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月份旅游最佳地方国内(十一假期问道之旅)
道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假期将至,您想要了解道家文化知识,不防去道家相关的“洞天福地”和“名山宫观”参访旅游,亲自体验一下“问道之旅”。下面小编为您推荐“十大旅游目的地”供您出行参阅。
一、湖北:武当山和武汉长春观
武当山:武当山,古称“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圣地、太极拳发源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七大奇观、全国十大避暑胜地、中国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十佳风景区、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十大景区等数十项桂冠。
六百年前,“北建紫禁城、南修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而兴建的武当山古建筑群与北京紫禁城(故宫)是我国明代初期同时期开启的两大国家工程。两者规制相当,而武当山建筑规模之庞大、建造难度之高却远超故宫。“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这幅悬挂在秦巴山脉悬崖峭壁之上的壮丽山水实景——武当山古建筑群(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为后世誉为“云中故宫”(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以“治世玄岳”之名,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故宫遥相呼应,并一同入选中国古代建筑的七大奇观。而今,武当山下太极湖的一江清水,又通过南水北调国家工程反哺北京,开启了历史新的轮回。
金殿:世界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建筑,又名“太和宫”,因坐落于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顶,俗称“金顶”,是武当仙山的象征,也是武当旅游的精华。登临金顶,可以一览世上独一无二的“万山来朝”的壮丽景观,探寻神秘的武当“动静八景”,感受“天造玄武”的神圣,感叹武当之道的神奇。
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麓,双峰山是蛇山(古称黄鹄山)的蛇尾巴,从风水的角度讲是一块难得的宝地。走进长春观那道红墙青瓦的山门,大东门外的喧嚣与繁华顿时隔绝于此,一股清静幽雅超凡脱俗的山林之气扑面而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轻松自然的心情油然而生。
道教建筑一般依山而建,长春观的建筑属于典型的道教传统中轴式宫观格局,精巧而紧凑,呈三纵五进布局,形成一个分为左、中、右三路依山势而上、层层递进的建筑群体。中路为灵官殿、二神殿、太清殿、古神坛、古先农坛;右路为十方堂、经堂、大客堂、功德祠、大士阁和藏经阁;左路为斋堂、寮堂、邱祖殿、方丈堂、世谱堂、吕祖殿等。
二、四川:青城山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是天师道的祖山祖庭,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在十大洞天中,青城山排在第五,故青城山有“天下第五名山”之美誉,但在十大洞天中,却尤以青城山的宫观保存最完好,也最完整,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筑格调和布局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和谐顺应理念。这里峰峦叠嶂,诸峰环绕,远望状如城廓,故名“青城”。
自古以来,青城山四季幽绿翠黛,树木常青,因有“青”山之誉,三十六峰环状排列,峰陡崖峭,状如城郭,故有“城”山之名,所以这座山被称为青城山,“青”指颜色,“城”指形态。一个“幽”字,就是青城山自然景观的特点,一个“道”字,就是青城山人文景观的浓缩,一幽一道,构成了游览青城山的线索。这里山林幽深、古道幽静、山花幽香、鸟鸣幽趣、亭阁幽雅、溪流幽清,故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有建福宫、雨亭、天然阁、椿仙行道、月城湖、丈人泉、上清宫、神灯亭、老君阁、掷笔槽、天师洞、天然图画等著名景点。
三、湖南: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是中国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庙”、“南国故宫”之称,根据现存资料记载始建于唐,后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缮扩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形成现在98500平方米的规模。南岳大庙分为九进四重院落,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寿涧山泉,绕墙流注,颇似北京故宫风貌。南岳大庙佛道共存,东侧为八个道观,西侧为八个佛寺,堪称我国寺庙一绝,每年八月十五,这里都要举行盛大规模的庙会,不少东南亚的佛国华侨,日本佛教界人士,以及回乡的善男信女,都不惜长途跋涉来此朝拜,因此这里常年香火不息。
