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总磨蹭(孩子为什么会磨蹭)
说起孩子的磨蹭来,很多爸爸妈妈简直要奔溃了。
什么过去收拾玩具,半个小时后,还是没什么动静,爸爸妈妈过去一看,人家倒好,拿着玩具玩起来了,收拾玩具什么的早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什么早上起床的时候,从6点开始一直到7点都叫不起来,没办法只能是拎起孩子,这时候孩子居然还好意思撒起床气;
什么写作业的时候,一会这根笔不能用了,一会我的橡皮没有了,再一会我要喝水,接着就是我要上厕所......所有的借口挨个想个遍,唯一不想做的就是写作业;
什么出门前自己在那里穿鞋,要是不过去催,让他自己穿没有半个小时根本穿不好。
说起这些来很多爸爸妈妈都是咬牙切齿的,每次都是自己在那里着急上火的都快要爆炸了,孩子却在那里漫不经心的,仿佛要做的这件事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爸爸妈妈都高呼,这个孩子简直就是上辈子自己欠下的债啊!
孩子为什么会表现的这么磨蹭呢?
02
孩子磨蹭的表现有千百种,但实质上都是关注在不相干的小事情上,对于自己需要去做的“正经事”选择了习惯性忽略。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不喜欢、不会和没有时间观念。
首先是孩子不喜欢做这件事
这个其实可以算是最主要的原因。像上面说的,不收拾玩具是觉得收拾玩具这件事情,根本没有玩玩具好玩;不起床是因为温暖的被子,远比寒冷的衣服要有吸引力的多;不写作业,是因为作业真的很难做,费时费力费脑筋,太枯燥无聊了......
但是,同样还是收拾玩具,如果说收拾好就可以去游乐城玩,孩子估计收拾的比爸爸妈妈都快;如果说起床是要去放风筝的话,孩子估计起的比爸爸妈妈都早;如果说写完作业就能够看电视的话,估计孩子能爆发出最强的学习能力。
每一件孩子磨蹭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不喜欢的理由。而每一件孩子迫不及待去做的事情背后,也会有一个喜欢的理由。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们最好是合理的利用孩子喜欢的事情和不喜欢的事情,通过巧妙的调整,从而达到治疗孩子磨蹭的目的。
可以把孩子喜欢的事情放在不喜欢的事情后面,比如把看电视放在写作业的后面,明确的告诉孩子,你想看电视可以,需要先把作业又快又好的写完,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就能够用在看电视上面了。这样,为了能够多看一会电视,孩子会更有动力的去做作业。
可以适当的设定时间,让孩子有紧迫感。还是上面那个例子,爸爸妈妈和孩子说好,晚上10点我们是必须上床睡觉的。从现在到10点这段时间有两件事情,一是写作业,一是看电视,但是必须先写作业后看电视。为了能够多看一会电视,孩子也会很用功的去写作业的。
可以通过巧妙的话术,来让孩子选择我们想要的结果。比如早上吃饭的时候,孩子贪玩就是不想吃。爸爸妈妈就可以拿出两种食物来,让他们选择,只有做出选择并且执行后,才能够继续的玩。在有限的选择中,孩子不管是选择哪一种,都是满足了爸爸妈妈的要求。而且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把这两种食物换成一种孩子不喜欢吃的,一种孩子不排斥也谈不上多喜欢吃但却有营养的,这样孩子自然是会下意识选择后一种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孩子来说也是这样,只有从内心层次挖掘出他们的“喜欢”,才能够很好的缓解磨蹭的情况。
其次是孩子不会做这件事
第二个原因就是孩子不会做这件事,或者做起这件事情来很困难,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孩子也不例外,面对困难自然是尽可能的选择“磨蹭”了。
比如收拾玩具,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收拾玩具,或者最后是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才行。这时候爸爸妈妈只是简单的一句“把玩具收拾好,收拾不好就不让你玩”之类的话,很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而且经常被要求做一些自己不会做的事情,也容易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
那么爸爸妈妈该怎么做呢?
