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发展战略50字(国防词云透视风雨同行)

■中国国防报记者 卢 军 李光辉 通讯员 辛振乾

国防发展战略50字(国防词云透视风雨同行)(1)

制图:潘 娣、扈 硕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岁末,河南郑州,碧沙岗公园。老人们围成一圈,深情合唱《为了谁》。一群白鸽飞起,歌声伴着鸽哨飞扬,岁月一片静好。

5个月前,这里曾是一片泽国,人民安危悬于一线。

告急!告急!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引发严重内涝。

冲锋!冲锋!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闻“汛”而动、听令而行、逆险而上,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冲不垮的“迷彩大堤”。

歌声,是心的语言。站在2021年的终点,我们仿佛又看见洪水里、疫情下逆行的迷彩背影。

最好课堂

“开学第一课”,今秋不一样。

9月1日,河南省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把课堂搬到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荣誉室。该校校长王磊和教师、学生代表,将一幅写有“千里奔程展英姿,言传身教育学子”的“最美黑板报”画框赠送给该连官兵,表达对这支英雄部队的深深敬意。

抗洪期间,杨根思部队官兵借住该校。离开时,他们把教室、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在黑板上留下“你们负责好好学习,我们负责保家卫国”的深情寄语。这块黑板报,被网友誉为“最美黑板报”。

灾难时的希望、危难中的护佑,让学生们对这支英雄部队充满崇敬。一场“感恩之旅”化作“寻根之行”——在连队荣誉室,从“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连魂中,学生们找到了“最美黑板报”的精神源头。

最好的课堂来自生活。

“快去救那个孕妇!”7月20日,雨水涌入郑州高铁东站,一名孕妇站在没过膝盖的水中哭泣。正在休假的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战士翟成财见状,将孕妇搀扶到安全区域。地面湿滑,他跑着帮孕妇改签车票时不慎摔倒,头部受伤,陷入昏迷,被车站执勤人员送到医院治疗。意识模糊之际,他仍惦念着帮人。

“世间最动人的事,就是当我在危难里绝望挣扎,你不顾一切奔向我。”

“宝贝别怕!‘东风奶爸’来了!”当紧急驰援的火箭军某部官兵抵达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化身“东风奶爸”,一人抱着一个孩子转移时,现场短视频温暖了全网。网友们点赞:“东风”奶爸,温暖必达。

“18年后将有一则新闻报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当年抱我的火箭军叔叔,我成为了你们的一员。”视频下的一条留言获赞无数。

“车牛,人更牛。”当某部战士王赟赟“把车开成船”的“最牛军车”视频见诸网络时,瞬间冲上热搜。“我看到军车上挂着‘危难时刻见忠诚’的标语,泪奔了。”网友在转发时留言。

8月2日,河南卫视播放防汛救灾特别节目《一起扛》。郑州第四中学初一学生牛逸宇,这样分享他的感受:“每一次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都能看到迷彩身影。我想对解放军叔叔说,长大后我也要做英雄的‘你’!”

这个夏天,中原大地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抗洪斗争,也经历了众志成城的精神洗礼,抗洪一线成为最好的课堂,子弟兵的忘我奉献成为最美的教材。

逆行的迷彩身影,就是行走的“征兵广告”。大学生赵坤是郑州市管城区应征青年。看到一群群“浑身泥巴的兵”在自家小区排水抢险,他主动参加南水北调工程防汛保卫战:“这次抗洪的经历,是我的成人礼,更坚定了我从军报国的决心!”

2021年下半年征兵,河南省大学生报名参军人数创历史新高。

最暖颜色

“我是民兵,我可以留下,你服从指挥离开吧。”

“咱俩年龄相仿,身材也差不多。谁说我不是民兵?我现在就是民兵!”

这是7月24日凌晨2点多的一场对话。

当时,卫河倒灌,新乡彩虹桥告急。许多志愿者和普通市民投入抢险,干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上午11点左右,一道命令传来:“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民兵留下,其他人员请立即撤离!”

