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两个不一样的故事(千与千寻用童话故事)
有人说:小时候真傻,居然盼望着长大。是啊,回想童年,总是有跑不完的田野,说不完的悄悄话和数不清的小伙伴,当然还有陪同我们一起成长的动画片。
犹记得小时候一到放学铃响,就提起书包急冲冲地跑回家,为的就是如约守在电视机前看自己喜爱的动画。那时只觉得,小丸子单纯可爱,一休哥聪明伶俐,葫芦兄弟神通广大......然而回过头看才发觉,这些动画里才蕴涵着人生真切的大智慧,就如同宫崎骏动画给人的感觉。
与其说是给孩子创作的精神乐园,不如说让成年人在宫式电影中找寻迷失的自我。宫崎骏引领的日本动画,可以说是能够和迪斯尼、梦工厂共分天下的一支重要的东方力量。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常常通过自然以及人性的描写,让观影者在震撼的同时又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2019年6月21日,宫崎骏就带着他可爱的手信和《千与千寻》正式向中国观众提出问候。这部于2001年问世,斩获第52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以及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动画,再一次掀起了观影热潮。
《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电影,相信不少朋友都已经看过了。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千寻的小女孩跟随父母搬家,迷路走进了一座破败的神秘乐园------油屋。然后就在这里,千寻的父母不慎吃了神明的食物而变成了猪,为了拯救父母离开这里,千寻在小白龙以及其他油屋朋友的帮助下,最终战胜这里的统治者汤婆婆,和父母一起顺利返回人类世界。
“创作一部动画也就是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慰藉着那些失去勇气的、与残忍现实搏斗的灵魂。”
——宫崎骏
一,在宫崎骏的动画中看到自己
如果说童年是一个压缩的彩色动画,那么宫崎骏的动画足以填满100年的进度条。虽然宫崎骏大器晚成,38岁那年才正式出道开始动画创作,但在今后的创作期间,不断给大众带来惊艳的作品:《风之谷》,《千与千寻》,《龙猫》,《魔女宅急便》,《幽灵公主》,《哈尔的移动城堡》......这些注入了宫崎骏灵魂的动画人物,他们是鲜活的,炙热的,灵动的,给人以力量的。正如宫崎骏的动画观:“自己想做的作品,这就是我的动画。”
诚然,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彼时的日本动画电影产业,抱持着错误的理论和观念,陷入裹足不前的困境。
直到1958年,正准备高考的宫崎骏,有幸看到了日本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彩色动画电影《白蛇传》,也是从这一次奇遇开始,宫崎骏才有了“动画,原来还可以这样拍”的惊喜和坚持。
为了突破当时教条一般的动画创作氛围,宫崎骏也一直在与自身的信念搏斗,出于喜爱,他最终还是坚守自己对于动画的理解,一方面,剔除掉动画片中过剩的描写主义;另一方面,着力刻画人物的情感动机。
所以你会发现,在宫崎骏的笔下,那些动漫人物多不是大眼睛,尖鼻子,形象俊俏美丽的公主王子,更多的是和我们一样平凡的,淳实的小市民。他们有小市民的忧愁,恐惧,胆小,和贪婪,在这些真实情感的描谱下,这些故事才能够找到牵引的绳索,在大众心中找到共情与回响。所以说,好的创作者都是优秀的生活观察家。
二,《千与千寻》中的意象探究和现实意义《千与千寻》这部作品乍一眼看有点《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意味,小女孩,虚拟的世界,异化的动物形象,鬼怪仙神,冒险,有趣,充满了魔幻色彩。可如果你细心推敲又会发现其中的不一样,在这里,你能看到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世界。不为虚伪的魔幻而魔幻,这正是宫崎骏希望通过作品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 1. 油屋即现世
“在这里没有工作,会被汤婆婆变成动物。”
当千寻跟随父母走进油屋入口时,千寻的父亲说,这一定是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留下的游乐场所,伴随着好奇和神秘的香味,一家三口来到油屋的集市,在大餐面前大块朵颐。
不经许可动了食物触犯神明的父母不幸受到诅咒变成肉猪,而千寻为了拯救父母重返人世,必须接受油屋的规则,用劳动换取自由。而不劳动的后果只有变成猪。猪的意象太贴切了,很多人开玩笑想下辈子想做头猪,一辈子不用干活,只管吃吃喝喝。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人想要走捷径,想要不劳而获,但没有付出,得到的回报就只能是“吃的太胖,会被杀掉”的了。
现实意义:来到油屋的人,必须工作才能生存。而贪图金钱的人就会被无脸男吃掉。正如那时的泡沫经济对日本的危害。彼时的日本人,投入到金融投机的大漩涡中,希望靠虚幻的投资梦来达到财务自由的终极目标。但最终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劳作才真正创作价值,没有现实创造的基础,一切都是泡沫。
