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的八字口诀(如何分辨落韵邻韵通押)

老街前几天遇到了这个问题:诗词出韵是怎么产生的?


前言

作诗的时候出现押韵问题,不仅仅现代人有这种情况,在古代也有。

例如科举的时候,就有举子出韵(也叫做落韵)。甚至古代的大诗人如苏轼、杜甫、元稹、黄庭坚等人也会有这种现象。擅长诗词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有出韵的现象。

关于词的出韵,以前专门谈过,例如秦观《千秋岁》出韵、辛弃疾《贺新郎·柳暗凌波路》入声混入仄韵通押等,都有特别的原因,本篇不再探讨。

首先,我们要确定什么是诗的出韵?

押韵的八字口诀(如何分辨落韵邻韵通押)(1)

一、什么是出韵?

出韵也叫落韵,出韵并不是简单的不押韵,作诗不押韵完全是外行,不值得一谈。

这里说作诗出韵,特指格律诗的出韵,格律诗出韵的现象就是错用了邻韵。

1、韵书与押韵标准

有些人谈到隋朝以前的诗,如曹操《观沧海》 等读起来并不押韵,这是因为隋朝前后部分生活语音产生变化。

诗人作诗以韵书为标准,起于隋唐。隋朝文人制定《切韵》以后,唐宋朝的韵书都依据《切韵》为基础改编,这些得到官方认可的韵书,成为科举考试中试贴诗的押韵依据。

创作格律诗时,以官方的韵书为准,押错了邻韵,即为出韵 。

2、首句押邻韵与尾句押邻韵

格律诗的首句是可以借邻韵的,不被认为出韵:

幕下郎官安稳无【 虞韵】,从来不奉一行书【鱼韵】。固知贫病人须弃,能使韦郎迹也疏。【鱼韵】。《投简梓州幕府》杜甫

在唐朝,格律诗首句押邻韵可以,但是尾句押邻韵不行。

例如元稹的《行宫》就出韵了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前两句押一东,最后一句押二冬。 冬、东不同韵。

像《行宫》这种诗,虽然其他条件都符合格律规则,但是押韵押成了邻韵,按照格律诗就算出韵了,只能算作古体诗。

押韵的八字口诀(如何分辨落韵邻韵通押)(2)

3、孤雁出群格与孤雁入群格

刚才的首句押邻韵,或者尾句押邻韵,古人也有说法。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说,首句押邻韵(借韵),叫做孤雁出群格 ,而且宋朝人就有了这种说法:

 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四溟诗话》

清朝人仇兆鳌 在《杜诗详注》中提到了一个孤雁入群格:

前投幕府诗,本用鱼韵,而起借七虞无字,谓之孤雁入群格。

前投幕府诗,就是前面引用的杜甫《投简梓州幕府》,第一句押【虞】韵:无,2、4句押【鱼韵】:书、疏。

两个人的说法完全相反,同是首句押邻韵,明朝人说“孤雁出群”,清朝人说”孤雁入群“。

仇兆鳌认为的孤雁出群格是另一种说法:

此题客旧馆,本用青韵,而后借八庚声字,谓之孤雁出群格。

杜甫《客旧馆》如下: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这首诗的第六句韵脚是:声,属于【 庚】,其他韵脚亭、青、冥都属于【青】。仇兆鳌说这是“孤雁出群格”,这是中间第三联押了邻韵。

按照唐律来说,第六句这个”声“字,其实也出韵了。假如科举的时候作诗,是绝对不能犯这种错误的。

押韵的八字口诀(如何分辨落韵邻韵通押)(3)

二、为什么出韵

诗人作诗为什么出韵呢?

1、兼韵与邻韵通押

古体诗可以邻韵通押,但是格律诗不行,格律诗的出韵就是犯了邻韵通押的毛病。

这里要拿另一首诗作例子,《七律·长征》中,寒、删混押,作为格律诗的标准,也出韵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难:十四寒 】 押韵

万水千山只等闲【闲:十五删】 不押韵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丸:十四寒】 押韵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寒:十四寒】 押韵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颜:十五删】 不押韵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这种押韵在唐朝叫做”兼韵“,其实出韵了:

唐人有嫌韵、兼韵之法。嫌韵即出韵也。兼韵亦名干韵,谓兼取通用韵中一二字也。 寒与删、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

不过,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这样作诗:押韵放宽到邻韵通押,平仄还是按照古韵使用。

这是把规则改了,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讨论了。

2、诗人的疏忽

诗人作诗也有疏忽的时候,怎么证明他是疏忽呢?

很简单,古人科举考诗赋的时候,押韵是绝对不能出错误的,科举中的诗和赋都要求按照韵书押韵。但是偏偏有考生押错了韵。

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的殿试考生中,诗题为“纱窗宿斗牛得门字”,得门字,意思是押”门“所在的韵部,即在平水韵【十三元】韵部中的字。

肃顺门下的高心夔自以为状元之才,结果在考试的时候,记错了 【十三元】这个韵部的字。至于他到底是押错了什么韵,众说纷纭,清人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说他错用了“十四寒”;有人说他错押了十一真、有人说他错押了十二文.......

