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抗日第一村(青年讲解员眼中的红色记忆③)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叶军)黄陂区姚家山是武汉市最为偏远的山村之一,曾是地跨鄂豫皖湘赣五省的战略要地。

在1940年末至1946年之间,李先念先后率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和新四军第五师司、政两部以及鄂豫边区党委机关在此驻扎,新四军战士与姚家山村民同仇敌忾、团结合作,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气势恢宏的抗战乐章。他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精神至今仍令人感佩。

黄培,武汉姚家山景区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讲解员,今年26岁。毕业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黄培性格温和,待人友好,喜欢钻研讲解内容。从事讲解工作4年以来,她共为千余团队提供讲解服务,每年平均接待讲解13000人次,广受好评,是姚家山景区的“金牌讲解员”。

武汉抗日第一村(青年讲解员眼中的红色记忆③)(1)

黄培在讲解。武汉姚家山景区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供图

“青年讲解员眼中的红色记忆”专题报道,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长江网推出。每期邀请一位红色场馆中的青年讲解员,讲述红色场馆中的红色记忆、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红色宝藏。第三期就让我们跟随讲解员黄培,走进武汉姚家山景区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去了解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华儿女在姚家山前赴后继、救亡图存的历史。

黄培——

姚家山村被称为“武汉抗战第一村”,是抗日战争的红色堡垒,至今,设在村内的司令部、参谋部、后勤部、医院、枪械所、被服厂等革命遗址和一批革命历史文物还保存完好。

1939年9月,在新洲和黄冈发生了夏家山事件,张体学率领的鄂东独立游击第五大队遭受重大损失,许多共产党员和支持抗日的群众被杀害,共产党的地方组织也备受摧残。11月,四望山会议之后,鄂豫边区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实现统一。1940年4月中旬,李先念、任质斌、刘少卿率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主力东进,经过一系列战斗,击溃盘踞在姚家山一带的伪军刘梅溪部,于4月17日进驻姚家山,并将纵队司令部、政治部设于此,姚家山成为整个鄂豫边区纵队东进的指挥中心。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为接援自皖南突围的新四军部队,粉碎国民党反动高潮,李先念派第一、第二团东进,配合张体学鄂东独立团,坚决打击鄂东反动武装。2月17日,李先念率正在组建的新四军第五师部队四个团兵力,向侵占大小悟山的鄂东第19游击纵队进击,经三日激战,攻克顽军全部阵地,完全恢复大小悟山根据地,新四军第五师部司令部、政治部机关(前身即为鄂豫纵队)再次进驻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战士与姚家山村民有难同当,有福同享。1941年夏夜,新四军第五师的战士打了胜仗之后,将缴获的战利品——猪肉分发给村民,与姚家山村民共尝胜利的果实。

1941年3月,鄂东军政联合办事处在姚家山村召开宪政促进会,到会代表两百多人,成立黄陂县抗日民主政府。黄陂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迅速巩固扩大,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等抗日群众组织也相继建立和发展,配合五师与日伪战斗,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1942年12月,姚家山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扫荡。日军得知新四军第五师首脑机关在姚家山驻扎,立即组织大量兵力围攻,在日军的炮火下,整个姚家山村变成一片废墟——村庄百分之九十被日机炸毁,村民姚成义因躲避不及被炸身亡。李先念回到姚家山看到这一惨状后,十分痛心,立即帮助村民重建家园。经过军民齐心奋战,重建家园工作很快完成,乡亲们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居,军民感情愈发深厚。

为保家卫国,姚家山人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为新四军战士提供粮草等各种支援,不惜承担着重大风险,承受着重大损失与牺牲。根据黄陂区民政局提供的资料,仅在册烈士就达40人,“武汉抗战第一村”之誉名副其实。

武汉抗日第一村(青年讲解员眼中的红色记忆③)(2)

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武汉姚家山景区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供图

感言

历史的车轮无休无止,它留给我们的是借鉴和忠告,岁月没有抹去战争的记忆,回顾历史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内心更加坚强。——黄培

【编辑:陈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