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冲锋衣都在哪里代工(全国十件冲锋衣六件产自三门)

6月20-23日,为期4天的2019亚太户外展,在南京举行。

“我们四家冲锋衣企业组团去了,主要目的是为三门冲锋衣在大城市开门店和进商超,寻找机会。”6月26日,三门冲锋衣行业协会会长、三门傲游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礼太说,三门冲锋衣碰到了产业瓶颈。

潘礼太的一席话,引出了关于三门冲锋衣“寻找突破口”的话题——

全国十件冲锋衣

六件产自三门

三门,这个中国最大的冲锋衣生产基地,碰到了怎样的发展瓶颈?

源起

任何一个产业,在某地生根、萌长、成长,都绝非偶然。

“要讲三门冲锋衣,绣衣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潘礼太说,三门冲锋衣源起于绣衣。

1990年,北京秀水街来了第一批做服装生意的三门人,他们发现老外偏爱中国真丝服装,便做起了绣衣生意。

1992年到1994年,三门绣衣产业最红火:北京秀水街和雅宝路以及上海的向阳路等市场,都是做外贸绣衣的三门人。在老家三门,一个个绣衣小作坊也跟着兴起。

好景不长,1996年,由于种种原因,三门绣衣开始滞销。这一年,三门人将其归为一个转折的年份:冲锋衣开始兴起。

十大冲锋衣都在哪里代工(全国十件冲锋衣六件产自三门)(1)

三门人迅速向冲锋衣进军!在北京大红门的三门人绣衣加工厂,转为主加工冲锋衣,继续赚取加工费,在三门老家的绣衣小作坊工人,开始学做冲锋衣。

三门冲锋衣产业就此兴起,并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至2008年。当时,像绣衣一样,三门冲锋衣仍以外贸为主,让在北京的三门人守住了摊位,并开拓了上海、宁波市场,家里的小作坊接的订单也越来越多,冲锋衣加工行业迅速发展。

第二阶段,2008年至2013年。

“2008年电商开始起步,2008年到2013年最大的变化是,三门人开始网上销售冲锋衣,卖给国内消费者。”三门县蓝途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老板任齐重说。

那一年,一直做贴牌户外帐蓬生产的任齐重,转行做冲锋衣。至此,三门陆续出现规模加工厂,以做贴牌产品为主。

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我是2013年入行的,当时天猫还没起来,淘宝正处流量红利期。”协会秘书长、三门县攀拓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性华说,电商迅速兴起推动了三门冲锋衣产业急剧扩张,一直到现在。

经过三个阶段的洗礼,三门冲锋衣逐渐完成了原始的资本、技术和产业工人的积累。

优势

从1992年到1996年,短短5年时间,三门绣衣就衰败了!

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求证:

三门冲锋衣会不会重蹈绣衣的覆辙?

得到答案是:绝对不会。

他们说,因为经过20多年的市场洗礼,三门冲锋衣拥有了独特的优势——

产业技能优势。“做绣衣那时,三门人在服装行业刚入门,经验不多。现在,凭着多年的市场打滚,我们的款式开发能够深入到消费者心里去。”任齐重说,在面料、时尚方面,我们可以随机应变,说实在的,一般的设计师还不如我们呢!

产业规模优势。“与福建等地相比,三门企业规模虽小,但机制灵活,碰到小批量订单,两三天就能赶工赶出来。这样的事,大厂做不了。”杨性华说,而且企业数量多,光物流、印花的企业就有几十家,产业规模大了,在各种原料上有价格谈判优势。

产地电商优势。今年32岁的罗仲华,是木介美野品牌的负责人,从2009年开始,专门做冲锋衣电商。“家里亲戚有3个厂,自己负责销售。”罗仲华说,电商时代,爆款来了,自己有厂,可以几十件、几百件的生产,即使自己没有,也随时可向其他厂拿货。

生产模式优势。三门冲锋衣制造以小作坊为主,且“一件落”,即一件衣服由一名工人独立完成加工,这使得其在电商时代“优势独具”。

在杨性华看来,这种生产模式反而比流水线生产更具优势。

“‘一件落’的生产方式,任意颜色或尺码都能在一天之内拿出整件衣服来,而流水线操作至少要一周。”杨性华说,“一件落”很适合新时代个性化消费需求,且属定制产品,利润更高。

