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九红身份(大宅门九红和大格格)


大宅门九红身份(大宅门九红和大格格)(1)

《大宅门》里每一个人物都是饱满的,都是立体的,他们身上都有你爱你恨你哀叹的地方,所以它能让我们时至今日仍百看不厌。

比如杨九红和大格格她们两个,都是不能和女儿相认的母亲,但她们的生活经历不同,想法不同,做法也不同,自然结果也不相同。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宅门九红身份(大宅门九红和大格格)(2)

杨九红和大格格的有相同之处,但生活经历不同,形成了性格迥异的两个人。

他们不同年龄不同出身,却是有着相似之处的两个女人。

杨九红和大格格都是有个女儿,却都是始终没能和自己女儿相认的两个可怜的母亲。

他们还都是敢爱敢恨的人,都是为了一个男人毁了自己一生的孤独无助的女人。

她们虽然出身不同,却都是从小就缺爱的女人,杨九红从小就没有了父母,被卖到妓院,而大格格虽然出身王府,但从小额娘去世,父亲又是大大咧咧的性格,没有给她什么关爱,她们两个都是缺爱的女人。

所以她们都爱上了让她们欲罢不能的男人,她们又都过得孤独又悲苦。

大宅门九红身份(大宅门九红和大格格)(3)

除了这些相似之外,她们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杨九红的出身不是她的错,她没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她的出身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剧,除了那个年代对她出身的鄙视外,她的生活经历对的性格或者是人格影响也太大了。

她从小生活在缺爱的又鱼目混珠的妓院,养成了她不会劳作又有些贪恋富贵的性子,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都很强,虽然勇敢但也自私的性格,她的经历决定了她的格局。

她的性格和格局,在她以后处理和女儿白佳莉的问题上有很明显的反应。

而大格格出身在詹王府,从小就没有了额娘,独自留在草原上时,练就了独立的生活能力,她身上有着倔强不屈,独立坚强的高洁品性,这样的格局也在她日后对待女儿黄春的问题上反应出来。

大宅门九红身份(大宅门九红和大格格)(4)

杨九红认女儿和大格格不认女儿相比的差距

白景琦从杨九红手里抢夺女儿的那场戏,做母亲的人都会看得落泪,那时的白景琦要多渣就有多渣,那时的杨九红让人心生怜惜,把女儿从一个母亲的手里硬生生的抢走了,实在是残忍的,禁不住陪着杨九红落泪不已。

(1)但平心而论,杨九红的女儿跟着老太太比和她在一起要好得多,老太太要抚养白嘉莉没错,只是做法太简单粗暴。

白佳莉跟着老太太长大,她就是白府的大小姐,要是跟着杨九红长大,说好听了是姨太太的女儿,说不好听了就是窑姐的女儿,如果从白佳莉的成长来看,她跟在老太太身边是比跟着杨九红要强的。

就像《红楼梦》里探春不也是抚养在王夫人身边吗,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杨九红有眼光,格局够大,老太太能抚养她的女儿,她应该认识到是对儿成长有利的事情。

就如同现在的女人在离婚时,会先考虑孩子和谁在一起,更利于孩子成长,就让孩子和谁在一起是一个道理的。

爱孩子要为孩子从长远上看,这才是真正的爱,而不是和母鸡一样只会把孩子藏在翅膀下。

杨九红的眼光看不到这些。

虽然孩子被夺走,杨九红离孩子也不远,想要知道孩子的情况,也不是难事。

(2)杨九红是有个执念的,那就是想得到女儿的认可,听到女儿叫声妈,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的。

可是如果杨九红格局够大,知道女儿过得好,远远的祝福女儿不好吗?

杨九红非要认女儿,她考虑的更多是自己的感受,而没有站在白佳莉的角度考虑,她没有考虑白佳莉的心里感受,也没有尊重白佳莉的选择。

大宅门九红身份(大宅门九红和大格格)(5)

所以说杨九红硬性要认女儿,是她一厢情愿的,也是自私的。

杨九红在得知白佳莉丈夫去世后,和白敬业说“当初我就不同意找个当兵的女婿”,这是一个母亲的心。

可是她从没想过,白嘉莉或者是老太太和白景琦就没考虑过对方是当兵的这个事吗?

老太太是考虑过的,她曾和白景琦说“佳莉这孩子的婚事也该考虑了”,这是老太太在催婚了,白佳莉都需要老太太催婚了吗?

白佳莉是白府的大小姐,又年轻漂亮,为何提亲的人少,让老太太都过问了?

就是因为白佳莉的出生问题,知根知底的人都不来提亲,好不容易有个年轻的进步军官不嫌弃她的出身,虽然还是有顾虑,也只好让白佳莉嫁了。

而这样的情况二老太太白文氏心知肚明,可是杨九红的见识还是不够,她不明白。

试想如果白佳莉跟在杨九红身边长大,她的婚事会更是难题。

只要女儿好就够了,何必在乎认与不认呢?

