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在哪里(宜昌屈原文化专家介绍)

屈原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在哪里(宜昌屈原文化专家介绍)(1)

【杨世灿】副研究员,代表作中华书局出版《水经注疏补》、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屈原研究》等,系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宜昌屈原学会学术顾问。

《屈原研究》四十万字,杨世灿在自述中说,“我读《水經注疏》凡20年,每见杨守敬熊会贞,引疏第一者《尚书·禹贡》,第二《山海經》,第三者屈原”。“《水經注疏》为研究考古中国楚文化,奠定了水系人文地理城邑地望的基础。中国出土文物、宜昌考古、湖南考古、屈原自述,三者互印,可证两千三百年来,我们对屈原的研究,一直是在正读和误读两种学术成果中前进的”。“余以雷玉堂藏杨守敬海归版本为底本…以五年读屈原原作25篇:离骚、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天问、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招魂、大招。以中国传统训诂学“小学”之功,逐字逐句,尽力寻找战国或前或近的语言环境,读懂、读通、读顺、读难、读疑”,对每篇都作了考释。

楊世灿通过《屈原研究》的这些考释,认为屈原的生平和著述情况是:

屈原(公元前331——前276年),出生于中国湖北秭归乐平里落脚坪。4岁招入枝江郢都楚宫(今属当阳草埠湖镇楚城遗址),陪伴4岁登基的楚怀王读书学习、游戏玩耍。13岁撰《橘颂》,赞颂怀王“有正统圣人之道”。19岁受怀王派遣,两次出使齐国。30岁左右在楚宫撰写《天问》,主张“大禹治国”,提出天、地、人“阴阳三合”的哲学观念和三民的“民生、民艰、民乐”思想。34岁怀王受其姊芈月的影响,屈原劝止而不听,于前299年北渡汉水过武关赴秦谈判不归,次年屈原撰《招魂》,招怀王经湖北口归楚。前297年,36岁的怀王客薨,屈原撰《大招》。

前297年,秦归怀王遗体于楚。《大招》点名楚怀王年36过世。时间在顷襄王3年。屈原护送怀王葬百里洲巫回台,一路始撰《离骚》于斯而稿成于湖南。前298年,郢中立王(顷襄王)时,屈原感到强烈不安。屈原以“迁臣”的身份由枝江郢都回归封地汨罗,以潇湘祭先祖,祭怀王。前297年至前277年,屈原在在湖南罗国20年,重新整理了25篇。白起于前278年拔郢(枝江楚城今当阳季家湖遗址),次年攻湖南巫水流域,屈原于前276年怀沙自沉,得年五十六岁。

楊世灿认为,屈原25篇作品有16篇写于枝江,包括《橘颂》、《离骚》、巜东皇太乙》、《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巜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巜禮魂》、巜思美人》、《惜往日》、巜招魂》、《大招》、巜天问》。

总之,楊世灿的《屈原研究》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和杨守敬的考证研究屈原及其作品,是一种新的研究途径。书中对楚国封地秭归丹阳提出了证据,对当阳枝江沮漳楚季水系作了考证,认为夏水即阳山阳水(杨山杨水),源出枝江问安关庙山遗址地,即夏水之首。他力证“沮中”,季家湖楚城为楚王城(湫郢),都是值得学术重视的。

同时,《屈原研究》又是一部标新立异之作,其中一些重要观点,是和传统楚辞研究和楚史楚文化研究,特别是和楊守敬以后百年、近几十年以来考古新论的学界观点不一致的。

例如他认为楚怀王屈原都生于前331年(通认屈生于前340,怀王生年不詳),屈原卒于前276年(通认前278)的观点;他认为《离骚》中“伯庸”不是屈原父名而是怀王名(“秦卑命钟”出土在枝江,钟铭 “竞墉王之定救秦戎”,墉王即《离骚》中的“伯墉”,指楚怀王)的观点;他根据杨守敬考证的前505年吴破纪郢,昭王西逃居媺郢,再没有回江陵,认为荆州纪南城早在公元前505年即已被呉国攻灭,楚昭王后迁郢至枝江,楚怀王和屈原一直生活在枝江楚城,而白起所毁也是枝江楚城的观点,如此等等,都是对传统和现今学术界具有巅复性的。这些巅复性的观点我们现在难以加以学术认定,可作进一步研究探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