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养儿防老是谎言 养儿防老不道德

为什么说养儿防老是谎言 养儿防老不道德(1)

“养儿防老不道德”,这是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在新浪网上发的一篇博文。

他认为,父母以“防老”为目的来生养子女,是自私和不道德的。作父母的应自力更生,安排好自己的后半生。

陈志武一经发表,立即在国内引发热烈的讨论和争议。当然,批评者居多。

面对舆论的批评,陈志武在接受采访时,作了进一步的回应。

陈志武教授将“养儿防老”解释成一种利益交易体系,把中国传统的一些观念从经济角度来解释。

陈志武认为,在今天中国,完全可以通过买保险等金融工具实现养老保障,子女作为养老工具这一带有经济利益的目的,应从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中剥离出去。不应该让一个生命因为经济目的来到这个世界上。

看完陈志武的观点,我却表示理解。为什么呢?

第一,“养儿防老”的观念与现代不相符,已经过时了。

我们中国人“养儿防老”的观点,诞生于经济落后的年代。那个时候,谁家儿子多,谁家就在当地有地位,有势力,老人就不怕没有人养,活得心安理得。因此,以防老为第一目的,就非常自然。

事实上,有关部门曾经做过一项民意调查,问题是:你生儿子的目的是什么?其中的选项有,防老,因为爱等。

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调查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回答是因为爱。

在农村则相反,绝大多数的回答是为了防老。

这个事实说明,越是落后的地区,越是为了防老。

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实现小康目标,绝对贫困已不存在,正在向现代化强国目标挺进,人们的生育观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尽管国家已经放开三胎政策,可出生率仍然不高。

这也充分说明,人们已经不指望养儿防老。

第二,“养儿防老”的观念与人性相悖。

男女结合,生儿育女,这是人类传延发展的本性,所谓舐犊情深。因此,以生命之爱为目的生育后代,是人类的本性。以养老为目的的生育观,有违人性之根本。正如陈教授所言,把儿女完全当作一种实用工具来对待,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反人性的。如果以防老为根本目的,假如儿子因为特殊原因,根本没有养老的能力,那就只能抛弃,比如,天生有残缺的婴儿被抛弃,女婴被抛弃等现象,正是养儿防老观念在作怪。

第三,“养儿防老”的观念与社会进步相悖。

我们总听说,一些慵懒之人成天不学无术,浑浑噩噩,却总是对儿子吆五喝六,随便驱使,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话是:“老人养你干什么?不就是给老子防老吗?”

那意思是,我把你生下来就是天大的恩赐,你必须一辈子给我回报,给我送终。这些人完全把希望放在儿女身上,自己却活得不像个人样。

这种人生观,是落后的、不文明的,如果成风,则严重阻碍社会进步。

因此,“养儿防老”的观念,从时代性、人性和社会性三个维度看,都是落后的、错误的,完全可以说是“不道德的”。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养儿确实有防老的作用。尤其在中国的社会养老体系还不完善的时候,靠儿女养老,还是一种主流。

但这是一种情感和社会责任的体现,而非纯粹的实用和经济目的。

作为儿子一方,孝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必须要继承和发扬。而维系这一切的,是“爱”。

假如没有了爱,再多的儿女也无人养老。假如有了爱,哪怕无儿无女,也有人养。

作为老人一方,我们不能把全部希望押在儿女身上,如果儿女很孝敬,非常尽心赡养,那是你的福气,是你的福报。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想法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活法,我们不能一代拖累一代。

有时候,放手,给儿女自由的空间,是更深刻的爱。

反之,以爱的名义绑架儿女的人生,窒息儿女的自由,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在我能完全自理的时候,快乐地活着;在我无法自理的时候,结束人生,快乐地告别这个世界,绝不拖累下一代。

我把孩子生出来,是为人类的延续作出一点贡献。剩下的事,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与我无关。

我活好我的人生,他们活好他们的人生,足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