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卫东音乐(艺苑掇英潘卫东)
作曲家潘卫东
文丨迟美桦
初见潘卫东,在几个从事影视艺术行当的人里,他是最沉默寡言的一个。斯斯文文坐在那儿,安静地听别人高谈阔论。直至说起了他的音乐,我们的交流才顺畅起来。作曲、流行音乐制作、吉他演奏……原来,这是一个在乐坛辛勤耕耘多年的湖南籍音乐人,也是《跨界歌王》《耳畔中国》等多档电视节目的音乐制作执行者。
潘卫东编曲制作代表有独立唱片《六月》、丁微《再见我爱你》、羽泉《翅膀》、魏伽妮 《春天的芭蕾》《阿里山的姑娘》、傲日其愣《牧歌》《天边》《天上的云朵》、2015“中国好歌曲”刘欢组裸儿《呐喊》及马条《收获》等;刘欢《欢歌2006》上海演唱会、2007人民大会堂管弦乐《震撼》、丁薇2005年香港演出、童安格巡演、孙楠巡演、韩红巡演、张靓颖巡演……都有潘卫东的吉他伴奏。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潘卫东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酷爱摇滚乐。为了这团燃烧的烈火,他坐着绿皮车到广州寻得捞仔学习吉他演奏,后来为了学习方便,就干脆住在捞仔家了。潘卫东回忆,捞仔满书柜的吉他教材,什么风格都有,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两年的时间里他不仅得到技艺进步,也开阔了眼界,对流行音乐的认识更提高了很多。为了更好地实现音乐梦,2001年潘卫东来到北京,成为“北漂”一族,主要还是做演奏,和指南针乐队一起做演唱会和录音,当时歌手的演唱会基本都是这支乐队在做,刘欢,那英,孙楠,杨坤,韩红,包括后来的张靓颖。后来慢慢受邀参与一些唱片制作,比如羽泉唱片《朋友难当》、丁薇《再见我爱你》等。负责编曲的《翅膀》还入围过当年的最佳编曲。
潘卫东多次谈到他的老师捞仔,谈到师徒二人都从演奏走上作曲的路。“还是在广州的时候,捞仔就经常带着我一起听电影音乐。流行音乐圈里有很多才华过人的音乐人,听听,靠自己琢磨就能搞出个大概,但整体来说,技术层面还是很低的。而我不同,我做事喜欢有依据,有理论支持。所以在2006年过完春节,我就去找老师学习理论作曲。我找到一位叫于宝玉的作曲家学习,后来捞仔觉得好,也加入这个学习,后来王刚也来了,我们几个一呆就是5年,收获很大。”实际上,潘卫东正是这个再学习的发起者,据他自己说,当时在流行音乐圈里,这是很有影响的一个事件。
“后来我们三个又找罗忠镕老师学了两年半。罗老师号称中国现代音乐之父,学问非常深,桃李满天下,著名作曲家陈其钢就是他的学生。我听他的作品里不仅东方味道意象化,而且能感知到一种情愫,让我想起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样的‘温爱’。而罗老祖籍也是我们湖南新化,这真让我感到自豪!
潘卫东现在的工作主要是作曲,创作有2018上合峰会《齐风鲁韵》,参与了影视配乐《铁道飞虎》《自古英雄出少年》《汉阳造》《向东是大海》《硬汉2》等。去年下半年,中央歌剧院创作歌剧《命运》,写改革开放40年的浙江故事,请捞仔作曲,因为时间特别紧,潘卫东帮助捞仔分担了一部分配器工作。歌剧首演后他又回到工作室创作,开始创作纯音乐作品《礼魂》。这是《九歌》的外延部分,表达对生命的敬拜。谈到这部作品,潘卫东说他感到自己很幸运,最终能回归湖湘文化寻找到自己的音乐语言。他说,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湘西的少数民族歌曲特别丰富,又与江南、西北、内蒙、西藏迥然不同。湘西保靖的土家族民歌尤其有特点,带有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腔调悠长,叙述含蓄深远,音阶中对变化音的使用比任何其他地方民歌都要丰富自由,且往往在落腔处使用,十分引人遐想!这为作品《礼魂》提供了坚实的基本创作材料依据,得以大量使用。《礼魂》的写作,不仅考量了湘西的民歌、神秘主义文化,其腔调旋律构成也建立在地方语言上。湘中新化语音、湘乡语音有很多特别的韵味,比如“硕”,就是很差的意思,这种腔调都是潜藏在一些乐句里的动机,营造了整体上的音乐特点,并保持有浓郁的湖南特点。
最近潘卫东正在写作《九歌·东皇太一》。他认为这个“太一”实际上就是对天道的敬拜和思考,是很大的哲学命题。天地秩序是人类共同的话题。引发他创作的,并不是民歌歌曲中的那点喊山唱人的人间话语,而是湖湘文化特有的、深厚的、区别于中原儒家的“道南正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