然而,现场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去。有两位年轻人,争着当起了“民兵”。

何为民兵?聚之为兵,散之为民。既是民,又是兵。

“我是退役军人,熟悉地形,让我上!”面对湍急的河水,沁阳市西万镇官庄屯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张四国带领救援人员跳上冲锋舟,冒雨展开救援,很快将被困人员救上岸。在沁河水南关、马铺、丹河九渡等险工险段,民兵们庄严宣誓:“人在堤在,请人民放心!”

7月20日晚8时许,郑州地铁5号线海滩寺站隧道积水停电,地铁车厢门无法打开,乘客被困。南阳路街道武装部集结基干民兵60人,与武警官兵共同转移群众500余人。“迷彩身影,让我们踏实。”受灾群众感慨道。

“有红旗和党徽的地方最安全!”暴风雨中,郑州市紧急开放3000多个党群服务中心和“青年民兵之家”,彻夜敞开大门,临时安置受困群众。一位前往避险的市民在“青年民兵之家”留言:“下雨有伞,天黑有灯,爱比雨大!”

越是风急雨骤,越见忠诚担当。

“今天,是我们回报河南人民的时候了!我们曾经都是兵,现在是萧县基干民兵,人人都参加过重大灾害救援,我们一定能打好这一仗!”安徽省萧县退役军人创业协会20名队员闻“汛”而动,携带冲锋舟、无人机、抽水装置、生命探测仪等抗洪专业装备,驰援郑州。连续奋战12个小时,他们成功转移70名师生和800余名群众。

“人多力量大,心齐能担当。”开封市一位领导这样评价参加抢险救灾的民兵。

诚如斯言。无论是河南的极端强降雨,山东、山西、四川的“最强秋汛”,还是江苏、内蒙古、浙江、陕西等地的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一队队民兵第一时间闻令而动、迎难而上、众志成城。

“人在堤在”“疫情不退,我们不撤”,是他们立下的铮铮誓言。沾满泥污的迷彩、布满血丝的双眼、勒痕深深的脸庞、伤痕累累的双手、泡得发白的双脚、席地而眠的睡姿……一位网友写道:“他们磨破的双手、溃烂的双脚、泥涂的迷彩,让人感动又心疼。”

有人问,今年最暖颜色是什么?

迷彩色。这是2021又一次给出的回答。

“最强大脑”

“将军既坐镇指挥,又奔赴一线。危难时刻,中国军人就是这么可靠。”

今夏,中部战区抢险救灾前进指挥所的相关视频发布后,网友纷纷留言。

这场对前进指挥所的“围观”,充满好奇与期待。因为这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以来,战区部队和国防动员系统执行的又一次大规模非战争军事行动。

大灾即大考,决胜见能力。面对灾情多点暴发、参战力量多元、兵力需求各异的实际,如何让指挥协同快速高效,考验着改革中诞生的战区和重塑后的国动系统。

没有令人失望——7月21日凌晨2点,中部战区向郑州派出抢险救灾前进指挥所,在灾情发生12小时内抵达一线并开始运转,第一时间对接当地政府,部署救援兵力。

细心的网友发现,这次抢险救灾中,“应地方政府请求”和“按照中部战区命令”,是两个出现频率最高的词。部队和民兵的调动,也充分体现了“就近用兵”“专业用兵”的特点和“以练为战、以战促训、战训合一”的成果。一位军事专家评价说,这种指挥体制更加精准高效,有效检验了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

此役的经典“战例”,当数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大转移。仅1个小时,驻豫5支部队1600多名官兵和民兵抵达“战场”;不到10分钟,各任务部队的领导开完“作战”会议,定下立体救援行动方案;直升机、冲锋舟、皮划艇,空地协同,数小时转移病人和医护人员3000余人。

时间之短、行动之快、效率之高,让网友们直呼“又一次见证了什么是中国速度、军队速度”。

据统计,此次河南抢险救灾,中部战区累计投入兵力4.6万人次、民兵6.1万人次,31场“阻击战”“突围战”“大会战”,场场漂亮、仗仗精彩,前进指挥所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强大脑”。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即将送走2021,迎来2022,人民子弟兵和民兵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时刻准备着再冲锋。

来源: 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