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活习惯佤族(干货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

云南生活习惯佤族(干货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1)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的习俗文化。我们也初步了解我们中华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化。

这一次我们要讲的是佤族、高山族、拉祜族。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吧!

佤族

云南生活习惯佤族(干货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2)

饮食习惯

佤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部云南省。

佤族地区盛产稻谷,并普遍种旱稻。

佤族人的主食以稻米为主,其次,也吃玉米、高粱、小红米、荞麦、豇豆、绿豆。

菜蔬有竹笋、辣椒、东瓜、南瓜、洋丝瓜、红豆、架豆、大豆、茄子、芋头,有的人在自家的园圃地种有青菜、葱、蒜、韭菜和芫姜等。

佤族的肉食主要来源于家庭饲养,有猪、牛、鸡。此外也有捕食鼠和昆虫的习惯。

按佤族习俗,主妇负责煮饭和分菜。

饭熟之后,把饭盛在一个个大木盘里分给家人,每人盛给一碗汤菜,如有肉,则每人平均分得一份。

全家人围蹲在主火塘边吃饭,如有外人在场,也分给一份饭菜。

水酒是热情好客的佤族人民待客的最好饮料。

由于用酵母发酵制成,喝后清凉益神,和胃健脾。

水酒与啤酒有相似之处,度数低,比啤酒稍甜,男女老幼适宜饮用。

每逢喜庆佳节,家家户户都酿制水酒,尤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社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村寨寨到处飘散着酒香。

云南生活习惯佤族(干货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3)

颜色喜好

佤族服饰以黑色为 质、红色为饰,配以蓝、绿、黄、白等颜色,色彩庄严肃穆,风格纯朴自然,这些色彩成为了佤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载体。

色彩在民族服饰中被人们赋予保护身体、驱灾辟邪的作用。

民族服饰的色彩在很多时候是人们将对自然环境的情感、情绪和心理趋向在服装中的一种实际表现,自然的崇拜之情 融入到实际生活中,通过服装色彩来反映出人们的精神寄托。

在民族服装中,色彩是人们居住外部环境的写照,是对自然的一种再现。佤族崇尚黑色,男装全身皆为黑色,女装则以黑色作为服饰的基本色调,在佤族服饰中黑色代表庄重、 健康,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与风俗习惯是分不开的。

不同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和感受, 使得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着自己的装束,以保持同周围环境相协调。

佤族喜欢黑色,一 方面是因为佤族是一个生活在大山的农业民族,人们在劳作时不宜穿着过于鲜艳的衣服,深 色服装因其具有耐脏和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特点,实用性很突出,因此黑色成为人们首选的 对象。

另一方面这一地区先民为了防止阳光照射和蚊虫叮咬,佤族人会在全身涂抹黑泥,这 样保护了皮肤和身体健康。

传说佤族是从泥土中走出来的民族,对泥土的热爱尤为深厚,最 后就作为一种纪念先民运用到服饰中,并传承为每年的一度的“摸你黑”活动,黑色是泥土的 颜色,尤其在男子服装中,几乎为全黑色,仅搭配一些红色、蓝色的腰带和背包等,这就是 佤族服饰中黑色的解读。

服装色彩能够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的自然变化,被人们看成了有人性 的、有意志的实体,从而激起人类对自然的崇敬。

它使得原本无观念、无感情色彩的颜色具 有了独特情感的象征意义,用来表达出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直接情感。

佤族人对黑色痴迷 到了极致,佤族人视肤色黝黑为美,黑发为美,黑齿为美。

黝黑的皮肤、乌黑的长发,与黑 色、红色的服饰融为一体,是一种值得歌颂的美,是一种自然之美。

人们对色彩产生的好恶、崇尚等感情,使服饰色彩独立于服装造型和服装面料之外,表达着人们所赋予它的象征性。

云南生活习惯佤族(干货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4)

服饰的文化魅力之所在是因为它赋予了人类对信仰的精神寄 托。红色一直以来作为中国的传统色彩,备受中国人的喜爱。

由红色我们可以想到火、血、 战争,象征着热情、勇敢和胜利,我们知道彝族崇尚火,而佤族对火的崇拜有过之而无不及, 佤族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区,居住在大山密林深处,佤族居民生活的这一山区称为“阿佤山”。

佤族以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山地民族,它有着豪迈、大方的个性,造就了这里的 人们淳朴豪迈的性格,反映在日常服饰上,注重服装的朴实、自然、大方,以黑色和红色为 基调,西盟地区的佤族服饰最为典型。

佤族人为了驱寒、防止蚊虫叮咬,常年在家生火,这 样既能保持整个生活环境的舒适,还能保护自身健康,屋中“不熄的火塘”代表生生不息,火 毋容置疑成为了佤族的灵魂象征,美好生活是因为神灵的庇佑。