细化步骤,让孩子能听懂,能做到
对于一件孩子可能不会做,或者做不来做不好的事情,爸爸妈妈就应该把步骤细化,告诉孩子每一步只要完成到什么程度,第二步完成到什么程度,第三步一做完,整件事情也就完成了。这样把大事情分解成小目标,对孩子来说,既好实现,又能做到,更有做下去的意愿。
比如收拾玩具这件事,可以分成这样的几个步骤:把散落在地上的玩具都整理到一起,把玩具都装进玩具箱内,把玩具箱放回原位。这样是不是比直接说“把玩具收拾好”要有效得多?而且细分了步骤,强化了结果,孩子对于每一个步骤都能够做到,而且还能做好。
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做
当孩子不会做的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来做榜样,做示范。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同样一件事,跟着爸爸妈妈做上几次,下回就能够自己做了。
而且爸爸妈妈在指导孩子怎么去做的时候,也能够增强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促进亲子关系更好的发展。
善用表扬,让孩子更有动力去做
当孩子做出了第一步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要吝啬,拿出你们的表扬或者鼓励,来夸奖孩子吧!孩子和成年人是一样的,只有不断的夸奖,不断的激励,才能够让他们更有动力,一直向前。
如果孩子没能够做到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应该给予安慰,在肯定了孩子努力尝试的同时,给予他们接下来的改进建议,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下次做得更好。
一件事情,当孩子会做,而且知道做完可能得到表扬的时候,自然是会去做,不会磨蹭了。
最后是孩子不像大人,他们是没有时间观念的。
对于孩子来说,磨蹭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几分钟是多长时间。
以前开心看电视的时候就出现过很多次这样的现象,说好了只看十分钟,结果开心爸爸忙了一个多小时他还在看电视。质问他的时候,开心还是振振有词,我说的我看十分钟,还没到时间了!
实际上这个并不是开心的借口,而是他真的不知道十分钟有多长。一般来说孩子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形象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而那些抽象的,需要想象的,只能是通过描述来得知的东西,就相对难理解了。
时间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如果论其由来,需要从爱因斯坦的时间空间理论说起,是一个糅合了物质运动、变化持续性、顺序性的综合表现。所以想和孩子说清楚什么是时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过这个事情好就好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媒介物来了解,比如手表,日历等。手表指针一圈圈的转,代表着时间在流逝;而日历一页页的翻过,也代表着一天天的过去。
对于孩子也是这样,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来让他们明白时间的长短:
用钟表的位置来代替时间
现在开心爸爸给开心定时间的时候就不直接说,你看十分钟或者是二十分钟了。而是直接指着墙上的钟表(开心之前看过《分针大冒险》这本绘本,对其中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有所了解,也能够正确的区分出来),告诉他,现在分针指向的是1,当分针行走着指向4的时候,就代表着过去20分钟了,我们约定的时间就到了。
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孩子自己能够从分针的运动中,明白时间是在流逝的,而且对于具体到什么时候停止也有很直观的认识。
用窗外的明亮来代替时间
天色也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时间的“工具”。
比如上午在外面玩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和孩子说,玩到“太阳跑到天空正中央”的时候,就需要回家了。这里的“太阳跑到天空正中央”就代表着中午12点左右,换一种表述,孩子就能够听得很清楚,也能够知道大概什么时候自己就需要回家了。
再比如下午在外面玩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说,玩到“天黑”了,我们就需要回家了。这里的“天黑”就指代着晚上6,7点的时候。
用具体的数值来代替时间
用具体的数值也能够帮助孩子很好的理解时间这一概念。
比如看电视,开心爸爸和开心说你只能看二十分钟,如果不管的话,开心能够看2个小时都不带休息的。但是如果说,你只能看两集的话,他就很明白了。看完这一集再看一集,就需要关掉电视不能再看了。
对小年龄的孩子,用具体的数值远比直接说时间要有效的多。
最后附上一份孩子年龄和对时间理解的对照表,了解了孩子对时间的理解规律,再加以教育的话,就会是事半功倍。
3岁以前:基本上没有时间观念。
3-4岁:基本上可以理解白天晚上,早上中午,并且能够应用在自己的表达上。
4-5岁:基本上可以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意思,并且基本上可以正确应用这些词。
5-6岁:可以认识钟表,了解时间,通过看钟表知道时间。这时候和孩子们说具体的时间,他们也能够明白了。
当孩子明白了时间这个概念,也就从观念上解决了磨蹭这个问题。
03事实上,很少有孩子的磨蹭真的是我们想的那种“故意磨蹭”,绝大多数都是事出有因,不是不愿意,就是不会,再要不就是不明白时间的观念。如果爸爸妈妈没有了解到这些,只是简单粗暴的催促,甚至是打骂孩子的话,只能是适得其反,让他们更加磨蹭了。
有的时候,爸爸妈妈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那些让自己暴跳如雷的“磨蹭”,好像也并没有那么的可怕,一步一步的来,既帮助孩子进步,又收获了亲情,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都有什么关于孩子磨蹭的经历呢?欢迎在文章下方和开心爸爸聊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