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轴是不是越短越好(眼轴真的不可逆吗)

我们都知道,眼轴相对过长是近视发生的基础,眼轴的长度也成为了近视的重点监控指标。眼轴测量是无创检查,3岁孩子都可以配合,不需要散瞳,是比度数、视力等更精准、变化更敏感的指标。

有的家长只关注视力和近视度数,但这些检查有主观因素在里面,并且精度有限。近视度数是25度一跳,而眼轴测量的误差值是0.03毫米,对应到近视度数是5-10度,比验光要精确。视力也并非很可靠的监测指标,因为容易受环境光线,孩子状态,干眼情况,检查人员认真程度影响,会有一定的波动。所以我们强调,一定要定期去检查孩子的眼轴,根据眼轴的增速,我们就可以预判孩子是否会近视,还可以推算出成年后孩子的近视度。

眼轴是不是越短越好(眼轴真的不可逆吗)(1)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我们曾经都听过一个说法,眼轴是不可逆的,这个说法真的准确吗?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眼轴的可逆性,到底存不存在。

眼轴测量的重要性

眼轴是一个标准的测量,通过IOLmaster测量、Lenstar等等设备测量。

眼轴是不是越短越好(眼轴真的不可逆吗)(2)

上图是IOLmaster报告,其中AL就是眼轴,22.4几、22.5几就是我们孩子常见的眼轴,眼轴是我们近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监测指标,我们刚刚说了它更精准,更值得我们去长期关注和随访。每三个月,我们都建议孩子去测一下眼轴。

眼轴就像我们的身高一样,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看他眼轴增长速度,我们大概能算出来,他成年之后眼睛的度数会是多少。

眼轴的两个概念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光学眼轴,另一个是解剖眼轴

眼轴是不是越短越好(眼轴真的不可逆吗)(3)

光学眼轴:就是影响我们屈光度的眼轴,是从眼睛前面到视网膜的距离,也叫可测量眼轴。我们现在的光学测量设备,测量的就是这个眼轴。

解剖眼轴:实际上就是我们眼球真正的大小,就是从眼睛表面一直到巩膜后壁,这个距离我们称之为解剖眼球。

眼轴真的不可逆吗?

如果说解剖眼轴不可逆,大概率是对的。如果说光学眼轴不可逆不可缩短的话,这个说法就是错的。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要讲一个脉络膜的概念。

脉络膜是人眼中的一个解剖名词,在近视防控领域非常重要。

眼轴是不是越短越好(眼轴真的不可逆吗)(4)

眼轴是不是越短越好(眼轴真的不可逆吗)(5)

根据上图,在眼睛的结构中,脉络膜是我们眼睛里面供血的血管膜,左图红色、右图紫色的就是脉络膜。我们通过这个图可以看到,脉络膜在视网膜和巩膜之间,也就是说解剖眼轴和光学眼轴之间是夹着一个脉络膜的。而脉络膜的厚度,实际上是可以变化的,脉络膜可以是厚的,也可以是薄的。

倘若脉络膜厚度增加,就会把视网膜的位置往前推。视网膜往前移动,意味着聚焦点与视网膜的距离缩短了,也就相当于缩短了光学眼轴,所以近视的模糊程度可以得以改善。而当脉络膜薄的时候,光学眼轴就会长。虽然这个变化量很小,但脉络膜的确是能影响到我们的光学眼轴的。(关于脉络膜的更多详情,请点击《脉络膜增厚是怎么回事?好事还是坏事?》)

眼轴是不是越短越好(眼轴真的不可逆吗)(6)

在过去,脉络膜的厚度也许会被忽略掉。但最近几年,我们有了高分辨率的OCT,光学测量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比较准确的测量脉络膜厚度。所以现在很多的研究,都开始研究脉络膜。放到十几二十年前,没有这个设备条件,我们是无法测量得这么精准的。

对于脉络膜的增厚,有家长可能会有如下顾虑:进行防控时,脉络膜增厚了,眼轴短暂缩短了,但一旦停用,是不是就回来了?那不是白防控了吗?

目前已知的大多数近视防控的手段,包括离焦镜,塑形镜,阿托品,雾视疗法,红光治疗,大户外等等,最终都是着力于脉络膜增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脉络膜增厚,就相当于防御近视的盾牌增厚了,近视的危险因素破不了防,近视就不再发展。在脉络膜增厚持续的时间内,近视始终处于被防御住的状态,持续一年,就一年不长,持续5年,就5年不长。停用后,脉络膜增厚的部分的确会回退,减少的那部分近视度数会回来,也许还会有些额外的反弹(有待更多循证医学数据),但防御期间所避免拉长的眼轴,确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也是我为什么强调不要等到孩子近视才开始干预,要在孩子还有75°远视储备时就要开始干预的原因。就算强如哺光仪,我们也终有停用的那一天,要给回退和反弹留出一点点空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孩子不近视。

要在孩子还有远视储备时就开始干预,就必须6岁后定期给孩子测量眼轴,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避免一发现近视就已经一两百度的后悔。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眼轴增长到底可不可逆,你心里有答案了吗?有任何问题,欢迎在留言区找我。

我是赵小刀

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