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发展史详解(华西村大邱庄小岗村)

华西村、大邱庄、南街村、小岗村这几个地理名词不仅仅是地名,而是代表了我国农村地方经济发展和改革几种模式的典型。他们的发展模式各具特色,对我国农村经济发现和改革影响深远。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几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改革历史,看一看它们的现状,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思考。

一、华西村

华西村发展史详解(华西村大邱庄小岗村)(1)

华西村实景

华西村发展史详解(华西村大邱庄小岗村)(2)

华西村实景

又名“天下第一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华士镇西部。提起华西村,用“富得流油”四个字来形容是最合适不过的。曾经的华西村是家家有别墅,户户有豪车,可谓风光无限。资料显示,2005年,华西村收入超过300亿元,每户村民家里存款至少100万元。2010年,华西村收入同样超300亿元,户均存款在600万元以上,大多数都是千万富翁。如此漂亮的经济数据,令人们羡慕不已,华西村“天下第一村”实至名归。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华西村还是江苏一个非常普通的小村子,与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华西村的村民们也是或者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土里刨食的日子。华西村的崛起与一个人是密不可分的。这个人就是吴仁宝。吴仁宝,男,汉族,中共党员,1928年11月出生,江苏江阴人,生前曾任华西村党委书记。他来到华西村之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建钢铁厂、纺织厂,走工业化道路。短短几年时间,华西村的经济就起来了,后来,他抓住机会利用华西村的旅游资源,又成功把华西村打造成旅游胜地。使得钢铁、纺织和旅游构成为支撑华西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性产业。华西村也因此崛起为江苏首富村。

可惜好景不长,2013年吴仁宝撒手人寰,华西村突然失去了核心领导人,经济也开始走下坡路,一度负债高达380亿元。曾经辉煌一时的华西村迅速跌落神坛,神话破灭。

二、大邱庄

华西村发展史详解(华西村大邱庄小岗村)(3)

大邱庄实景

又名:“天下第一庄”。位于天津市西南30公里处。解放前的大邱庄村还是一个破烂不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大邱庄的起步,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主席提出的“解放思想”口号还要早。在举国茫然的1977年,在时任大邱庄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禹作敏的带领下,“大邱庄神话”开始上演。禹作敏(1930年-1999年10月3日)出生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农民家庭,他是一个崇拜大寨、视陈永贵为榜样的中国传统农民,但他发迹后并没有带大邱庄走传统的农业发展道路,而是带领大邱庄走上了一条与钢铁有关的工业化集体经济之路。他的发迹是从他通过轧钢赚下第一桶金开始的,后来又陆续创建了津美、万全、津海、尧舜四大企业集团,大邱庄也在他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了“以钢为纲”的工业集体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的鼎盛时期,甚至有人预言中国农村即将进入“大邱庄时代”。1993年,禹作敏因窝藏、妨碍公务、行贿、非法拘禁等罪名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从此跌落神坛。作为一个由具有“草莽”色彩的领导带领发展起来的典型,大邱庄曾一度被国内一些舆论作为反面典型宣传。那时候天津甚至流传这样一句打油诗:“宁可吃菜咽糠,有女不嫁大邱庄”。可以看出,大邱庄的崛起背后确实也存在一些涉黑涉恶的事情。大邱庄随后经历了系列改革。大邱庄村变成了大邱镇,经过产权改革,集体经济转向民营。在钢铁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大邱庄一度没落。几番阵痛之后,大邱庄镇经过艰难转身,如今的大邱庄镇已经逐渐恢复繁华。

三、小岗村

华西村发展史详解(华西村大邱庄小岗村)(4)

小岗村博物馆

小岗村,位于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出名并不是因为它有像华西村和大邱庄那样有过辉煌的经济成就,它的出名与我国的一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历史有关。1978年,安徽省阜阳市凤阳县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率先实行“大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开启中国改革的先河,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小岗村也因此被称作“中国改革第一村”。

华西村发展史详解(华西村大邱庄小岗村)(5)