南岳大庙是南岳之神享祀的主庙,是历代帝王代表国家祭祀山川社稷的主庙,与泰安岱庙、登封中岳庙并称于世,史载宋朝曾派大臣前来祭祀15次,明代33次,清代40余次,民国时期,亦常有春秋二祭。南岳庙坐落在南岳古镇北端,南岳衡山72峰之一的朱明峰麓,是中国南方现存最大的古庙之一,是一座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三者于一体的规模宏丽的古建筑群。南岳庙有址在秦汉,奠基于隋,始建于唐开元十三年,距今已有1400余的历史。南岳庙分为九进四重院落,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寿涧山泉,绕墙流注,颇似北京故宫风貌。南岳大庙佛道共存,东侧为八个道观,西侧为八个佛寺,堪称中国寺庙一绝,有“小故宫”之称。历史规模最大时占地12万平方米。
四、山东:泰山碧霞祠
“千年碧霞祠,萬代祈福地”。道教素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续道藏·搜神记》),又为古代帝王封禅祭告天地的处所。泰山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士理想的修真胜地。在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中,泰山位列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二洞天,名曰蓬玄洞天,是仙人成兴公得道处。巍巍碧霞祠,坐落在雄伟的泰山之巅,是华东地区海拔最高、建筑规格和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
碧霞祠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封禅泰山时,凿龛供奉玉女像,次年敕建玉女祠,名曰昭真祠。金代时改称昭真观;明朝嘉靖年间扩建时,改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年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并沿用至今。
碧霞祠供奉泰山女神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天下泰山娘娘庙的祖庭,也是十方善信朝拜碧霞元君的圣地,每年朝圣信众达数百万之众。年复一年的鼎盛香火,为这座天上宫阙赢得了“千年碧霞祠、万代祈福地”的美誉。
五、安徽:齐云山太素宫和涡阳天静宫
齐云山也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道教主流全真教圣地,跟武当山的地位基本一样,古称白岳、云岳,位于徽州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海拔585米,方圆110公里因最高峰齐云岩得名,以幽深奇险著称,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而得名齐云山。
齐云山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而齐云山就是位于黄山脚下,同样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唐代道教传入齐云山,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江西龙虎山正一派驻留齐云山,香火日盛。齐云山从这个时候开始,成为江南道教活动中心,跻身全国道教名山之列,成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被称为“江南小武当”。
太素宫是月华街乃至整个齐云山的主要道观之一,原名佑圣真武祠,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祠中所奉真武神像相传为百鸟衔泥塑立,灵应昭著。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龙虎山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天师张彦頨奏令道众赴齐云山为皇帝建醮祈嗣,果获灵验。于是皇帝敕令扩建真武祠,改名为玄天太素宫。
涡阳天静宫,俗称老子庙,又名中太清宫。是中国先秦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地、道教之祖庭。其座落在涡阳县城北,南距谷水(今称武家河)入涡处二华里,北枕龙山,三面环水,环境清幽。
1989年以来,经海内外专家学者多方考查论证,确认此处为老子诞生之地,天静宫旧址所在。故而,海内外道教信众及大德之士踊跃捐款,重修天静宫。在李福道长的主持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天静宫中路山门、会仙桥、灵官殿、老君殿、三清殿、灵官殿、天师殿、重阳殿、财神殿、元辰殿、老祖殿、慈航殿、吕祖殿、钟鼓楼、“道之源”、“德之初”陈列室和乾坤道舍等又复屹于古相大地,重现昔日风采。此番重修依其鼎盛时期——北宋时的规制复修,占地257亩。
