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印象最深的广告语(如何设计打动人心的广告语)
营销时使用电子邮件、移动推送、印刷和网络广告等,来衡量描述和推广产品的语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打动潜在用户,促使他们试用你的产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让人印象最深的广告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让人印象最深的广告语
营销时使用电子邮件、移动推送、印刷和网络广告等,来衡量描述和推广产品的语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打动潜在用户,促使他们试用你的产品。
对基于网络和移动设备的产品而言,它还包括产品本身包含的语言信息,这不仅指着陆页显示的品牌标语和价值主张,还包括产品的每项功能、每个屏或每个页面的文本信息。
因为现在每个产品都必须在网络上“存在”,用户接触产品的渠道各不相同,他们打开的第一个页面很有可能并不是你专门为他们设计的欢迎页面。
不管潜在用户通过何种途径发现你的产品——无论是广告、文章、评论或者从他人口中得知——他们看到的第一条文字内容必须迅速传达正确信息。
人类的平均专注时间(将注意力保持在一条新的网络信息上的时间)现在是8秒,而在2000年是12秒。注意力持续时间比金鱼还要短。
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给潜在用户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须让他们立刻明白为何你的产品能够让他们受益。
这就意味着,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必须直接迎合并且进一步点燃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整个过程必须在8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这样才能赢得时间来解释为何应该购买产品。
在设计推广语言时必须非常简洁地传达出产品的核心价值,回答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你展示的这个产品将如何改善我的生活?”
设计打动人心的产品描述最成功的案例是乔布斯推出第一代iPod时所使用的语言。
2001年iPod问世时,市场还是MP3的天下。乔布斯完全可以在他传达的内容中解释为何他的播放器与众不同、性能更加优越,但他没有这样做。
他决定不使用任何已经被用来形容MP3播放器及其功能的表述。只用了一个简单而迷人的句子——“将1 000首歌放在你的口袋里”,就彻底重塑了人们对便携式播放器魅力的认知。
他并没有花时间去试图说明他的产品为何在价格和性能方面有别于其他产品。
像Salesforce营销云和Mailchimp在内的大多数邮件营销系统都能帮你轻松测试邮件的具体内容,例如邮件标题或行为召唤。脸谱网和谷歌这样的网络广告平台也可以试验许多不同版本的广告。所有这些服务都不需要任何的专业技术知识。
不过要是你具备这样的知识,就可以自己设计系统,像病毒新闻媒体公司Upworthy所做的那样。
Upworthy之所以能够以闪电般的速度迅速成长为最大的媒体网站之一,得益于公司员工坚持为他们发布的每一则故事寻求最佳的语言—市场匹配。
他们的天才之处在于,总能找到吸引眼球的标题来重新包装网络内容,使之迅速蹿红。这并不是由于Upworthy的编辑们天生充满才华和创造力,而是由于他们不让创造力成为一种偶然——他们通过试验破解创造。
他们挑选标题的第一步是让一名员工为每则故事撰写至少25个不同的标题,接下来再由负责人从中挑选出几个他/她最喜欢的标题,最后编辑主任再从中决定哪些可以用于试验。
他们的试验方法也再简单不过了,所需的工具仅仅是脸谱网、Bitly(一个为网页内容生成可追溯的链接的免费网站)和一个老式计时器。
他们为同一篇故事选出两个最具潜力的标题,并为它们创建各自的Bitly链接。
然后,从脸谱网上选出两组粉丝,要求他们来自的城市具有相似的人口学特征和人口数量,例如一组来自明尼阿波利斯,另一组来自密尔沃基,两组分别使用一个之前创建的Bitly链接。
接下来工作人员只需要设定好计时器,然后等着统计两个标题各自的点击数和分享数就行了。时间一到,拥有点击数和分享数最多的标题胜出。
这样的试验除了能够极大地促进某篇文章的病毒式传播,还能不断丰富他们收集到的最具吸引力的文字和短语,以供日后使用。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Upworthy的创始人埃利·帕里泽指出,“标题的好坏能够决定是1 000人还是100万人阅读”,一切额外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无论你的产品是新闻报道、移动App或是零售网站,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优化信息传达。
团队在设计试验文本时,可以利用一些渠道来寻找很可能打动人心的文字和词组。
其中一个渠道是使用用户在社交网站或者网络评论中用来描述你的产品及其优点的语言;还可以利用前期产品“不可或缺性”调查中用户留下的评论;
甚至可以直接给用户打电话,简单询问他们如何向自己的朋友或者同事介绍你的产品及其价值,这样也能找到非常好的用语和表述;和客户服务团队交流有时也能使你豁然开朗。
此外,还可以查看用户来电记录、浏览论坛和在线产品评论来了解目标用户使用的语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