“遗憾的是,能够‘一件落’的工人年龄普遍在35-50岁左右,都是上世纪90年代曾到温州、广州、北京做过车工的。这样的工人越来越少了。”潘礼太说。

困惑

当下,三门冲锋衣销量最大的是“光版”工作服和校服,即什么牌子都不贴,只赚微薄的加工费。

这是三门冲锋衣产业的一个无奈,也是目前最让潘礼太他们费心的事情:品牌推不开。

“现在,福建石狮、江苏常熟、广东广州等地的大厂,都开始上马冲锋衣了。”三门帝翔服饰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俞萍说,国外厂家也进来了,以后没有品牌恐怕很难生存。

“2013年前,没有品牌也不影响大家在网上卖冲锋衣。现在,到京东、唯品会、天猫等平台买冲锋衣的人越来越多了,没有品牌,消费者不认可了。”杨性华说。

十大冲锋衣都在哪里代工(全国十件冲锋衣六件产自三门)(2)

三门冲锋衣没“牌”,是不是意味着三门人没有品牌意识?事实上,潘礼太他们对做品牌有着极大的动力,并一直在尝试着做品牌——

2009年,潘礼太从北京回来,在三门办了冲锋衣加工厂,第二年,就注册了冲锋衣品牌“哥伦布S”。

俞萍的公司,也属于三门在做品牌上有大投入的几个公司之一。

2014年,她的公司注册了品牌——普拉驰(PLATZ),并设计了一系列的标识标牌;为了推广品牌,请品牌运营公司做了总体品牌规划,并专门出具了产品检验检测报告……

“直接给自己的冲锋衣印上LOGO,然后就生硬地砸钱做广告,推品牌,到后来感觉推不动了,因为后续资金不够了。三门冲锋衣应该有很多做品牌失败的案例,有亏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俞萍说。

2013年,三门成立了冲锋衣行业协会,曾引入了南极人等知名品牌,合作开发,但最后效果都不佳。

……

三门冲锋衣企业对创牌,热度一直很高,但似乎都找不到好法子。于是,他们怀揣着品牌的梦想,依旧纷纷做回“光版”冲锋衣。

“这几年的经历告诉我,做品牌前提要有质量,然后要有资金实力。水未到,渠咋成?企业还未成熟,我们急不得。”俞萍认为。

她的一番话,或是点中了三门冲锋衣品牌建设的要害!

未来

“冲锋衣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是一个朝阳产业。”潘礼太说,对于未来如何突破品牌等瓶颈,他们已有共识。

在推进品牌上,他们从头开始,决意从突破“细节”入手——

“我们与品牌服装最大差别在于细节。比如,我们的拉链常常会坏,纽扣经常会掉,口袋布时常会破。品牌要突破,就得从这些细节抓起。”杨性华说。

“最近,我们与YKK、伟星等品牌拉链签订了合作协议,今后他们会在三门建立拉链成品仓库,三门冲锋衣要用知名品牌拉链。”潘礼太说,另外,比如魔术贴、松紧带、口袋布等辅料,也要选择大品牌。

“一件冲锋衣用品牌辅料,可能会增加一些成本,但细节对品牌培育至关重要”。俞萍说,另外就是创新,多开发功能性强、体验感好的冲锋衣。

十大冲锋衣都在哪里代工(全国十件冲锋衣六件产自三门)(3)

剧组雪山上专用拍摄服、隧道工人专用透气防水服、20分钟速干服……三门冲锋衣在功能性服装开发上,迈出了新步伐。

产业要提升到一个新阶段,就会碰到市场的创造、发现和扩大的问题,这需要政府和企业齐心协力来共同克服。

面对三门冲锋衣新困境,三门县委、县政府便顺势担当起了这份责任——

2014年,在县里的推动下,40家冲锋衣企业建立了质量联盟标准。

2018年,三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12个部门组成的冲锋衣质量提升领导小组。

2018年12月20日,三门冲锋衣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阿里巴巴1688·中国冲锋衣生产基地授牌仪式如期举行。

“在县里的帮助下,去年,我们申请了冲锋衣集体商标‘三门湾’,国家商标总局已经受理了。”杨性华说。

种种事实表明

三门冲锋衣正按着市场的规律,朝着自己所预想的稳步前行!

(原标题:《寻迹①:冲锋衣产业为什么会在三门成长起来……》,编辑杨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