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拾趣2(法谚谈屑2)

法虽是人的行为规则,但她十分关注、尊重人的意愿、思想和意志即意思自治。没想法怎会有做法呢,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从人的欲望动机、目的想法、打算安排乃至理想抱负展开。哲人锐语“左右人类一切的通常是人的意志。”所以,法谚说“人之外部行为反映其内心秘密。”1260条的《民法典》专有“意思表示”一节,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古玉拾趣2(法谚谈屑2)(1)

中外俗语、法谚里可找到全球一体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而生动的注脚。

人人都被推定是好人。

必须的,人初性善。除非有那个不是好人的确凿证据。“四海之内皆兄弟”,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为法是保障社会正常顺畅运行的规则,所以对待社会众生主体,法谚云“凡事物均作有利于生命、自由和无辜之推定。”“法律帮助勤奋者而不帮助睡大觉的人。”法认可每个人都可通过法律行为而享有权利、实现自我,这样才能促进、激励每个人全面发展并有利于社会的持续进步。

古玉拾趣2(法谚谈屑2)(2)

货币流通、财富流转的背后是“信”的支持。这个字比谚语还精当呢。

当事人之意思乃其文据之灵魂。

和商家柜台交易,您得把想买的东西看清楚,还须问明白,并把商家的回答听清楚、记住了,来言去语明白无误,如去市场买水果、蔬菜。但您若是就业、投保、买车购房子,那您得把合同上的文字看清楚问明白,信息时代、平台经济,手机、鼠标有了特殊的意义,您签字、点击行为是要受法律约束的。英歇后语云“ i上打点,t上划线 ——丝毫不含乎”,先民谚语“千年笔墨会说话,纸是拴人的笼头。”当然您也不必过分焦躁于字斟句琢,因为法谚亦云“一般词语须按一般含义理解之,”“对一般规则须作一般理解。”所以,对简明的协议、合同、契约作通常、常识的解释、理解、运用即可,实际生活也是如此,“法律不强人所难”,“法律不赞成钻牛角尖……。”“借”、“欠”文字有别,但实质都是有人须清偿一笔钱财给某人。法律非主观以为的那样刻板、呆板或死板。

古玉拾趣2(法谚谈屑2)(3)

法律文本中很少有需字词典解释的文句,但法律一经使用,那就得十分注意它的含义与解释了……。

享有权利者亦负有责任。

权利先行义务随之,权利的享有与义务的履行或先或后,交替叠加而使经济社会生活五颜六色、错综复杂、烟火沸腾。张三出租房屋有收取房租的权利,但须保证房子适宜居住确无安卫问题,李四有承租居住而不受包括房东在内的他人干扰的权利,但也应履行按期、如数交纳房租的义务和不得转租、转卖及在房屋里招嫖纳赌倒腾毒品等违法犯罪的义务。因为“权利不得滥用”,“非法行为不能产生权利。”反之,那就不堪设想了。

眼前当下鲜活的案例是法治不允许伪劣制作者获利,如核酸检测之棉签和口罩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