火就是他们神灵的代表,代表了驱灾辟邪,因此在佤族男女服装上常用红色作为装饰色彩。

佤族染布的颜料则主要来源 于自然界的各种树皮,他们希望人与自然完美和谐不论是红色、黄色、白色、蓝色,它们 在服饰中结合图案纹样配合,都是为了体现本民族的精神寄托。

例如岩帅的岩丙裙是用蓝、 绿、黄、白等色线织出各种图案,代表不同的动植物、星辰、火等,这也展现了佤族人崇尚 自然、热爱生活的品质。

生活禁忌

佤族信仰自然宗教,活动频繁,生活中有很多忌讳的言行。

不准骑着马进入寨子,到寨口必须下马;寨内的牛角杈忌讳拴马。

家里如有人生病,屋门口须横放一根竹竿,表示有病人,外人不得进入,也不准他人留在家里 住宿。

家里妇女生小孩,当日不准外人进屋,屋里屋外不准烧肉吃。

屋里神龛处不能随意放东西,屋子的柱子四周不能挂衣物;室内主人堂前主位是房主人专坐位置,外人不能乱坐,外人男人坐了被认为是污辱主人的妻子。

女性不准随便乱抓男性的头发,男性不能触女性的脚,忌讳别人摸自己头和耳朵。

喝酒时必先敬老人,并且先滴一点地上再喝。

给别人敬酒时,手要向前伸,手心向上;如果手心向下,甚至大拇指和其他手指不分开,就意 味着是要掐死对方。

火塘烧用的“三脚石”不能随便移动。

不许进圣山乱伐树木和捕杀野生动物;禁止乱砍滥伐墓地的树木。

云南生活习惯佤族(干货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5)

杀鸡招待客人,主人必须把鸡头敬给客人,以表示尊重,主人给客人食物时,客人一定要吃( 少吃一点也可),否则是对主人不礼貌、不尊重,今后绝不许跨进他家门。

到播种季节时,如没有祭寨神和家神,就不能播种。到收割稻谷的季节,先要举行迎谷神仪式 (佤语叫“闩逢”),否则就不能食用新的稻谷。

出生的婴儿,满15天,务必由他(她)去自家地里干活(由母亲象征性代替婴儿拔两三把草),由 婴儿的哥或姐代他(她)吃一顿米饭和鸡肉,这样,婴儿长大后不仅热爱劳动并且还会富有。

盖新房,砍伐第一要柱子前,要杀一只公鸡祭神,并看鸡卦凶情况,否则是对树的不敬;庆贺 新房盖成必须吃糯米饭,这样,人魂与家魂才相亲相爱,抱为一团。

赶集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许踩别人的脚后跟,否则没有运气赚不了钱,买不到好货。

安葬死人时,要吃净米饭和肉,不能吃杂粮和蔬菜;人死之后,不给家神祭祀和安慰,不能盖 新房和结婚,也不能在新一年里播种。

已婚分居的弟兄俩,杀猪时,弟要给兄左前腿一只,兄要给弟脊梁肉一斤,否则被视为是忘了 祖先的礼。

山上狩猎时,每顿野味餐都要吃完,不能有剩余带回家,否则山神对你说“你吃不完带回家, 以后不让你捕获动物。”

婚前不能同床,更不许怀孕,否则是对整个寨神的侮辱,要受重罚。

怀孕的妇女及丈夫不能食用已祭神的食物和酒;产妇不满月时,不许串门聊天;女人的旧衣碎 布,千万不能撕下来补男人的衣物。

不能随便跨过家里的火塘,否则会得罪火神。

禁止坐在舂米的臼上,否则米碾得不干净;禁止任何人坐在门坎上,否则挡财神进屋。

不能让过路人(陌生人)睡在门外,问清情况后,要让他(她)进家里来住,否则将被社会视为良 心坏了的家庭。

见了山里的水泉源,不能堵住,否则会耳聋和皮肤干裂。

出门时,一路上要注意聆听“鸟神”(小山雀)的叫声,以鸟的叫声和方向来决定行止;吉利时 可成寿,凶时则不能前往。

得疟病的人,禁止吃雌性家畜的肉,否则病永远不会好。

2高山族

云南生活习惯佤族(干货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6)

饮食习惯

食文化以福建闽南饮食文化为主,但又结合了中国大陆各地的饮食文化特点,形成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台湾高山族早期多以小米、蕃薯为主食,食皆用手。