天静宫1999年恢复一年一度的纪念老子诞辰传统庙会,老子庙会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代,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庚申敕老子诞日(二月十五日)为降圣节,此后信众云集,庙会日久成形。老子庙会从起源至今,保留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原生态,以其独有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国庙会文化中具有独特性。恢复后的老子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老子圣诞,从海内外蜂拥而至的朝拜者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六、吉林:辽源福寿宫、吉林五龙宫和长白山灵应宫
辽源福寿宫坐落于辽源市龙首山南麓,是东北最大的道观之一,被誉为"华夏玄门第一楼"的辽源魁星楼便矗立于此。
福寿宫始建于清光绪23年(1897年),开山祖师为道教金山派大师王坐全道长。选址于龙首山南麓,背依龙山之首,青山苍翠,脚下东辽河蜿蜒东来,碧水西流。山水俱佳,钟灵毓秀。经过王坐全等数位祖师50多年的修筑、扩建,至辽源解放前夕,已建成依山而上五层大殿组成的传统宫殿建筑群。
福寿宫建筑群中矗立着一座雕梁画栋、大气恢弘的塔楼,那就是有“华夏玄门第一楼”美誉的辽源魁星楼。塔楼共分九层(含夹层)为天地至阳之数。塔楼高66米,塔基直径40米,塔身直径24米。整体建筑按照道教太极、两仪、三才、四相、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设计合于天地十方自然之数。气势宏大,雄伟壮观。堪称全国道教之首,可与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相媲美。它集宗教、历史、文化、艺术、旅游、观光为一体,成为辽源市蔚为壮观的标志性建筑和一道新的人文景观。现今的福寿宫已成为了十方善男信女进香朝拜的圣地。
吉林五龙宫:吉林市除了全称吉林乌拉,雅称北国江城外,还有一个名称“船厂”。船厂之名源于明清两朝都在此设厂造船。在临江的绝壁上,有两处摩崖石刻,这就是明朝造船厂和古龙王庙的旧址。这块摩崖石刻市吉林省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道教庙宇,明永乐十八年即是公元1426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重新修建的吉林五龙宫,就在摩崖石刻200米的东南处两山岭中屹立,仿佛天造地设的山门,迎纳十方众生,进庙朝真礼圣,揽胜观奇。
2006年应吉林市丰满区政府的邀请,张理玄道长筹备建设五龙宫。新建成的五龙宫占地6000平方米,殿宇建筑遵循古制,法天象地,中轴对称阴阳和合,全木制建筑。庙宇建筑依松花江,起朱雀山,古朴凝重,肃穆神圣,光照四海。法鼓浑厚,玄钟悠远。
古今论九州山脉,但言华山为虎,泰山为龙。地理家亦仅云泰山特起东方,张左右翼为障。总未根究泰山之龙,于何处发脉。朕细考形势,深究地络,遣人航海测量,知泰山实发龙于长白山也。——康熙
2016年5月,讷殷古城兴建。奠定了长白山之神道场的历史地位。古诗有云:天下名山僧占尽。长白山腹地独无僧道。北宋失燕云十六州,收复北方领土无望后,宋在武当山封“真武真君”,封为统领北方之神。故金灭辽后,坐拥大半个中国,封长白山神为“兴国灵应王”、“开天宏圣帝”,也意为北方圣神,以抗南宋。到清初,康熙皇帝封“长白山之神”时,其地位已高于五岳。康熙请地质学家测量认为:长白山山脉过渤海海峡至山东半岛,最后至泰山为一条龙脉。龙头为长白山,龙身为渤海和山东半岛,龙尾为泰山。《清史稿》载,1709年十一月,康熙与大学士李光地论水脉山源时称“泰岳诸山自长白山来。”并写文章加以论述。康熙亲到吉林小白山遥祭长白山之神,由此可见,在大清统治者中,长白山圣山地位之高。如今,池南区在锦江漫江交汇处复建古城及长白山祠,兴建灵应宫庙,塑长白山之神像,光耀长白山历史宗教文化,使“敬畏大自然,崇敬长白山”的理念,成为重要的宗教信仰。
长白山灵应宫是重要的道教场所,建在池南区讷殷部落古城之中,位于锦江、漫江和头道松花江三江交汇之处。灵应宫宗教群分为三清殿、长白山之神祠、护法殿、财神殿、龙王庙、树神庙、寮房、斋房、讲经堂、法物流通处、长白山之神像、图腾柱等十五大区域。
长白山孕育了金、后金两个王朝,是满族文化的发源地,长白山最早被金朝封为“兴国灵应王”。灵应宫主要供奉长白山之神,故取名为“灵应宫”。
七、江苏:茅山崇禧万寿宫、茅山乾元观、镇江润州道院和苏州玄妙观
茅山崇禧万寿宫,原址位于大茅峰西北,丁公山南,是茅山历代宫观建筑群中最早建立的宫观,即南朝“曲林馆”,后经上清宗师陶弘景修整为“华阳下馆”。唐贞观年间(627-649)置为“太平观”,宋祥符元年(1008)改称“崇禧观”,元延祐六年(1319)赐名“崇禧万寿宫”至今。
宫前原有照壁,上镌“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宫内原有灵官殿、拜章台、玉皇殿、三清殿、太元宝殿,又有复古、威仪、四圣、葆真等十二道房,今皆不存。崇禧宫复建后位于旧址(今丁公山南水库内)之东,前临楚王涧,背倚青玉峰,左仗积金峰,右带丁公山,大茅、抱朴、五云诸峰隐灿乎其南,总句曲三峰之形胜,接华阳一洞之真脉。
