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诗经寓意(高考后诗经螽斯翻译解读)

螽斯佚名 〔先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螽斯诗经寓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螽斯诗经寓意(高考后诗经螽斯翻译解读)

螽斯诗经寓意

螽斯

佚名 〔先秦〕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一、翻译

螽虫尚且如此

(——宗族家训:人能连虫子都不如吗?)

螽虫这样蜕变羽化长出翅膀,密密麻麻争先蜕变(让人恐怖)。适宜借鉴给你的子子孙孙,振兴人口多生育振作精神求蜕变。

[赏析:密密麻麻数量恐怖的螽虫家族,每一只虫子都在争先蜕变,长出翅膀,飞翔在天地间,我的子子孙孙都要人人振作]

螽虫这样蜕变羽化长出翅膀,轰轰群飞声势浩大(让人敬佩)。适宜借鉴给你的子子孙孙,结绳拧绳抱团发力创造强大声威。

[赏析:螽虫出长翅膀兴奋地在空中拍打着感受着新天地新生命,翅膀虽然稚嫩但千万对一起飞舞声势轰轰令人敬畏,我的子子孙孙都要像绳子那样同心共声坚韧协力为宗族。]

螽虫这样蜕变羽化长出翅膀,翩翩起舞恭敬谦逊(让人喜爱)。适宜借鉴给你的子子孙孙,学动物冬眠蛰伏有进退血脉永续。

[赏析:螽的翅膀硬了还是成群结为螽族生活,螽族内外都揖揖有礼恭敬谦逊,我的子子孙孙都要明白冬眠的道理,谨慎、隐忍、蛰伏,知进退,适时作为,保我宗族永存。]

(《诗经》思无邪,被污读千年荒译成淫邪,是以翻译解毒)

二、注释

1、斯:如此,这样。

2、羽:羽化,这里指螽由蛹变成虫长出带毛的翅膀发生蜕变。也有人把羽用作“羽翼,羽毛”等来翻译。但结合“诜诜”、“薨薨”、“揖揖”三种羽的不同形态,对应“振振”、“绳绳”、“蛰蛰”适宜子孙的三种情形,把“羽”作“羽化”翻译更为合适。根据“螽”的“羽化”过程、前后、结果等对子孙提出要求,寄托祝福。

3、诜诜:数量众多,密密麻麻都在努力的样子,被认为是通“莘”字,诜诜即莘莘,如莘莘学子。诗经用“诜”就这一处,较难能印证也难推翻。

薨薨(音轰):虫聚飞貌。诗经《鸡鸣》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可以印证。

揖揖:揖,取“作揖”中“揖”之义;揖揖,即恭敬、谦逊的样子。

4、宜:适宜,适用,应该这样的意思。这里翻译成适宜借鉴,“宜尔子孙”就是“你的子子孙孙都适宜借鉴”。

5、振振:振,振兴;振振,有鼓励振兴、振作之意,振兴要人口多,振作要上进。有的把振振翻译成众多,我认为用于教训子孙后代人口众多只是基本要求,还应该精神振作求蜕变。不然,只说出虫子密集的样子,没有说出羽化蜕变之意。

绳绳:有的把两字作一词,认为绳绳即繩繩音mǐn mǐn,译为绵绵不绝,诗经“绳”字只在本诗出现过。我认为就是绳子的绳。绳绳,就是打绳、编绳。绳绳兮,就是像绳子那样的精神——抱团形成合力。

蛰蛰:蛰,有蛰伏、蛰藏等用法;蛰本义是动物在冬天潜伏起来,不食不动。蛰蛰可以理解为隐忍有城府,善于保护自己保存自己。有的翻译认为蛰蛰是和睦好欢畅,我却不赞同。

三、解读

本篇的关键在于理解“羽”字,通过描写螽蛹成虫蜕变的各种形态,流露出对子孙后代的希望、祝福和要求,后人子嗣为人,不能连螽虫都不如,要像螽那样不断繁衍蜕变成长,要人丁兴旺也要振作家业,是先人寄托、期待和祝福,更是家规、家训。

不少学派把“诜诜、振振、薨薨、绳绳、揖揖、蛰蛰”翻译成类似“众多的样子”,没有严格的区分。千篇一律认为,这是一首女子出嫁男子取妻,婚礼现场的祝福诗,用来祝新人百年好合,多子多孙,子孙和睦。我却认为,在汉字不多,交通不便,惜字如金的古代,用六对不同字词来表达一个意思多有不妥。这好比是婚礼一句祝福语,用六国语言各说一遍,各国语言中只有六个字有区别,其他表达和意思都一样。这即使放到现代社会,两个大国的政要子女联婚,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婚礼祝福现场。诗中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的语气,用于婚礼现场确实没有不妥。但不可能只要求新人多多生娃,多多造人,不用教导,不要求上进,不要为家庭做贡献。那样的话,就是让新人变成虫子般的生殖机器,果真就是人连虫子都不如。

