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的互动对话(谈谈英语课堂互动的几个问题)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谈谈英语课堂互动的几个问题刘润清 崔刚
最近,我们有机会听了几所不同类型学校的英语课,参加了几个英语教学研讨会,也与教师和学生有过不同形式的接触和座谈。对所见所闻进行反思之后,结合英语教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在本文中,我们试将对英语课堂上师生互动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并以此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总体印象客观地讲,目前教师的总体素质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十年前相比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懂得不少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很新潮,而且英语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比原来高,有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表现十分活跃,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也有不少的信息和知识,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些都是我国在过去多年中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但是,在纠正了以往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往往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现在英语课堂上也有许多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比如,克服了原来的“教师满堂灌”,现在很容易形成“学生倒灌”的问题;克服了原来的教师过分的批评指责学生,现在很容易出现“学生一切都好”(没有批评)的现象;克服了原来的知识性强,趣味性不够的问题,现在很容易把课堂变成“游戏课”和“表演课”;说是要“寓教于乐”,这又很容易成为“只乐无教”。听完十几节课后,让人反思的是:这是严肃的课堂,还是“运动场”和“娱乐场”? 学生到底听到了几句正确的英语?40分钟左右的课堂,有多少是有效的教学时间?一堂课下来学生到底有多少收获? 让孩子进入这样的课堂,我们会安心吗? 针对上述疑问,我们认为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二、大班教学带来的矛盾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的英语教学大都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每班的人数在40人左右,有的甚至超过50人。大班授课对于其它学科的影响可能会小一些,但是对英语课堂的影响较大,原因就在于英语课堂需要很多的互动,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大班授课给英语课堂带来的主要影响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班一大,每个学生平均的练习时间自然减少,而且当某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有一半听不清楚。第二,班级人数一多,学生的差异性表现的就更加突出,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第三,由于教师精力所限,很难给予每个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关注,很容易忽视某些学生。第四,班级人数过多很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维护的困难,这在年龄较小的学生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在目前的条件下,班级过大所带来的问题只能采用一些办法去弥补。国外也有这样的问题,许多都采用学习小组的方式来解决,另外,课桌的摆放也方便小组活动。在教师发出明确的指令之后,4-5个学生立刻组成小组,开展相关的活动。之后,每组出一名学生发言(有时配备话筒),每组的发言人轮流担当。一段时间过后,调换座位,组成新的小组。这种小组经常有课外活动,准备第二天的发言。相比之下,我们还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有的课堂没有小组活动(很多是因为座位摆放的原因),而且一个学生发言时还要走到讲台,往往需要其他同学站起来让路,椅子桌子擦得地板吱吱作响,学生走到讲台,讲2分钟左右的话,发完言,一阵掌声,回到座位,安静下来,这样就浪费了不少的时间。有的课堂有小组活动,但显然组织松散,不能抓紧时问,学生也不能积极地贡献自己的想法,因为已经指定了一个发言人。因为准备得不够充分,在小组组织过程中就会浪费不少时问。国外也有人把小组活动录像下来,反馈给学生看,他们从中受益良多,自己一看才意识到哪里浪费了时间,哪个小组活跃而且组织得好,如何才能收获更大。
三、讲解与练习“满堂灌”的做法不好,但是也不能说干脆就不讲解了,或者一律要求教师只讲多少分钟,剩下的时间全部做练习。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第一,课堂是传授语言知识的主要渠道,而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同所学的语言知识。没有传授,巩固什么?讲解那么短的时间,导致的结果无非有两种,一是量不够,二是讲解得不够清楚、不够透彻。在两种情况之下,练习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会认为,学生会通过大量的练习,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的知识或者语言的规则,这种观点的依据大多来自母语习得,在外语学习中能否做到这一点是有很大疑问的。第二,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往往需要多个课时,每个课时讲解和练习的时间应该是有差别的,不能说一讲互动,就要时时处处都必须“互动”。教师应该根据每节课教学目的的不同调整自己讲解和学生练习时间的分配,例如,每个单元的前面儿节课讲解的时问要相对多些,练习要少。到了最后的几节课,练习的时问要相应增加,讲解相对减少。有些教师现在生怕别人说自己讲解多了,满堂灌了,这恐怕也是自己思想上片面,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在我们观摩课堂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课文本身处理得不够,却用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些与课文无关或者关系甚微的练习。这样的做法未必是最佳的选择。首先,课文是范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和精华部分。学生首先把课文中的语言现象学好学透,才有做其它练习的基础,否则,练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与使用课文中的语言现象,因此,练习的进行要紧紧围绕课文展开。例如,针对课文中的一个新词做活用练习时,首先要保证学生已经学会原句,还要保证所造出的句子使用的词义与课文中的词义相一致。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用另外的词义造句就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再比如,让学生复述课文时,要特别强调使用课文中的词、短语和句子。我们不妨尝试一下这样的做法。教师可以把一段课文中的主要动词写在黑板上,自己先一边指着动词一边复述课文,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去复述,接着擦掉几个动词,再次复述,直到最后把黑板上的词全部擦掉,让学生进行复述。即使是让学生做自由练习时,也要鼓励他们尽可能地使用课文中的语言。
