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中吃饭片段(港影颜值的正义)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1990年。
朱时茂和陈佩斯的小品《主角与配角》,其实就说明了一切。
浓眉大眼加上国字脸,就是天生的主角。
这就是颜值的正义。
香江影坛的主角大明星,放眼望去,从狄龙、王羽、姜大卫到周润发,再从张国荣、刘德华和梁朝伟到郭富城、黎明、郑伊健、古天乐,哪一个年轻时候当不起一句模样俊俏或者是风流倜傥?这其中也包括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三大功夫巨星,以及周星驰这个喜剧宗师。
所以天生颜值其实就决定了演员的派别归属。
上述演员就是天然的偶像派。
我们先看香港影坛的票房数据。
从有数据记载的1969年开始,六、七十年代,王羽、李小龙和成龙和许氏兄弟占去九个年冠,许氏兄弟有许冠杰这个颜值担当,《七十二家房客》的岳华和《俏探女娇娃》的袁祥仁则模样差一点。
八十年代,成龙和周润发和许冠杰各自三个年冠,许氏兄弟一个,已经全面占领。
到九十年代,双周一成垄断市场,唯一一次被打破,也由偶像派的郭富城和郑伊健完成。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周星驰一人独得三个、刘德华和梁朝伟夺得四个年冠,李连杰和周杰伦各拿一个,剩下一个虽然是黄百鸣领衔,但其中也有偶像派的古天乐参演。
一零年代,郭富城和甄子丹各拿两次年冠,其他分别是九把刀、张家辉、吴君如、刘青云、黄子华和杨千嬅各一次。
再看香港的商业电影在内地的票房表现。
从《枪王之王》、《寒战》、《风暴》到《寒战2》、《澳门风云》系列、《叶问》、《无双》、《拆弹专家2》和《扫毒2》、《怒火·重案》,无一例外,也都是偶像派演员的天下,非偶像派演员的组合阵容,比如《赤道》的张学友和张家辉、《廉政风云》的刘青云和张家辉,票房均仅不到两亿。
然后再回看一下影帝奖项的表现。
以三金影帝而论。
排名第一的是八个影帝奖的梁朝伟,其次是五个影帝奖的周润发、梁家辉和刘德华,再次是三个影帝奖的郭富城、刘青云、张家辉和成龙,这就是金字塔的塔尖阵容,八个人里面,偶像派占去五席。
再单从演技表现来讲,两个阵营也是各擅胜场。
比如巅峰表现的作品包括有《英雄本色》、《卧虎藏龙》、《无间道》、《功夫》、《色戒》、《寒战》和《无双》等,仍然无一例外,也都是偶像派的主场。
所以看不起偶像派的言论,实则可笑。
这个概念放到流行乐坛也是一样,唱将型歌手在商业和专业上,也未必就一定能比偶像型歌手更强。
说到这里,可能有部分人会觉得迷惘,这是什么原理?
归根到底。
所谓实力,大多不脱“技”的范畴。
而“技”的本身,就是一个可以通过不断尝试、试错和努力去提高的东西。
无论演技还是唱功皆如是。
当然,过程的快慢与最终的高度,要视努力程度与天赋而定。
这个问题与世上大多数事情并无二致。
只要是“技”,就必将有其顶点,不可能会无限拔升。
拿演员职业来讲,当一个成熟的演员抵达熟练度的极限之后,决定其上限的就是创造能力。
换句话说,演什么像什么,只是及格水准。
震颤了人心、拔升了电影格局并留下惊艳印象,这才是真正的功力和可称道之处。
比如像李慕白的儒雅大度、陈永仁的无间地狱,李文彬的鹰视狼顾、李问的诡谲多面、倪永孝的冷静果决和王远阳的冤屈隐忍,这些角色的塑造都极其成功且几近无懈可击。
但就电影的影响力而言,仍然是一场偶像派的胜利。
比如很多人喜欢提到的“千面如来”刘洵。
他贴上胡子变好人,摘下胡子变坏人,各型角色都拿捏得当,单就演技而言确实可称千面不同,但他从来就决定不了一部电影的气场、格局乃及影响力。
而如果要挑刺的话,其戏剧惯性有点根深蒂固,多个经典反派角色都有这个特征。
更多配角型演员亦大多如是。
所以周润发在经过早期的多部小众文艺电影锤炼之后,投身商业片领域就迅速崛起。
梁朝伟遇见王家卫就一飞冲天。
郭富城专注电影领域之后就一路攻城拔寨。
他们都是偶像兼具实力的典型演员。
而若以最终高度为标尺的话。
偶像派演员更有可能比单纯的演技派站得更高。
无他,因为颜值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偶像派可以进阶为实力派。
但这个过程并不可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