后来,随着大陆移民的增多,逐渐吸收了汉民族的饮食方式,改用筷子,大米逐渐成为主食。

不过,不少高山族部落仍保留着不少传统的特色,如兰屿的雅美族的吃鱼有男女之别限制。

高山族人喜 欢饮酒,其用小米所酿制的酒,也呈现出特有的饮酒文化。

这是台湾最主要的饮食文化,是从大陆的福建与广东饮食文化发展而来,成为今天“台湾菜”,其主要特色是强调海鲜。

闽客饮文化中,餐厅酒店多设佛龛,以求保佑发财。

另外,与福建、广东一样,台湾具有浓厚的饮茶文化,喜欢冲饮壶茶,讲究茶具的精美和冲泡方法,特别流行“功夫茶”。

在历史上,台湾还生产过供春、秋圃、潘壶等几种质坚耐热、外观雅致的紫砂名壶。如今,台湾茶文化也有了新的发展。

云南生活习惯佤族(干货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7)

颜色喜好

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

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

台湾高山族九个族群的传统服饰各有特色。

如台湾男人喜欢穿带有刺绣的衣服,用动物的羽毛做装饰物,女子盛装有花头巾、刺绣长衣、长袍。

阿美人有刺绣围裙,男人有挑绣长袍、红羽毛织披肩。

布农男人以皮衣为主,女子有缠头巾、短上衣、腰裙。

卑南人以男子成年和女子结婚时的服装最为华丽漂亮。

云南生活习惯佤族(干货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8)

生活禁忌

禁忌是带有宗教意义的禁规。

它是人们慑于大自然的威力而采取的避祸远害的消极手段。

高山族有许多关于狩猎、农耕、祭祀及其他方面的禁忌。

其目的在于:通过强制性的恪守这些禁规,避免不可觉察的危险,特别是死亡的发生,以维护生产、祭祀的正常活动以及社会伦理道德,不受影响和干扰。

云南生活习惯佤族(干货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9)

禁忌一旦被触犯,大家预感到可能蒙受某种祸害而惶惶不安,当即中止正在进行一切活动,采取祈祷、咒语、喷酒、祭献等祓禳方式,解除可能存在的危险。

犯禁的人,轻则受罚,承担祓禳飨宴的一切费用,重则处死赎罪。

此外,生育方面的禁忌也很突出。

主要有:禁忌生双胞胎,迷信双胎是野兽所在,预示着灾祸将至,必杀其一以为禳灾。

布农人禁忌私生子,通常把私生子抛弃荒郊野外。

阿美人生产禁忌男人与寡妇窥视,婴儿禁忌父亲怀抱,据说由于婴儿躯体软弱,会通过接触使其父传染软弱的病症,以致狩猎、出征时奔跑乏力,一无所获。

1拉祜族

云南生活习惯佤族(干货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10)

饮食习惯

拉祜族主食大米,辅以玉米、荞子。

蔬菜有青菜、萝卜、韭菜、白菜等。日食两餐,喜欢将饭菜合煮。

如果是烤鸡,就要将鸡烤至骨头酥脆方止。拉祜族善于腌制食品,日常的腌制品有腌肉、豆豉、卤腐、腌酸菜等。

“剁生”是拉祜族年节的必备菜肴。其做法是取公猪或公兽的新鲜脊肉及护心血,与生姜、辣椒,韭菜根、香茅草、花椒、胡椒、草果、薄荷、橄榄皮、香料及食盐等配料一起剁碎食用。

拉祜族喜饮烤茶,即先将茶叶放在小陶罐内于火上烘烤,待茶叶焦黄时再冲入开水,顿时茶香四溢。这种茶水极,入口有苦味,很解渴。

酒也是拉祜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拉祜族所饮之酒大多自己酿酒。分为水酒和烧酒两种。

水酒的酿造方法是将糯米粗糠放入热水中浸泡煮开后立即取出,再用甑蒸熟,拌酒药放进陶罐中,约一小时后水酒即成。

拉祜族男女都喜欢吸自制的草烟和兰烟,兰烟较普通草烟味道浓烈。男子使用的烟斗用竹根结雕成,妇女使用的烟斗系陶制,装上长约10厘米的竹管。

云南生活习惯佤族(干货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11)

颜色喜好

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相继传入拉祜族地区之后,拉祜族社会出现了传统服饰和宗教服饰并存的现象。