四、机械练习与自由练习
我们所见到的课堂练习大多属于自由练习,是“任务型”练习。任务型练习有很 多的好处,它增强了练习活动的真实性、交际性和创造性。但是,在基础知识掌握之前就过早地进入自由练习的阶段,就去完成某项“任务”,恐怕也未必合适。例如,所学的课文是孩子洗车之后向父母要工钱。学生还读不熟课文,课文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甚至于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还没有记住,就开始全班用英语大辩论:孩子做家务应不应该要报酬。正方(半个班)要说不应该,反方(另外的半个班)要说应该。辩论中学生确实很积极,但是他们的口语错误相当多,有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句子,没有充分地使用课文中的新词、短语和句子。这样的练习对于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多少帮助呢?学生是在学英语吗? 在我们的座谈中,教师反映这种做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我们认为,每学一个新的语言现象,教师讲解完之后,学生应该先做一些机械性的练习。例如,跟读、朗读、背诵等,之后再做有指导的练习,即稍微放宽一点,但是强调要学生模仿使用课文的句型、短语和新词,不可离题太远,然后是有指导性的自由练习,最后才开始自由练习。学习英语不是为了图热闹,如果学生不能够说正确的英语,所谓的趣味性、交际性和创造性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习者付出艰苦的努力,有一部分的工作就是枯燥乏味的,是学习者必须要忍受的。如果仅仅强调兴趣,一点苦也不吃就想掌握一门外语,是不可能的。跟着教师或者磁带朗读课文,熟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这都是学习英语所必需的。如果把任务型教学当作灵丹妙药,除了它就没有别的练习,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长处和短处。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目的的要求,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练习形式。
五、鼓励与批评提倡“寓教于乐”不是指教师一句也不能批评学生。在对待学生错误的问题上,鼓励与批评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千万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两者之间找到巧妙的平衡才是上策。我们看到,学生的发言或者表演中有时错误百出,而教师则连声地说“Good.Very Good.”。现在有不少教师批阅学生的笔头作业,不改错,也不指出错句,只是划一个√号,写上个“Good”或者“Very good”就万事大吉,那么,到底好在哪里呢? 回到家里,懂英文的家长一看,“天哪!这么多错还得个小红旗!”真是哭笑不得。有的教师反映说,讲评作文,拿出几句不好的句子(不指名)在课堂上分析之后,有关学生就大为不高兴。拿出几个好句子(指出作者)在课堂上分析之后,有关的学生会十分高兴。于是,从此以后,教师就再也不分析错误句子了。
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这样的一个问题,现在的“寓教于乐”是否有点过分了? 对于学生是否鼓励得过分了? 是否不敢告诉学生什么是错误的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教育的目的何在?教师的作用何在呢?现在教师给学生的评分具有越来越拔高的倾向。以往我们打分,都有A、B、C等几个档次,现在很少看到有得C的,如果学生得个 B,就说明已经很差了,为了区分档次,教师只好在A的上面加个加号或者减号,以示差别,长此以往,鼓励本身也会失去它本来的作用,学生得不到表扬就算是挨批评了。
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和批评应该是相辅相成,没有批评,也就无所谓鼓励了。学生能经得住批评,而且正确地对待批评,才能有进步,才能在将来学会面对挫折。当然,我们也要讲究批评的方法。不要把学生当敌人,而是出于爱护,是“恨铁不成钢”式的批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批评的效果才会好。另外,对于学生的批评还要有分寸,有软有硬。
那么何时严厉,何时温和呢?这也要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目标来确定。在做机械性的操练时,需要强调语言的准确性,这时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一些,纠正得要多些。在做有指导的练习时,则稍微缓和一些。而在做完全自由的练习时,则要少纠正,即使纠正也要非常温和,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不要破坏练习的气氛。
对于学生的笔头作业,教师也不应该以鼓励为借口而不进行认真地批改。有的教师反映,由于学生太多,教师对于学生的笔头作业很少批改,或者只批几本或者每本只批几行,目的是检查学生的作业是否已经完成。我们感到,这样做还是有弊病的。口语中的错误纠正不够,笔头作业中的错误再不纠正,这无异于纵容错误。实践证明,教师认真地批改笔头作业,对学生是大有益处的。当然,大班教学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他们常常发动学生互相批改作业,然后教师再批改已经修改过的作业,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是,中国的学生对此还不太习惯,或者不乐意让别人改自己的作业,或者不乐意改别人的作业,互助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患得患失的心理也随时存在着,这还需要我们做许多探索性的工作。
如何处理好鼓励与批评之间的关系,也关系到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在我们观摩的课堂上,所听到的多是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少有人批评、教育和说服学生。这里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将来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情况就会立刻剧变。在家里父母溺爱,在学校里老师宠爱,但是到社会上,老板就不爱了。记得比尔·盖茨曾经给年轻人这样的忠告,第一是“这个世界并不公平 ”;第二是“你的父母和教师也许认为你是优秀的,但这个社会和老板未必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可以廉价地夸奖学生,但是一旦学生走向社会,写出的英文错误百出,其结果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个问题上,教师也有自己的苦衷。那就是在期末学生评估教师的时候,往往给严格要求的教师打分很低。而那些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给分很高的教师,反而打分很高。不少学校都已出现此类问题,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六、随堂考试