当年的红手印

40年过去了,如今的小岗村现状如何呢?下面摘抄一段来自于网络的调查文稿,分享给大家。2018年,小岗村,共106户人家,400多口人,耕地面积1800多亩,其中承包地有1070亩,占总面积的66.9%(其它33.1%的耕地状况未做说明,估计是被抛荒了)。现在,一条宽22米,长千米的“友谊大道”由长江村投资80万元修筑;先后投入150万元建成的80亩葡萄园示范区,亦由长江村帮助建设;耗资300多万元的大包干纪念馆、农贸市场、信息综合大楼在省财政厅等部门扶持下已经建成。目前的小岗村,基本温饱问题已经解决,道路两侧院落整齐,但是掩饰不了后面破败不堪的老房子。在教育方面,小岗村有人口478人,劳动力人口180人,初中学历的有150人,大学学历的有5人,受过高层次文化教育或专门技术培训的人很少。而且常年在外打工的大概就有30个,因为年轻人都不愿意呆在家里下地干活了。

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如今的小岗村也就是中国千千万个农村中非常普通的一个。经济没有什么特色,甚至比较落后。

四、南街村

河南省位于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是一个面积仅1.78平方公里的中原村落。南街村很有名,这个村至今仍保留原来的“大公社”式集体经济体制。

华西村发展史详解(华西村大邱庄小岗村)(6)

南街村

1984年,在人民公社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退出历史舞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铺开时,南街村却在支部书记王宏斌的带领下,重新走上了集体化经济的道路。这里的村民(社员)仍然集体劳动,所有收益仍然统一分配。如果社员不参加集体劳动,他就会丧失一切劳动成果的分配权和其它福利。

华西村发展史详解(华西村大邱庄小岗村)(7)

南街村街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南街村曾一度陷入经济困难,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扶持下,努力创新,积极改革,终于走出困境。如今,南街村内分布有文化园区、工业园区、高新农业园区、村民住宅区、文化教育区、广场文化区、珍奇植物园区和革命传统教育区。主要经济实体为:南街村集团,它是南街村创建的集体经济实体,下属28个企业,产业涉及食品、饮料、酒类、印刷、包装、医药、工艺品雕刻、旅游等。其营收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内所有社员们享受着免费住房、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养老、免费就业的待遇;甚至人们可以免费享受水、电、气、面粉等的供应。有人说:南街村已经跨越了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进入到共产主义的中级阶段!这样的南街村,您羡慕吗?

有意思的是,2006年,小岗村书记沈浩带人参观了南街村,参观后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学习南街村,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这17个字。

五、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思考

结合以上几个典型的例子,我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改革有一下思考。

1.华西村和大邱庄历史上的辉煌都具有一个共性:工业化。这两个地方都曾靠走工业化道路实现了经济繁荣。二者也同样在一个时期,遭遇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后的衰落。区别是,华西村在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没有及时改革适应国家的改革调整,因此一蹶不振。而大邱庄则及时做出改革,迅速转型,扭转了颓势。

2.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非常必要的。华西村因吴仁宝而崛起,却因吴仁宝的离世而衰落。同样,抛开禹作敏负面作用不说,大邱庄也是因禹作敏而兴盛,也曾伴随禹作敏跌落曾一度陷入衰落。

3.从南街村与小岗村的现状来看,大公社式的集体经济体制仍有生命力,而且很顽强。而一度极大的解放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分田包干体制,却越来越成为限制我国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阻力。土地流转政策或许能解决部分农村土地严重抛荒的问题,但在地形地貌多山地、丘陵的南方诸省,土地流转政策也很难落地。而且,现在农村极度缺乏的农业人才、资金、技术也是阻碍土地流转政策落地的重要原因,说简单点就是,虽然政策已开,但是农民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不知道要种什么才能挣钱,还是不敢去投资包地的。或许把农村的土地重新收归集体,成立专业合作社(我国部分农村已经开始实行),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当顾问,将原来分开的小块土地整合成大块地,搞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种植,重走集体经济道路未尝不是一条新出路。

华西村发展史详解(华西村大邱庄小岗村)(8)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有多少人还记得吴仁宝、禹作敏、王宏斌、沈浩这些风云人物呢?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敬请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