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防御碉堡(曾经的终极防御)

堑壕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特点。虽然战壕的应用开始得很早,但其重要程度从未达到一战时的高度。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双方在漫长的西线战场上展开了犬牙交错的战壕对峙!在日臻成熟的战壕和工事防御面前,任何的进攻行动都形同自杀,双方死伤数百万,堪称战场绞肉机!一战里的这些战壕可绝不是地面上简单、粗糙的洞穴或深沟。到战争结束时,许多战壕工事已经成为最尖端的军事工程技术。其中的很多建筑学和工程学运用已经达到了历史巅峰。只不过跟人类那些或美好或伟大的建筑相比,战壕却是用来毁灭的机器。阿尔贡战壕里的法国士兵。

二战防御碉堡(曾经的终极防御)(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东战壕中作战的士兵

堑壕战的出现

在西线,堑壕战的出现非常偶然。战争开始时,双方都认为这将是一场运动战或遭遇战。但是很快他们试图使用策略或战术来击败对方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部队被迫转入阵地坚守。

二战防御碉堡(曾经的终极防御)(2)

阿尔贡战壕里的法国士兵

双方的士兵们开始挖掘、建立临时防御阵地。一开始,大多数人认为这只是暂时的。但是当进攻行动屡次受挫,指挥官开始变得保守,士兵们发现自己在一个地方呆了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前进,而且距离离开的日子遥遥无期。与此同时,双方都在不断加强对敌方战壕的炮击行动。强烈的求生欲迫使士兵开始挖掘更深更坚固的战壕。

二战防御碉堡(曾经的终极防御)(3)

法国索姆河,伍斯特郡兵团的哨兵从战壕的一个弹孔里往外看

战壕的布局

一个典型的战壕防御体系由三条相距大约800码的壕沟组成。这些战壕与战线平行,用来抵御来自地方阵地的火力攻击,同时士兵可以在战壕的严密保护下完成射击,击退敌方的冲锋而坚守阵地。

二战防御碉堡(曾经的终极防御)(4)

1914年英国步兵手册里的战壕图

离敌人最近的前沿被称作火线。最初,这里是战斗最惨烈的地方,无论是低强度的狙击和反狙击,还是高强度的击退突袭和正面反突击,火线是双方士兵面对面搏杀的主要战场。而在火线的后面则是支援战壕,用来向前线提供火力支援,再往后是后备战壕,可以容纳更多的兵员休整,与火线相联通的后备战壕里有预备队和伤员处理点,也是整个战壕体系的后勤补给地。

二战防御碉堡(曾经的终极防御)(5)

卡梅伦战役期间,德军在加鲁阿的战壕。

而这些看起来平行的战壕并不是绝对的直线。很多一战的战壕呈之字形,且在战线突出部配置了坚固的火力点。这些不规则锯齿型布局的好处在于,一旦被炮弹击中,爆炸威力和弹片杀伤就不会沿着战壕向前传播很远。有效减少了伤亡人数。

二战防御碉堡(曾经的终极防御)(6)

战壕里的士兵们

不同的战壕之间用垂直的交通壕和通讯壕连接起来。这些被设计得尽可能短的通道把战壕彼此连在一起,也把后面的部队连在一起。交通壕绝大多数是直线型的,因为士兵并不在其中躲避攻击,而直线有利于士兵快速的在战壕之间移动。这两种战壕都用木头支撑起来,以防止两边发生塌陷。沙袋提供了额外的防护,而地面上的鸭嘴板有助于排水防涝。

二战防御碉堡(曾经的终极防御)(7)

索姆河战役期间进入德国军官掩体的入口

防空洞被建造在战壕两侧更深的地下。严谨的德国人在防空洞的建造上尤为老练,他们建造了许多用混凝土砌成的洞穴。这些坚固干燥的房间为德军士兵提供了良好的栖身之所,让他们可以在战争间隙更好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相比战壕其它那些只能抵御风霜雨雪的遮蔽物和顶棚,这些坚固的防空洞为士兵提供了更好的保护,免受炮击威胁。当然,战争中的损耗极快,工兵们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来维护这些战壕。尤其是防空洞,必须不断地修复支撑并重新挖掘掉落的泥土。

