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民挖笋挖出古墓 宁波老农为儿子守墓20多年

1927年的冬天,显得比以往要更萧条些。一位老人张爵谦满脸肃穆的从宁波霞浦镇的长山岗上走了下来,路边的村民见到他后纷纷劝说节哀顺变。老人一声不吭,只是无声地摆摆手。

他刚刚为去世的二儿子(张人亚)和早逝的儿媳妇,修了一座合葬的衣冠冢。从此之后,张爵谦便守护在孩子们的墓前,二十多年如一日。

浙江农民挖笋挖出古墓 宁波老农为儿子守墓20多年(1)

▲《理想照耀中国》之守护(剧照)

但是在1951年,年事已高的张爵谦老人,却让在上海工作的三儿子张静茂在报纸上刊登了几期寻找张人亚的寻人启事。

一连数月都没有得到消息后,张爵谦想着自己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他知道,不管能不能找到杳无音信的张人亚,都要把托付给他的东西取出来了。

想通了这些后,老人就把三儿子张静茂喊了回来。并带人去挖开了张人亚的衣冠冢。打开棺材后,大家发现里面只有一个油纸包裹的袋子,并没有张人亚的个人物品。而看到“油纸包”的张爵谦却无比的激动,不禁老泪纵横。随后他便把“油纸包”交给了张静茂,让他转交给国家。

张静茂满脸疑惑地打开油纸后,不禁大吃一惊,这里面包的都是党的一些资料和文件。当张静茂将这些转交给国家后,也迅速引起了上级的关注。经过鉴定,这些资料中有21件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和9件三级文物,最后被存放于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

浙江农民挖笋挖出古墓 宁波老农为儿子守墓20多年(2)

▲剧照

那么,让老人珍藏资料的张人亚到底是什么身份?他的这些资料又为何有这么高的价值呢?而且老人早已为张人亚修了墓、立了碑,为何还会登报寻他?

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那您对第二集《守护》还有印象吗?这里要讲的就是“党章守护者”张人亚父子守护资料、守护党章的事迹!

张爵谦老人是土生土长的霞浦镇霞南村农民,他和老伴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工作了一辈子。虽然张爵谦的家里非常贫穷,但是他依然咬紧牙关把子女送进了学堂读书识字。

1898年,二儿子出生后,张爵谦给他取名张静泉(参加革命后改名张人亚),到了上学的年龄时也给他送到了开在张家祠堂的霞浦学堂。张人亚品学兼优,深得老师的赞赏,而张爵谦也将出人头地的希望都放在了张人亚身上。

浙江农民挖笋挖出古墓 宁波老农为儿子守墓20多年(3)

▲张人亚

就在张人亚以优异的成绩从县立中学毕业时,张爵谦实在无力再供他继续上学了,于是刚刚中学毕业的张人亚便只能辍学。之后他便与同乡前往上海,进入法租界的老宝盛(恒记)银楼成为一名制作金银饰品的学徒。

当时的上海鱼龙混杂,各种新思潮也都汇聚于此。而渴望改变命运的张静泉,也深受影响一步步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1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情,党组织在这一年成立了!这一年,张人亚也加入到了党组织,成为一名党员。

张人亚不但是上海最早的党员之一,而且他的党龄和党的成立时间是一样的。入党之后,他改了自己的名字,取名为张人亚。

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的辅德里625号召开。会后,上级将大会通过的章程及其他决议案打印成册,发给相关党员学习,张人亚也得到了一本,并一直随身收藏。

浙江农民挖笋挖出古墓 宁波老农为儿子守墓20多年(4)

▲二大党章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形势,张人亚的心里不禁紧张起来。他倒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危,而是担心手中的那些珍贵资料。

如果这些资料落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手中,将会给我党带来无比巨大的灾难。思来想去,张人亚决定离开上海,前往老家将这些资料托付给父亲保管。