- 2. 河神,消失的自然生态
“一旦被夺走了名字,就无法回家了。”
电影的第一个小高潮来自于被误认为腐蚀怪的河神。一身淤泥,散发恶臭,生人勿近的丑恶形象让我们难以联想到它的真身其实是条白龙。随着千寻和油屋工作人员的拉拽,河神体内的自行车,脸盆架,厕所器等垃圾纷纷倾倒而出。
宫崎骏的作品中常常表露有对自然环境的关怀与担忧,《千与千寻》也不例外。影片中,河神形象就是对人类环境破坏的控诉。
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也让一些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高楼大厦建于田园河溪之上,让原本栖息于土地上的生灵无家可归。就如影片中的河神小白龙在丢失了家园之后,围困在油屋,不得不听命于汤婆婆。
现实意义:人类生活的品质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就如上面这则新闻中,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正在被垃圾所填满,而原本栖息在河流,海洋中的生物,最终也因为垃圾的入侵而丧失自己的家园,丢了自己的性命。影片中,河神的现身说法就是在传递这样一个重要的声音,希望我们可以在建设自己家园的同时保护它们的家园。
- 3. 不被关注的无脸男,不被关注的社会人
“我拿金子给你吧,我决定不给其他任何人,只给小千一个人。”
《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是个小透明,在千寻到来之前,他不被任何人和物认可,进不了油屋,没有朋友,孑然孤独。被千寻关心以后,无脸男终于体会到了被关注的幸运。跟随千寻,在暗中不断提供帮助,拿金子来取乐千寻,像一个讨父母开心的孩子。虽然期间被油屋物欲横流的世界所腐蚀,但最终也通过千寻的帮助,离开油屋,来到他真正被需要的地方。
现实意义:无脸男这个角色让我想起《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这个农民的儿子,即使万千光环在身,却也抵不过阶级的鸿沟和卑微的人格,最终迷失在物质世界里。原本汉东大学法学院英姿勃发的少年才俊,那个身中三枪的缉毒英雄,在认识到自己的一切努力,在上层社会看起来仍旧是一些小把戏,这种现实的落差就好比无脸男的异化,只有醉心权力和金钱得到簇拥才得以满足。
- 4.巨婴,保护太好,会成为危险份子
“你身上有病菌,生病的味道哟”
这是汤婆婆的孩子看到千寻的第一句话,他会在千寻不陪他玩时就威胁要哭,要扭断她的手臂,要让汤婆婆杀了她。巨婴被汤婆婆保护地很好,简直太好了,好到他在油屋这个血汗工厂里,不受一点残酷世界的影响,自立王国。他在母亲汤婆婆的纵容下,可以不用出去面对“充满病菌”的世界,甚至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行驶生杀大权。
现实意义: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经在他的作品《巨婴国》中探讨过这个问题,他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而巨婴们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共生心理,共生心理有4个特点,
1. 出了事就找妈 2. 统一思想,一定要按照我的想法来 3. 反对独立,打击独立 4. 没有界限
共生心理的特点让巨婴们永远活在象牙塔里,永远背靠父母的庇护,以为自己就是独裁的王者,可以为所欲为,这样的巨婴,才是社会最大的不稳定份子。最终,溺爱,毁了孩子,也毁了自己。
三,宫崎骏作品中永恒的成长主题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剧作家普莱卫曾经说过,“生活的信心只有在超越种种磨难之外,在与儿童目光的相接中获得。”
宫崎骏的作品中,大多数的主角都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这也许和动画的题材有关,毕竟动画一开始是为儿童创作的体裁。但宫式电影又不仅仅是给孩子创作的影片,它们更多的是想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说与自己听,并让年长以后的自己回头看看来时的路。
千寻原本是个慢热,胆小的孩子,在和旧时的家,旧时的朋友分离之后,她会时刻把朋友赠送的花朵抱在怀里,对于陌生的世界,她本能地恐惧,拒绝靠近。来到油屋后,汤婆婆也是第一个跳出来就戳破千寻的真面目,问她,“你又任性、又爱哭、又笨,这么没用,到底能干什么?”但为了拯救遗忘人类身份的猪爸爸和猪妈妈,她不得不鼓起勇气面对这个大人的世界。
在汤婆婆的威胁下,她愿意承担最脏最累的活;在腐蚀怪到达油屋后,也是她一人在客人周围忙前忙后;在无脸男金钱的诱惑下,她可以不为所动;当小白龙受伤以后,她无私地喂他吞下原本用来救父母的河神丸,并一个人乘坐电车来到钱婆婆家里道歉寻求原谅......
千寻的成长是一次现实意义的自我救赎,如同宫崎骏的电影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描画的也是现代人的心理世界和生存图景。而为了让麻木的现代人能够通过镜像救赎自己,恐怕也是宫崎骏想要表达的最深刻的话语,正如他自己所说:
“在万物重生的早晨,来到寂静无声的窗口,放弃无尽的需索,复归于零的时刻,人类才会得到满怀的所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