例如澜沧县擂福拉祜西“佛爷”,平时多穿青色或青蓝色短衣,这种短衣袖窄而长,无领或短领,斜襟,下着裤档大、裤脚肥的裤子,头裹黑布包头。

但在进行佛事活动时则穿白色或黄色长衣长裤,头戴有顶子的黄色圆形,当地人把这种服饰称作“佛爷服”。

信仰基督教的洲沧县格福、班利等地拉祜纳妇女,日常生活中穿右斜襟、无领、袖口小的短衫,下着筒裙,头缠白色包头或大毛巾,或穿时装。

但星期天去教堂做礼拜时,她们大多穿高领、高权、右斜襟的长袍,或穿梢制短衣,下穿镶有美丽花边的筒裙,并佩戴银耳环、银耳坠、银项圈等。

但并非所有信仰基督教的拉祜族妇女服饰都如此,如临沧地区耿马县一带的拉祜族妇女,原先也佩戴银耳环、银手镯等,但信仰基督教后不再佩戴银制首饰。

拉祜族对服饰的颜色有不同的心理反应、禁忌和审美需求。

澜沧县格福乡拉祜西人认为,主要由赤、黄、绿构成的彩虹是由一位美丽的少女变的,民间称之为“阿妈娜西”(彩虹妈妈之意)。

据说这位少女为争取自由婚姻变成了彩虹,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自由婚恋,世代拉祜西妇女筒裙上都绣上彩虹状图案。

斓沦县茨竹河一带的拉枯族忌讳使用单一红色物品,也禁止外人把红色物品诸如红色的衣裤、毯子、挎包、手巾等等带入寨内。

要进入村寨的人,若带有上述物品,必须收藏于包内方可入寨,但不忌讳红、绿、黄相间的布腰带。

多数拉枯纳地区的人认为由红、白、黑三色线各四根扭成的线(有人称之为“红线”)是吉祥幸福之线,它只能拴在那些对拉祜族群众有功劳的人或新婚夫妇、出远门办事的人的脖颈上。

因此,在这些地方不难见到由红、白、黑相间的服饰。

有许多拉祜西地区祟尚白色,故民流行白线,其象征意义与“红线”相同,所以这些地区白色男上衣随处可见,但未发现白色裤裙,与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中关于“穿白衣的是伙子,穿红裙的是姑娘”的记载相一致。

云南生活习惯佤族(干货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12)

生活禁忌

饮食禁忌。禁止用母猪及母兽肉做“剁生”,认为生命为母性所给,剁其肉会遭到所有兽鬼的报复。

禁食献祭在路边、树林里的肉食,因为那是给鬼神吃的。

忌讳在属鸡日尝新,认为鸡之消化能力强,属鸡日吃新米,常年肚子都饿得快。

忌吃牛肉,《牡帕密帕》说拉祜族靠牛生存,故而不令不吃牛肉,牛死后还要将其埋掉。

住房禁忌。禁止住因难产死过人的房屋,否则后住者也会遭此厄运。

禁止挪动房内的神桌,否则会触犯祖先和众神。

忌讳跨越房内柴头,也不得坐在柴头中间,否则将使犯忌者骨肉分离。

服饰禁忌。忌讳用破筒裙的碎布缝补男子的衣服,否则男子打猎时会受枪伤或为野兽所伤。

澜沧茨竹河一带的拉祜族认为红色不吉利,因而忌穿纯红色的衣裤,也禁止外人带入红毯子、红手巾等物。

丧葬禁忌。禁止在不吉利的日子下葬,认为不吉利的日子送不走亡魂。

忌讳单人参加葬礼,否则其灵魂将与亡魂配对留在阴间,因而参加葬礼的人必须成双成对。

禁止将凶死者埋在公共墓地,否则凶死事件会不断发生。

婚姻禁忌。禁止在父母忌日办婚事,否则将一世艰辛。

云南生活习惯佤族(干货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13)

新婚夫妇忌用有缺口的碗,否则生下的子女也会缺嘴。

生养禁忌。孕妇禁止爬树,忌讳摘瓜果,忌杀生,否则会流产。

禁止丈夫在妻子坐月子的前12天出远门,否则婴儿会受到“朴死鬼”的伤害。忌讳骂婴儿,否则会遭“婴儿鬼”的报复。

生产禁忌。属马日不下种,认为马胃口大,会造成粮食欠收。

玉米、荞麦只能在属虎日开种,因虎不吃玉米、荞麦,且能驱赶其他野兽,使庄稼丰收。

忌讳在父母忌日下种,否则粮食会被阴间收走。

狩猎忌带肉食,捕鱼忌带腌菜,否则猎神会发现肉食和臭味,致使渔猎无获。忌讳在火塘边商议猎事,否则火炭会通知野兽逃走。

忌讳进烤酒房不加柴火,否则会使出酒量减少。春节后第一次打雷,全寨停止生产劳动一天,且不舂碓。

节日禁忌。禁止在大年初一下地干活、砍柴、洗衣、舂碓、杀生、割菜、做生意、借东西、放养牲畜等,按拉祜话说即是“凡动的不能打,凡绿的不能动”。

忌讳在大年初一说错话、做错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