他的同门王闿运揶揄高心夔“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

总之,高心夔押错了韵,最后仅位列四等,后来郁闷到死:

”负干济之才,士不得志,年未五十郁郁以殁。"

【十三元】中,有原、猿、烦、门、存、孙等,韵母有an、有en、un,确实很容易搞错。

押韵的八字口诀(如何分辨落韵邻韵通押)(4)

三、古人出韵的故事

1、曹雪芹错用“宣”这个字”

曹雪芹很喜欢用十三元,《红楼梦》中有很多押十三元的格律诗。但是他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写到黛玉、湘云用十三元联韵作诗的故事:

湘云道:“偏又是‘十三元’了。这韵少,作排律只怕牵强不能押韵呢。少不得你先起一句罢了。

曹雪芹写这一段的时候,有一个字落韵了:

湘云只得又联道: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黛玉笑道:“下句好,只是难对些。”因想了一想,联道: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

十三元里有“喧、萱、暄”三个字,但是“宣”这个字却在下平【一先】,所以出韵了。

押韵的八字口诀(如何分辨落韵邻韵通押)(5)

2、杜甫的出韵

除了《客旧馆》,杜甫有一首五律《雨晴》也出律,其中风、红、空是【东】韵,第二句农是【冬】韵。 冬、 东是邻韵,古体诗可以通押,但是近体诗是不允许的:

天外秋云薄,从西万里风。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秦州雨晴》

这是一首仄起仄收的五律,第二联不对仗,但三联对仗,黏连无误,第二联落韵 。

对仗不严格的律诗,在严羽《沧浪诗话》中专门提到过,在初盛唐比较多见。《沧浪诗话》还举例说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通篇不对仗。、

但是近体诗落韵并不多见,杜甫疏忽了还是有意作古风式的律诗,老街味道 就不清楚了。

3、苏轼的出韵

苏东坡也有这种现象, 《傅尧俞济源草堂》:

微官共有田园兴,老罢方寻隐退庐。栽种成阴十年事,仓黄求买万金无。先生卜筑临清济,乔木如今似画图。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

第一句不押韵,第二句韵脚:庐,【鱼】;无、图、雏则是【虞】。

格律诗只有首句押韵不严格,2、4、6、8句都需要一韵到底。

押韵的八字口诀(如何分辨落韵邻韵通押)(6)

四、进退韵、辘轳韵、葫芦韵

至于进退韵、辘轳韵等,其实都是格律诗出韵的现象。不过确实有诗人有意为之。

和苏轼类似,黄庭坚也有一首诗,鱼、虞混押,不过也有区别。

1、辘轳韵者,双出双入

黄山谷的《谢送宣城笔》诗云:

宣城变样蹲雞距

诸葛名家捋鼠须【须:七虞】 不押韵

一束喜从公处得

千金求买市中无【无:七虞】 不押韵

漫投墨客摹科斗

胜与朱门饱蠹鱼【鱼:六鱼】 押韵

愧我初为草玄手

不将闲写吏文书【书:六鱼】 押韵

宋朝人袁文解释说:

黄太史 诗云: ....... 世多病此诗既押十虞韵,鱼、虞不通押,殆落韵也。殊不知此乃古人诗格。昔郑都官与僧齐己 辈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瓮牖闲评》

前两联押【虞】韵,后两联押【鱼】 韵。宋人袁文、严羽、黄朝英等人都提到,唐朝的郑谷和诗僧齐己等人定过三种诗格,像《谢送宣城笔》这种是”辘轳韵者,双出双入。“

2、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另外有进退韵,第一联和第三联押一组韵,第二联和第四联押一组邻韵。例如李师中的这首七律:

孤忠自许众不与

独立敢言人所难【难:十四寒 】 出韵

去国一身轻似叶

高名千古重于山【山:十五删】 押韵

并游英俊颜何厚

未死奸谀骨已寒【寒:十四寒】 出韵

天为吾君扶社稷

肯教夫子不生还【还:十五删】 押韵

这首诗第一、三联押【寒】韵:难、寒;第二、四联,押【删】韵:还、山。

3、葫芦韵者,先二后四

这个先二后四不太好理解,大多数古人诗话中没有提到葫芦韵的例子。在晚清民国期间,沈瘦东(1888-1970年) 的《瓶粟斋诗话》中,指出了一首诗:

因引杨诚斋诗为例:"杨诗《明发道经生米市,随喜西林寺留题》云:'贪睡能无起,挑灯强未残。春声忙野店,月色淡柴门。又踏黄尘路,前追红叶村。秋衣那敢薄,病骨自难温。'是诗起仅'寒'韵一韵,余皆'十三元',此'葫芦格'也。

按照沈瘦东的说法,就是第一联用一个韵,其余三联用邻韵。如杨万里这首诗的第一联用【寒】韵:残;后三联用【元】韵:门、村、温。

这么说的话,上面提到苏轼出韵的那首《傅尧俞济源草堂》,其实也是葫芦韵。

押韵的八字口诀(如何分辨落韵邻韵通押)(7)

结束语

出韵,详细一点来说,就是格律诗在押韵的时候,错押了邻韵。邻韵只能用在格律诗的首句, 即常说的孤雁出群格,是可以的。

至于辘轳韵、进退韵、、葫芦韵、兼韵、尾句押邻韵的孤雁入群等,其实都是出韵了。

@老街味道

可怜飞燕倚新妆,是高力士挑拨离间?还是李白确实讽刺杨贵妃?

苏轼《水龙吟》中,恨西园落红难缀,如何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