将那些珍贵资料打包好后,张人亚对自己进行了简单的乔装,然后便踏上了归家的旅程。上海到宁波,这一段不远的路程,却也危险重重。

国民党反动派设立了众多关卡,严密搜查着过往行人,这给张人亚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历经万险后,张人亚终于敲响了宁波霞浦的家门。

见到年迈的父亲后,张人亚急忙掏出了自己冒死带回来的珍贵资料,请求父亲帮忙藏起来。来不及叙旧,也为了不给家人带来麻烦,张人亚便再次启程奔赴属于他的战场,这一次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家,父子二人自此一别之后,便再也没有见过面。

浙江农民挖笋挖出古墓 宁波老农为儿子守墓20多年(5)

▲张爵谦

但是霞南村就那么大的地方,放在哪里都不安全。最后,张爵谦决定唱一出“苦肉计”,他对外谎称不孝子张人亚已经身亡了。当时大革命失败后,有很多的工人遇难,而张人亚也是很长时间没有回来了,因此村里人也就没有多想。

就这样,张爵谦在离家不远的一处山坡上给儿子张人亚和儿媳顾玉娥(在与张人亚结婚后没几年就病死了)修了一座合葬墓。给张人亚修建的是衣冠冢,然后把这些珍贵资料用油纸包裹好后藏在了棺材里。

为以防万一,张爵谦在找人刻碑时,故意把儿子张静泉的名字少刻了一个“静”,因此墓碑上只刻写着“泉张公墓”,这样即便敌人发现了张人亚就是张静泉,也很难找到这座坟墓。

不得不说这个计划是天衣无缝的,棺材下葬之后,张爵谦的耳边还回响着儿子叮嘱自己的一番话:“一定保存这些资料,谁来要也不可以给,除非对方是我们的党员!”

浙江农民挖笋挖出古墓 宁波老农为儿子守墓20多年(6)

▲剧照

张爵谦虽然不知道“油纸包”的资料有多么珍贵,但是从那之后,老人一边守护着棺材里的秘密,一边苦等着儿子能够早日回家。10年过去了,15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张爵谦要等的儿子却再也没有回来,而他也在慢慢地老去。

新中国成立后,张爵谦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儿子嘱托保管的这些珍贵资料不能永远埋在棺材里,于是老人决定完成儿子的愿望,把这些东西交给党,所以他将张人亚的衣冠冢挖开,取出了埋藏了20多年的珍贵资料。

在衣冠冢里藏了几十年的资料,到底有多么珍贵呢?

“油纸包”的资料里,最珍贵的一份文件便是革命文物党的第一部《党章》,它是二大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除此之外,还有1920年9月出版的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及其他跟党相关的文献资料。

浙江农民挖笋挖出古墓 宁波老农为儿子守墓20多年(7)

▲张人亚守护下的资料

将资料上缴给国家后,张爵谦心中的大石落了下来,但此时他还有一桩心愿,那就是寻找儿子张人亚。张爵谦一直希望儿子能够回来找他要这些东西,但是直到他去世也没有等到,甚至连一点消息都没有。

但是张家人从来没停止过寻找他,可惜茫茫人海,又到哪里去找寻呢?

一直到了2005年,张家的后人们发现了一篇刊登在1933年版的《红色中华》上的悼词。悼词的大致内容为:

1932年12月23日,张人亚同志病故于瑞金赴汀洲的路上......

直到此时,张家人才知道张人亚最后的下落。

浙江农民挖笋挖出古墓 宁波老农为儿子守墓20多年(8)

▲追悼张人亚的悼文

1931年11月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张人亚被调到了瑞金工作。他先后担任了工农检查委员会的委员、出版局的局长、发行部部长、印刷局局长等职。

1932年12月23日,张人亚带病从瑞金到福建长汀检查工作的途中犯病,因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而去世了。由于当时通讯不畅,这个消息一直没有传到他的家乡,而他的遗骨在何处也不得而知。

英雄无悔,英雄无畏,向张人亚与他的老父亲致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