二战防御碉堡(曾经的终极防御)(8)

澳大利亚第四旅第105榴弹炮连的军官掩体内。三名军官在蜡烛的灯光下看报纸

一战后期成熟的战壕体系里,厕所、厨房和更衣室应有尽有。厨房和医疗站是排在战壕最后面的避难场所。而厕所则必须尽可能的靠近最前面。他们通常建在较小的战壕里,而且与其他的战壕分开(万一被火炮击中),以便隔离臭气熏天、极不卫生的空间。因为卫生原因非战斗减员的情况在一战中实在是太过普遍。

因地制宜的战壕

战壕的设计往往因当地的地形而异。在一些地区,战壕是建在地面上的,而不是挖出来的。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基岩可能在地表附近,由于其非常坚固,使得工事的挖掘工作非常困难。另一个是地下水位可能接近地表,就像在西线的北端的比利地区,战壕泥泞不堪,而且会不停下沉,甚至被地下水淹没,使得挖出来的战壕无法作为士兵的避难所。

二战防御碉堡(曾经的终极防御)(9)

皇家海军陆战师的士兵离开加里波利的战壕,向土耳其人的防线发起攻击

而在其他地区,山区地形使得挖壕沟更加困难,同时也没有太多的必要性,因为地形本身有助于防御。在意大利的前线,高地山顶上的坡面为战士们提供了跨越崎岖山谷天然防御。在这里战壕只是防御的一部分,但不是贯穿整个地形的存在,山地作战的关键还是高地的争夺。

纵深防御出现

从1916年开始,德国人采取了更为复杂的设计来构建战壕体系,重点以纵深防御为基础。德军的战壕不再是为了抵抗盟军在广阔战线上的全面进攻而设计。相反,它更多采用独立的中小型战壕设计,再配合关键节点上的混凝土碉堡和环形火力点。德国人设计战壕的思路发生了转变,不再将战壕当做阻止敌人进攻的屏障,而是为了引导敌军进入暴露的杀伤区域。冲入德军阵防御体系的敌人,首先会遭遇战壕的阻挡,然后自然的绕行到遍布火力点的空旷地带,等待他们的将是机枪火炮的无情收割。

二战防御碉堡(曾经的终极防御)(10)

1916年,第11预备役骠骑兵团的德国士兵在西线战壕中作战

堑壕战发展到1916年,火线后面一英里的地方逐渐演变成为最主要的前线战场。这是一个由相互交织的密集火力组成的空旷地带,所有这些火力点之间都能够相互覆盖。而且德军接受了这条战线可能会陷落的事实。因此,这些坚固火力点都被设计成正面坚固而后面很薄弱的独特结构,敌军即便占领也无险可守,因而德军在阵地沦陷之后也能轻易重新夺回。

二战防御碉堡(曾经的终极防御)(11)

1917年,正在战壕中机动的德国突击队员

而与此同时,这些暴露在密集火力点之下的空旷地带足足有一英里多宽,这块被设计用来阻挡击杀敌人的区域,也被布置得异常残酷,不仅没有任何掩体,还遍布地雷和铁丝网,一踏入便寸步难行,而德国人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对日益疲惫的敌人进行攻击。

二战防御碉堡(曾经的终极防御)(12)

1917年,卢斯和胡鲁之间的战壕。英军战壕在左上方,德军战壕在右下方。

整个体系的最后面是后备区,其中包括了炮兵、后备部队和更多的防御壕沟。

临时战壕

狭窄的临时战壕被称为saps,是进攻中用于临时防御的简易战壕。为部队提供了一种在进攻前接近敌人的方法,同时也提供了安全隐蔽的阵地,从那里侦查敌人的动静,寻找敌军防线的漏洞。这是一种非常艰难的进攻方式。虽然进度缓慢,但对进攻方来说却相对安全很多。

二战防御碉堡(曾经的终极防御)(13)

德国在阿拉斯地最前沿的战壕侦查

总体而言,战壕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防御体系。这也是为什么直到1918年初,双方的进攻都非常困难的原因之一。而这也是一战之后军事装备机械化突飞猛进的催化剂,飞机、坦克的应用很快就彻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毫无疑问,战壕的巅峰留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