“诜诜兮”对应“振振兮”,密密麻麻数量恐怖的螽虫家族,每一只虫子都会争先蜕变,长出翅膀,飞翔在天地间,我的子子孙孙都要人人振作。振作的前提先要多子多孙,要不就连虫子都不如了,这就能理解古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要一定是儿子或者是女儿,《螽斯》中国人最早的家训并没有要求。古人的“子”是“妻子”并用,不仅仅指儿子,还包括女子。“诜诜兮”对应“振振兮”总结出家训第一条,多子多孙多多上进,否则不如虫子。

“薨薨兮”对应“绳绳兮”,螽虫羽化长出翅膀,生存和活动的空间无限放大,每只虫子都获得新生,但却没有各自飞翔,还是聚集在一起适应身体变化,挥动着新长出的臂膀。每只螽的翅膀不大,但成千上万对翅膀在空中一起挥舞,共同形成轰轰的声响比任何一只大个子的飞鸟扇动翅膀都更有气势,更震撼灵魂,周边任何生物都会产生敬畏。我的子子孙孙都要同心同德,共同发声,子孙男女都拧成一股绳,并像绳子那样坚韧,为家人和家业振兴尽心尽力。“诜诜兮”对应“振振兮”总结出家训第二条,家人要同心共声协力壮大家族威势,否则不如虫子。

“揖揖兮”对应“蛰蛰兮”,螽长出的翅膀硬了,族群依旧一起生活,螽与螽相处相见揖揖行礼,对其他群族物种恭敬谦逊,不内讧虚耗,不仗势欺人,螽族繁衍可以为环境接纳,宗族血脉得以世代延续。我的子子孙孙都要像动物冬眠那样懂得应时避让,根据社会环境和政治气候的变化,进行蛰伏、蛰藏,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谨慎处事,不招摇过市,不惹是生非,这样才能宗族血脉长存。“揖揖兮”对应“蛰蛰”总结出家训第三条,家人谦恭有序,处世蛰伏、谨慎、隐忍、知进退,适时作为,否则不如虫子。

四、感悟(中华民族的宗族文化溯源)

螽发音接近宗,螽虫不论是否蜕变羽化,都能族群庞大遍布四方生生不息。从螽族的繁衍不息中感悟人类宗族要如何不断壮大永存,充满哲理和智慧,《螽斯》作为人类宗族的家训再合适不过。以虫为比较,同时隐喻着深深的训斥,如果不能遵守这些家训这个人就是连虫子都不如,更能让子孙后代自觉遵从。

《螽斯》应该是中华文明最早的文字记载的家训族规,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老祖宗对我们的几点寄托和期待,否则就会被人鄙视连虫子都不如。

一是讲生育传承,即有数量繁衍,也有精神教育,要人丁兴旺个个奋发图强。

二是讲团结协力,即有身体聚集,更有心力合一,要同声合力整体坚韧有为。

三是讲谦恭城府,即有内部友爱,更有对外蛰藏,要适时进退人人伺机作为。

五、积累(诗经中常用古汉字整理)

7、羽

(1)《螽斯》“螽斯羽,诜诜兮。”、“螽斯羽,薨薨兮。”、“螽斯羽,揖揖兮。”

(2)《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3)《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4)《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5)《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6)《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7)《东山》“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8)《鸱枭》“予羽谯谯,予尾修修,予室翘翘”

(9)《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8、斯

(1)《螽斯》“螽斯羽,诜诜兮。”、“螽斯羽,薨薨兮。”、“螽斯羽,揖揖兮。”

(2)《殷其雷》“何斯违斯,莫敢或遑?”、“何斯违斯,莫敢遑息?”、“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3)《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4)《侯人》“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5)《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6)《鸱枭》“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7)《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9、振

(1)《螽斯》“宜尔子孙,振振兮。”、“宜尔子孙,绳绳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生机勃勃,数量众多,人丁兴旺

(2)《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振振有仁厚之义。

(3)《殷其雷》“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勤奋有为

(4)《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5)《有駜》“振振鹭,鹭于下。”、“振振鹭,鹭于飞。”

10、薨

(1)《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2)《螽斯》“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但不仅仅是通过描述螽(据说是蝈蝈)的数量多、求上进、叫声响亮、翩翩有礼、恭敬谦逊。

诗经《螽斯》翻译解读,借鉴虫子,训诫子孙

学早家风:多子、进取、团结、坚韧、恭敬、谦逊、隐忍、心胸宽广,

2022年7月2日星期六 22时30分}

诗经《螽斯》翻译解读,中国最古老的家训族规

诗经《螽斯》翻译解读,学最激励人的家训做好中国人

多生重教古中国宗族的根本

团结坚韧适时而动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传承

2022年7月3日星期日 18时39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