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户都要分清楚的成语(每户都要分清楚)

每户都要分清楚的成语(每户都要分清楚)(1)

近年来,大量影视剧将上海作为故事发生地,海派的生活方式也由此为全国观众所了解。

比如,在近期刚刚收官的上海出品电视剧《人生之路》中,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情节却引发了讨论——

那是1980年代的弄堂,陈晓扮演的高加林初到上海,因为不了解每家每户一个龙头对应一个水表的规矩,他用错了邻居们的龙头。于是,热心邻居们集体找到他,向他解释了龙头和水表的用法。而当恍然大悟的高加林提出要补偿水费时,邻居们又大气表示,不知者无罪,他们的目的就说把道理说清楚。

每户都要分清楚的成语(每户都要分清楚)(2)

这个凸显海派邻里关系片段,让很多网友感触极深,有的点赞上海人的公共意识、规则意识,也有的感慨如果这个情节被碎片化传播,会不会加深外界对上海人的刻板印象?

那么,当年72家房客连水龙头都要分清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个片段在上海观众看来是否真实?我们对话50 市民,来听他们聊一聊。

真实!龙头和水表的故事可不少

市民徐明先是1960年代的大学生。1970年代到1980年代末,他因工作关系居住在徐汇区,当时一幢楼里最多有十几户同事,连天井里都有搭棚居住的工友。老先生至今依然记得,墙壁上密密麻麻挂着家家户户的水表,但邻居们彼此间都很有规矩,遇到晚间不同家庭洗澡用水时间较长,大家都会耐心排队等候。

每户都要分清楚的成语(每户都要分清楚)(3)

而小时候家住张园附近的吴文青回忆说,当时房子里有6户人家,大家的水表都安在一楼。为了训练她的数学能力,父母就经常将算水费的任务交给了她,“除了小水表,也要看大水表,因为这里可能有一些摩擦成本的费用,大概就有几个刻度,是需要6户人家平分的。”

具体怎么个平分法?按人数。如果家中有人出差,不在家的几天可以扣除;如果家里来了亲戚,则还会按照具体情况再增加计费。吴文青笑说,自己小时候放学了,一到家就忍不住看看自家水表的字数有没有变化,别提有多认真了。

市民武国华则透露,认好自家的龙头和水表,是从小父母就会叮嘱的,“一个水池里有三四个龙头,每个水表的龙头的位置都要掌握好,自己用自己的”。当然,叮嘱归叮嘱,邻里关系其实相当融洽。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清早弄堂里忙忙碌碌的邻居,有的择菜,有的忙家务,烟火气十足,“大家关系特别好,你用我的,我用你的,东西借来借去都没什么关系”。

“精”得坦诚,这样的上海人很可爱

在《人生之路》里,对高加林用错龙头一事,邻居们先是默默讨论,随后选择和高加林开诚布公地聊一聊。对此,也有年轻网友提出疑问:小小水费也要聊,会不会显得太精明?

每户都要分清楚的成语(每户都要分清楚)(4)

市民丁文清告诉我们,早年生活条件不好,有些人还会用易拉罐制作一个小盒子,把自家的龙头锁住,“当然矛盾也会有,但最后大家都能体谅,以和为贵嘛。”她记得母亲说过的老话,“吃亏就是占便宜”,直言很多上海人都是不怕吃亏的,“如果都是小鸡肚肠的,矛盾也解决不了。实际上问题解决以后,大家关系就更好了,我帮你看一下孩子,你帮我扶一下老人,更和睦。”

酷爱体育的老教练杨茂德用自己的经历解释上海人的直言不讳,“比如阿拉在锻炼伊拉在扫地,空气不好,怎么合适?肯定还是要说(意见)的,但大家说开以后,其实关系是很好的。”他认为,过去外界对上海人可能有一些误解,然而接触下来就会发现,上海人是讲道理的。聊水费也好,提意见也罢,其实都是出于按道理办事的心态。

喜爱茶艺和公益的市民沈莉则认为,因为条件限制,上海人习惯“螺蛳壳里做道场”,有人认为这是“精明”,可仔细想来,实际上是人们愿意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把日子过得更好,本质上是坦诚、开阔和包容的。

她同时笑言,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希望影视剧在聚焦上海时不要拘泥于对人的刻板印象,而是要拍出海派的特色和历史底蕴,“现在大家越来越包容,拍出一个地方的特点才是最大的乐趣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