爱孩子是要衡量能给孩子什么,而不是自己得到什么。

杨九红苦苦求相认,是可怜的,也是值得理解的,只是她的求相认是目光短点,心胸还是狭小点,是自私的。

大宅门九红身份(大宅门九红和大格格)(6)

反过来,我们看看大格格对于女儿的不相认。

大格格在得知一对儿女被父亲送走时,她不顾自己还在月子中,立刻求弟弟送她出去找孩子,这时的大格格心里就想找到孩子,孩子高于自己的健康。

那个年代离开王府的大格格就没有了经济来源,虽然这样她也不怕,她硬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儿子,并把儿子养大成人,也得知了女儿的下落。

和杨九红不同的是,不是女儿黄春不认她,是大格格没有去认黄春。

大宅门九红身份(大宅门九红和大格格)(7)

大格格不认女儿是大格格的眼光高,想得深,她更多的是为女儿考虑,所以她不认女儿。

(1)白家因她和詹王府结怨,她的出现会提醒白家有可能忘记的恩怨,如果是这样,对女儿一定是不利的。

再者说,如果白家记着当年的怨恨,不让女儿和她相认,就难为了女儿,也让自己难堪,她不想让女儿因为她而为难。

(2)黄春刚和白景琦时,被老太太撵出家门,她怕儿女走她的老路,未婚先孕,就派儿子黄立去偷偷考察了,知道白景琦对黄春不错,她才放心了。

后来又得知白家接纳了黄春,黄春在白家已经是少奶奶了,她更加放心了。

(3)大格格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如果她认下女儿,女儿会接济她,她的日子也过有好转。

大格格心里就要女儿过得好就行,她不想让女儿有个穷妈,还是一个有着不太光彩过往的妈,那样只会给女儿麻烦,对女儿没有帮助,所以她不认女儿。

(4)虽然不和女儿相认,但她选择了离女儿近点的地方住着,能远远的注视着女儿就好。

有一种母爱是女儿好就行,有一种母爱是远远的祝福和默默地陪伴,这是大格格能给女儿黄春深厚的母爱,是无私的爱。

大格格是暗中保护女儿,不给女儿填麻烦,她不认女儿和杨九红的强认女儿相比,大格格的格局更高,对女儿也更爱。

大宅门九红身份(大宅门九红和大格格)(8)

杨九红强认女儿和大格格不认女儿的结局和思考

杨九红多次不顾女儿白佳莉的感受,想要认女儿,几次不顾尊严地去求女儿,甚至后来抱走了女儿的孩子,也让女儿和她一样母女分离,她还是没有得到女儿的认可,她在女儿去了台湾后,心灰意冷,孤独离世了。

而大格格不去和女儿相认,她保住了自己的尊严,也没有给女儿丁点麻烦,了无遗憾和牵挂地安详离世了,女儿在惋惜之中,更加尊重她了。

大宅门九红身份(大宅门九红和大格格)(9)

黄春和白景琦去看望大格格

杨九红和大格格对孩子都是爱的,但爱的格局和方式不同,他们的故事引人思考。

(1)爱孩子要爱得目光长远一点,格局站得高一点。

《触龙说赵太后》中有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深以为然,爱孩子要为他做长远的打算,这才是爱的深刻。

不能像杨九红就想把女儿夺回来,没有为女儿的长远考虑。

大格格就比杨九红为女儿考虑的多一些。

父母的眼光有多长远,孩子就会走多远,父母的格局有多高,孩子就会站多高。

(2)爱孩子不是满足自己的心里感受,而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

如果杨九红不争强好胜,不进新宅院,不是又抽大烟又让哥嫂放印子钱,也不参与槐花事件,安静地过好自己的日子,处处维护白佳莉的感受,尊重白佳莉的意愿,默默地关心白佳莉,相信结局会不一样。

爱孩子母鸡都会,怎样去爱才是关键。

再看大格格处处都为女儿着想,能站在女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虽然没有相认女儿,却赢得了女儿的尊重。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爱她们不是强加给他们不接受的观点和意愿,爱他们要尊重他们。

(3)父母要想得到子女的尊重,就要做出父母的样子。

杨九红的出生不是她的错,她的一生际遇也是可怜的,但她后面的一些做法是欠考虑的,别的不说,就抽大烟这个事吧,哪个孩子希望有个歪在床上,喷云吐雾抽大烟的妈呢?当然,她不能与白佳莉相认,也有白佳莉的问题,我们今天先从母亲这方面说,杨九红还是有她自身的问题的。

大格格的不认女儿除了一些自责外,大多都是为女儿考虑,她自立自强自尊的生活,是可敬的。

做父母的,要想得到子女的敬重,自己就要先做好父母。

大宅门九红身份(大宅门九红和大格格)(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