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刘邦是怎么活下来的(升米恩斗米仇刘邦为何怨恨自己的大嫂)

从古至今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白手起家的帝王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其中尤以刘邦、朱元璋最为杰出和成功。

刘邦在没有成就帝业的时候不过就是一个小混混,是封建社会中处在底层阶级的一类人,是平常老百姓都鄙视看不起的一个群体。历史上的刘邦随和、平易近人,与朱元璋相比,更像一个普通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好色但怕老婆、更喜欢喝酒,记仇,而且是那种睚眦必报的人。

鸿门宴刘邦是怎么活下来的(升米恩斗米仇刘邦为何怨恨自己的大嫂)(1)

刘邦在家中排行老三,也是其父刘太公最小的孩子。

由于是家中老幺,母亲从小就对刘邦宠爱有加,久而久之,长大后的刘邦,身上的坏毛病也越来越多。整日里与其他小混混游荡在外,无所事事。两个哥哥也是对他无可奈何,虽有言语上的教育,但都无济于事。

刘邦的两个哥哥大他很多岁数,所以早就成了家,尚未娶亲的刘邦,在哥哥们分家生活后,本应该养活自己照顾父母,但是刘邦不仅没有为家里挣钱,还与狐朋狗友在外面欠了不少的酒钱和赌资,有时刘太公不得不出面,为刘邦偿还他所欠下的钱财。

刘邦在外的名声特别响,以“出手阔绰、为人仗义”为人称道,别人一有困难,刘邦不问缘由,就拿钱借给了对方。在当时的情景来看,这纯纯是败家子的表现,还缺心眼。但是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他的仗义疏财,换来了许多能人志士的誓死效忠。

刘太公一看这儿子不成器,一怒之下,就不再给刘邦钱财供他挥霍,并告知他如果继续这样挥霍无度,就和他断绝父子关系。

没有经济来源的刘邦,只得四处蹭吃蹭喝,勉强度日。

鸿门宴刘邦是怎么活下来的(升米恩斗米仇刘邦为何怨恨自己的大嫂)(2)

其中以蹭他大嫂家的饭菜最为过分。

刘邦的大哥这时已经去世,家中只有嫂子独自一人拉扯孩子,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即使这样,大嫂依然像他大哥生前还在的时候那样对待刘邦,对他宠爱有加,经常主动邀请他去家里吃饭。

刘邦就有点得寸进尺了,自己一个人白吃白喝也就算了,缺心眼的他还拉着自己的那帮狐朋狗友一起去大嫂家混吃混喝。

重情重义对待兄弟没有错,但时间久了,任谁都受不了,更何况大嫂这样的孤儿寡母。于是大嫂对刘邦日渐不满,颇有微词。

洋洋得意的刘邦还没有发觉大嫂的不满,依然每天带着自己的兄弟往来于大嫂的家。

于是有一天,刘邦和他的兄弟们勾肩搭背像往常一样去大嫂家吃饭的时候,大嫂故意走到灶台前,拿起饭勺猛刮锅沿,还把声音搞得很大,让刘邦那些人以为已经吃完饭了。

刘邦的朋友们听到这动静,就认为人家饭都吃完了,就差洗锅刷碗了,总不能让大嫂再烧火做饭了,于是纷纷向刘邦辞别离开。

刘邦也还纳闷了,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吃完饭了,他把朋友们送走之后,一进家门,看到锅里还有饭菜,瞬间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但刘邦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自私才造成今天的局面,反而埋怨大嫂没有“长嫂风范”,觉得大嫂故意害他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于是便与哥嫂家结下了“击釜之怨”。

《史记》中对这件事记载得非常清楚:“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

后来,刘邦在垓下击败了强大的楚王项羽,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之位。

鸿门宴刘邦是怎么活下来的(升米恩斗米仇刘邦为何怨恨自己的大嫂)(3)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邦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分封自己的刘姓兄弟姐妹。

除了已经过世的长兄刘伯之外,他的其他兄弟姐妹、侄子侄女都封王的封王,封公主的封公主,唯独没有分封自己大哥的孩子刘信。

问题是刘信与其他刘姓家人的无功而受禄不同,在刘邦称帝的过程中刘信是有战功的,甚至做到了中郎将的职位。

刘信没有受封,当爷爷的刘太公十分不解,甚至跑到了刘邦面前为其求情。

刘邦还假惺惺地说自己不是不想封赏,是因为他的母亲、自己的大嫂没有一个做长者的样子,所以才会这样。

最后刘邦受不了自己父亲的软磨硬泡,终于松了口,封刘信为羹颉侯。

鸿门宴刘邦是怎么活下来的(升米恩斗米仇刘邦为何怨恨自己的大嫂)(4)

这个羹颉本来就有刮锅底的意思,刘邦的用意实在有些磕碜人的味道。

不过后人对这一解释并不认同,有人经过研究调查,发现安徽有座山,就叫做“羹颉山”,刘信的封地恰好在那里,并非刮锅的意思。

不过虽有“击釜之怨”,但刘邦对大嫂还是格外恩遇的。

他后来封大嫂为“阴安侯”爵位。西汉历史上只有三位女子封侯,一个叫许负的相面大师,一个是吕雉的妹妹吕嬃(xu),还有一个就是刘邦的大嫂刘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