茅山乾元观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境内,坐落在“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茅山东麓青龙山郁冈峰前,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道教名观,也是茅山道教圣地的“三宫五观”之一。秦时李明真人于此炼丹,古名炼丹院,后李明合神丹升玄洲之境,世人尊“玄洲真人”。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祖师在此创“郁洞斋室”以追玄洲之迹。当时皇帝梁武帝每逢大事必亲自来山咨询陶祖,故茅山乾元观亦被称为“山中宰相府”,从而名扬天下;唐时,上清嗣宗师李玄靖居此,唐玄宗为其敕建“栖真堂”及“会真”、“侯仙”、“道德”、“迎恩”、“拜表”五亭;宋时,观妙先生朱自英宗师于此筑九层坛为皇帝宋真宗嗣,次年得龙子仁宗。故敕建道观,赐名“集虚庵”,后改名“乾元观”。
茅山乾元观殿堂建筑主要集中在中间部分。中间的左侧是全真宗祠,位于乾元观中轴线之东,由殿堂、回廊组成一个约八百平方米的院中院。正殿为祖师殿,奉祀全真创教祖师“重阳王祖”、龙门派“长春邱祖”及“希言闫祖”。闫祖开创全真龙门复字岔派“闫祖派”,使茅山乾元观成为全真派在茅山乃至江南的发源地。全真宗祠是茅山乾元观在茅山创建全真道场、彰显乾元观“五观之首”地位的重要标志。
镇江润州道院:江苏镇江市西区金牛山,俗名小牛山,又名逍遥山,古有小茅山之称。其山锺灵毓秀,南、中、北三峰,峰虽不高,但有仙则名。据史料记载,古代仙人,赤松子黄初平(黄大仙)曾云游采赤石脂于此。并留大仙古井一口。其泉清澈甘甜,可以治病。由于黄初平在此做了许多除病救难,佑福保安的好事,后被世人尊奉为财神,吉祥之神,于是在此山建黄大仙庙,又据道教经籍资料记载:汉景帝时,陕西咸阳人,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得道成仙之前,栖居此山,常常采药为人治病。到了隋唐,当地百姓为了感其恩泽,并期望三茅真君在天之灵,能佑民保平安,便建三茅宫以作纪念,由于历代战乱及种种原因,三茅宫旧貌早已不存,但“三茅宫”却以地名的方式一直保留至今。
由于历史的变迁,宫院屡遭兵火的毁灭,殿堂毁损殆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不断贯彻和落实,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于1996年6月开始重新修建。将三茅宫,黄大仙庙合并,并更名为镇江润州道院。
苏州玄妙观位于苏州市古城区观前街中段,相传原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宫殿。西汉年间,建成神明通天之台,为苏州人观天象、酬天恩、祭宗祖之圣地。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玄妙观最初名叫“真庆道院”,后来曾改称为“开元宫”、“天庆观”。公元1295年元朝皇帝下令改为玄妙观,清朝初期,曾为了避康熙帝玄烨的名讳,改“玄”为“圆”,称“圆妙观”。是苏州建观最早、也是当时规模最大、最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更是苏州地区宗教活动中心、道教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被称为“江南第一古观”。民间有“到苏州不可不去观前街,到观前亦不可不去玄妙观”之说。
八、浙江:杭州福星观和杭州老玉皇宫
杭州福星观,据清人卓炳森《玉皇山庙志》,相传初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初名玉龙道院,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悠久历史。唐玄宗年间(712-756年在位),有位上山采花的老人,遇见一道人,问之,则曰:“特朝三清道祖”,即时腾空而去。一时传扬,松花老人便开山启建玉龙道院。院内建大罗宝殿,供奉三清三宝三天教主。由此可见,玉龙道院始建于唐代。
福星道院之名,约始于明代中期。正德十三年(1518年),道士罗普仁,在此修行13年,大悟超凡,明正德皇帝敕封为“无为宗师”,他扩建了玉龙道院,正式取名"福星道院",俗称福星观,因此《玉皇山志》称他是福星观的开山祖。
玉皇山旧名龙山,又曰龙华山,与上下石龙相接。天目分支,沿江而东,结撰于此,若游龙然。山北有南屏山、赤山、鸿雁池;山西为九曜山、大慈山;山东则方家峪、万松岭、慈云岭;山南即妙音山、天真山;东南乃凤山、将台山;沿江白塔岭、五子岭;其上天真寺、登云寺;其下勋贤寺、天龙寺、天华寺;山下有八卦田、九连荡;山旁为古玉津园,皆名胜之卓著者也。
慈云岭,乃龙山之支脉也,由阔石板而上,古名方家峪,昔时骚人逸士,多有记载于其中者,石壁篆刻,文曰“梁單閼之歲,興建龍山;至灘之岁,開慈雲嶺”十八字,岭之巅有亭,岭之南有观音洞。永寿寺,名资仁,后改上石龙永寿院,吴越王建。发匪毁后,至重兴玉皇山时,亦不过略事修聋,因陋就简而已。民国丁巳年不戒于火,焚炀殆尽。后紫东道人开石壁,诛茅辟地,扩充而张大。名“老玉皇宫”。
