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的典型故事情节性格(英雄武松用民间体叙事把行者还原为二郎)

“行者武松”是我国著名小说《水浒传》里最为人所熟知的角色之一。小说里的武松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光明磊落、刚直不阿,是几近完美的侠义代言。也正因如此,读者们可能会忽略掉他身上普通人的一面。其实除了《水浒传》之外,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武松的传说和故事。4月12日全国上映的古装功夫片《英雄武松》,就用偏向于民间体的叙事手法,讲述了武松成为“行者”之前的故事。片中的武松不同于文本形象,而是更贴近于老百姓的口耳相传,是更有血有肉的“二郎”。

武松的典型故事情节性格(英雄武松用民间体叙事把行者还原为二郎)(1)

《英雄武松》由郓城骏泽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梁邦辉编剧兼导演,尹聪、孙梓毓、祝延平、周浩东领衔主演,王兆溪担任动作导演。影片开篇时的武松(尹聪 饰)刚刚跟随师傅学有小成,还是个血气方刚,甚至带点儿愣头青色彩的青年。见到不平事他就会仗义出手,就算是被小混混们围成一团,也面不改色。过硬的身手加上强健的体魄,让他敢于喊出“这天下事,天下人管得”这样的豪言。

年轻气盛总要付出点儿代价,在当街痛殴了强抢民女的机密大人后,武松不得不在大哥的劝说下暂避祸端,踏上了游走江湖的路。半年后,武松偶遇了正在被土匪打劫的沈君宜(孙梓毓 饰)。武松将其救下,并护送其来到了献县。原来,沈君宜乃献县知县(周浩东 饰)之女。那些土匪更是与沈知县有仇。在武松外出接待来看望自己的师父和师妹时,土匪们偷袭了县衙。武松第一次遇到了凭武力无法解决的危机。

武松的典型故事情节性格(英雄武松用民间体叙事把行者还原为二郎)(2)

观众可以把《英雄武松》看作是武松的青年成长期,也可以看作是《水浒传》版武松的前传。这个时期的武松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就像一个应届毕业生,有能力有热情,敢说敢做,但也有点儿顾及不到后果。片中很少出现“武松”二字,无论是其他角色喊他还是武松的自称,大都使用“二郎”。这样一个更加朴素更加亲切的名字,让本片的武松形象更接地气。

武松的典型故事情节性格(英雄武松用民间体叙事把行者还原为二郎)(3)

这不是小说家精雕细琢的英雄,而是民间口耳相传的英雄。他虽然会武功仗侠义,但也有自己的缺陷,也有自己愚钝的地方,也会因为自己愣头青般的处事方式给身边人惹祸。只有经历人生,在社会上遇到更多的人更多的事,二郎才能渐渐成长为行者。影片用朴素的叙事手法,把文学武松还原到了生活,还原到了乡间地头,还原到了老百姓身边。

武松的典型故事情节性格(英雄武松用民间体叙事把行者还原为二郎)(4)

作为一部功夫类型片,《英雄武松》的打戏是另一大看点。片中的打戏不仅段落很多,而且形式上也是丰富多彩,既有以一敌十,也有高手过招,既有赤身肉搏也有刀剑纷飞。尤其是最后武松在师叔(祝延平 饰)倾囊相授后闭关修炼三年,出关后手拿师父的传家宝刀,孤身一人杀到土匪老巢的段落,在整体风格和节奏调度上,均致敬了当年李连杰版的《方世玉》。

看英雄,不能只看英雄的高光时刻,还要看他的心路成长。4月12日,《英雄武松》就让我们看到了行者武松从普通青年到江湖侠士的成长之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