传统中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随堂考试(classroom testing)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原因是教师没有时间批改,学生不喜欢考试,而且(也许是最重要的)随堂考试往往与标准化考试全然不同,对应试没有作用。随堂考试有时也叫每周小测验(weekly quiz),是与教学联系最为紧密,检查教学、促进学习、巩固学所知识最有效果的课堂活动之一。在完成一个单元或者一课的教学之后,用10到15分钟的时间,测几个新词的拼写,做10个左右句子的听写(通常是课文的高度概括),把4—5个句子翻译成英文等等,能够让教师了解很多情况。例如,目前 自己教学中的欠缺,下周要采取的弥补措施等等,而且它对学生的督促作用也不可低估。随堂考试的内容通常与本周所学课文密切相关,所学的重点就是测试的重点。考试的形式也灵活多样,没有必要去费心设计多项选择题。例如,新词的拼写、小段听写、找两段课文填空等等,所用的短文有时是课文的摘要,有时是回答关于课文的某个问题,有时是与课文主题相关、但是观点相反的文章等,其 目的是让学生所学的新词、短语和句型有机会在不同的语境中出现,大大增加再现的频率。
随堂考试可以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系统性 比不上理工科知识的系统性。语言现象纷繁复杂,很难讲哪个就比另一个更容易掌握,因此,外语学习需要过程的监控。换而言之,外语学习需要较多的考核,尽量少留空白,而一次终结性考试所能覆盖的语言现象都是有限的,在这一方面,形成性评价具有独特的优势,而随堂考试可以为形成性评价的实行打下基础。
七、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无论教育技术怎样发达,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过分夸大教育技术的作用,就很容易导致本末倒置现象的发生。在这里我们主要谈两个问题,一个是 PPT(Power point)的使用问题,另一个是看英语录像的问题。
PPT在用了几年之后,在学生中间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反映。学生的第一种反映是,教师的PPT的内容与教师用书上的内容完全相同,上课没有意思,学生不注意听。这种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教师滥用教师用书所造成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学生很容易获得包括教师用书在内的各种学习资料,教师不要以为有教师用书就手操胜券,教师手头有的东西学生也很容易得到,这会让上课变得非常困难。唯一 的解决办法就是要认真地备课,适当参考教师用书,同时又要备出自己的特点。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教师用书的编写人员不是圣人,不能说他们的教案就十全十美,没有可以改进的余地;第二,教师用书只是供教师备课和教学时参考,并不能适合于所有地区的所有的学生。上课时,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第三,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也有自己的长处,不应该让教师用书“捆住了手脚”,影响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总的来说,教师用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和风格,还需要教师认真地备课。
学生的第二种反映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低着头读PPT上的内容,不像是在讲课。PPT的内容应该是讲课的要点、提纲和关键的语言点。把教案全写到PPT上,不算是好的做法。其实,不论是讲课,还是在学术会议上发言,念稿子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原因无非有两个:一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怕讲错或者遗漏什么内容,另一个是自己没有把讲课的内容想清吃透,只好照本宣科。如何在英语课堂上使用PPT是英语教学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也有许多教师反映,学生不喜欢上课,特别喜欢看录像节目。应该说,选择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电影或者录像放给学生看,这样很有用,对于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和学习兴趣,了解西方社会和文化等都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这样做之前,学生应该具备相应的语言基本功。在这类课堂上,学生的语言水平越高,收获就越大。单靠看电影和录像来学英语是不会成功的。视觉图像来得很容易,又有冲击力,而且文字信息简单,易于吸收。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再读《红楼梦》,而只是看看《红楼梦》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但是这样做的收获远远比不上读一遍原著对于文学修养和性情陶冶的作用。少动一份脑子,就少一份收获,“No pains,no gains.”这个谚语还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们建议,如果把看电影作为一种英语学习的补充和调剂,倒也无妨,但是要注意不要大量地占用正常的课堂时间。
八、结语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很多。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教师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不要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走向了这个问题反面的极端。英语教师要有自己的主见,不一边倒,也不随风倒。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在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强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敬业精神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的使命。
最后,我们还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提的问题,只是基于我们对目前英语教学的观察,难免有偏颇之处。写作本文的目的在于引起广大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注意,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年第1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