玉皇山慈云岭,老玉皇宫因为地处龙山和凤凰山阴阳合和之处,既可闻钱塘涛声,西湖潋滟亦尽收眼底,为众多士人所钦慕。时有一豫东商贾孙氏,随康王南迁,定居玉皇山下,观天下苍生莫不以生生为续,生生之事又当以姻缘为先。此事在天为月老所辖。奚闻临安尚无月老祠,民间姻缘大事,无从祭拜。孙氏思量,遂请人依豫东商丘月老祠月老精刻真身小像,奉老玉皇宫内。因中原月老信奉笃定,一时临安善男信女闻之,皆来老玉皇宫求取姻缘。自千年而来,遂成老玉皇宫拜月老,求姻缘之习俗。
九、福建:石竹山道院
石竹山道院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内。石竹山以石奇竹秀、道教名山、祈梦圣地而驰名,素有“人间仙境,梦里乾坤”的美誉,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福建省首批十大风景区之一。
石竹山道院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初名灵宝观,后更名灵宝道观、石竹寺,现定名为"石竹山道院"。石竹山道院构建于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望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道院后群峰嵯峨,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典雅清幽。道院内除分布着石竹、雷公竹、佛肚竹、方竹等各种竹类外,还有大量的台湾相思树、马尾松、杉、柳杉、米楮、丝粟、榕以及珍贵名木古树赤楠等。
石竹山道院主神供奉汉代何氏九仙君。道院由主神殿仙君楼、狮岩堂、万神殿、三清殿、真人殿、显镜宫六大殿区组成,沿东张水库东侧道院山门拾级而上,依次可达泗洲大圣殿、真人殿、观音崖和主神殿仙君楼;其中:仙君楼殿区由仙君楼、观音厅、玉皇阁、玉皇行宫、土地厅、文昌阁、元辰殿、斗姆殿等组成;狮岩堂殿区由慈航宫、五显宫、辽天居、观音阁与道院办公楼组成;万神殿由观音大士殿、三大天将殿、福德正神殿、九天东华殿、玉皇天尊殿、五福神祉殿组成;三清殿位于道院最高处,全殿由三清主殿与功德堂组成;修建中的显镜宫殿区则位于石竹山东侧,入口处临近水务公司。
石竹山道院不仅是道教名山,更是福建久负盛名的人文旅游胜地。目前,包含“接春”习俗在内的石竹山“梦文化”已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十、河南:王屋山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40公里处。山有三重,因其状如王者之屋,名王屋,另说: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宮,故名王屋也。王屋山北依山西高原,领太行千里,西邻中条山脉,接秦晋之地;东系济水之源,通百川沧海;南襟黄河一带,望蒿岳一点,主峰天坛,独柱凌空,上接尾箕,超然如在霄汉之表。其势压尘寰百万峰之态,阅尽人世沧桑。王屋山不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更是道教文化的发祥地。
汉魏時王屋山被列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为“天下第一洞天”。唐代司马承祯《天地宮府图·十大洞天》曰:“第一王屋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虛之天。”杜光庭《天坛王屋山圣迹记》云:“元始天王曰: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总首也。”道家把王屋山尊为修真悟道之圣地,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道教代表人物在这里活动。王屋山因此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国道教历史博物馆,道教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王屋山还是愚公的故乡,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的记载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
王屋山道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距今约五千年前轩辕黄帝在王屋山设坛祭天之时。相传五千年前黄帝在统一华夏的争战中,久战蚩尤不胜,故在王屋山设坛祭天。《济源县志•山川》云:“王屋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山形如王者车盖,故云。绝顶有坛,为轩辕祈天之所,故又曰天坛。”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曾在王屋山广搜经书,考证著述,并在《天坛王屋山圣迹记》中记述:“黄帝于元年正月甲子,列席王屋山,清斋三日,登山至顶,于琼林台祷上帝破蚩尤,帝遂敕西王母降于天坛。母既降,黄帝亲供侍焉。王母乃召九天玄女,授破蚩尤之策。黄帝依命杀蚩尤于冀,天下乃无不克,海内安然。”(李凤森报道)
来源:中国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