下百里范围,时时刻刻都有着千千万万个像我的母亲一样瘦弱的身影,年年岁岁都会有三五成群的百姓乡亲,活跃在九峰山的山梁上,行走在去观音山的山道上,用自己朴素的精神追求成就了朝山习俗。
我想说,母亲朝山,其实质就是精神朝圣。凡是生命都有其过往与归宿。归宿究竟是一座山,还是一座庙?其实,归宿是一颗善良与慈爱的心。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我的思考答案,人从祖宗那里来,人到儿孙那里去。人的崇祖价值观念,形成秦岭祖脉根系。因此,秦岭脚下的万家灯火里千百亿生灵用实际行动走出来的朝山习俗,天然凝聚成为精神的信仰,无论是慈善化身的观音菩萨,还是洽似崇祖朝圣的精神载体,面对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道路,还将外化成不同的具象实践形态,诚如我的母亲通过朝山的朴素行动,走出一条自我救赎的旅程,还将有更多的人们,子承孙继走出更加神奇的道路,并且依然离不开千家百姓的朝山习俗,从而在代代相承的过程中,万古流传到永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