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纪录片外媒(一部让人头皮发麻的伪纪录片)
这是一部清洗灵魂的“藏地电影”。
它适合一个人看,比如,在你被生活里的琐事缠到焦头烂额的时候;你走在十字路口,面临着做某个重要抉择的时候;或为情所伤,没有角落可以疗伤的时候;或者仅是感觉孤独的时候……
一个人,关起门,放下窗帘,像闭关一样,静静地看。
慢慢地,你的内心会升起清净、惊讶、痛心,甚至幡然醒悟了什么的种种感受……
这一切,不过是因为两个“最简单也最难做到”的字——虔诚。
藏民朝圣需要做什么?故事很简单,讲得是藏民朝圣。
在“神山”冈仁波齐“本命年”的时候,藏地普拉村的一个年轻的村民决定磕长头去朝圣。
朝圣要一年时间,一共2000多里路,肯定要耽误家里孩子上学、奶奶的侍奉,可为什么尼玛扎堆一定要去呢?
因为叔叔杨培的哥哥,也就是他的父亲,生前一直想去拉萨朝圣,可还没做到就病死了。
而为了照顾哥哥的孩子们,杨培一生未婚。
尼玛扎堆为了报答叔叔,实现已故父亲的遗愿,也为自己的信仰,决定带着叔叔去朝圣。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村里很多人都想加入他们的队伍:有19岁、已结婚3年、要承担繁重家务的女人斯朗卓嘎;
有23岁、怀孕当中的斯朗卓嘎的姐姐次仁曲珍(曾想和尼玛扎堆的儿子结婚);
有上门女婿(不情愿)、次仁曲珍的丈夫色巴江措;
有开车出车祸欠下20万“天价债务”、一蹶不振的父亲仁青晋美;
有仁青晋美9岁的女儿扎西措姆……
总之,最后一共有11人一起走上朝圣之路。
2500里路、行走一年,无收入、无任何实物所得、风餐露宿,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去?
这就要说一下电影所讲述的普拉村的文化环境了。
之前曾看过一篇文章讲一个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没有立即去找工作,而是决定先磕10万长头朝圣。在他离村那一天,他像英雄一样,接受全体村民崇拜、送别。
有人问这个大学生为啥“先去朝圣,后找工作”,而不是“先找工作,有机会再朝圣,这个大学生说:
“想做了,就去做。至于工作赚钱,总有时间去做。想先去感谢佛给了我健康安乐。”
说到这,可能还有人不知道朝圣要做什么,这里“科普”一下,有利于理解影片。
首先是“磕长头”。
双手合十过头顶,然后依次碰下额、唇、胸(意为身、语、意与佛融为一体)。接着跪地、伏地、额头触地,双手再合十举过头顶。
举过头顶后,要在双手拉直的最前处,作一个标记,用以站起来,行至此处再拜,如此往复。循环。
其实,是“磕长头”的“装备”。
曾有去过冈仁波齐朝圣的朋友,感受过缺氧条件下一步一喘,肌肉酸痛,手脚磨破的痛苦,大风刮得睁不开眼睛,冲锋衣也能吹透。
2500里全靠步行,还要“五体投地”,没有硬装备是不行的。
于是,尼玛扎堆首先准备了套手用的木屐,批发了结实的鞋子。
然后让屠夫缝制了从胸部及脚踝的“皮围裙”(也许是牦牛皮)用以抵消全身受到的摩擦。
影片里,11人的朝圣队伍,还曾帮助一个他村的老人种了庄稼。
老人为了回报大家,又看到小孩子没有围裙,就给她找了一块皮子,这应该是给朝圣的人最好的礼物。
最后,队伍前面有一个“引路人”转经筒,后面跟一辆装载补给的拖拉机。
车上,装着他们安营扎寨以及念经、朝圣的一切物品:被褥、蜡烛、饭盒、青稞、酥油等。
影片4个触动人心之处,也是4个“万万没想到”
据说,普通人(指日常没有过在家里磕长头的训练的人)在野外磕长头,一天极限也就是200个。它是非常难的,需要协调全身肌肉去做,且每个动作都要至真至诚。
物理动作类似于连续不停地边前行,边做波比跳 瑜伽。
那个被帮忙种庄稼的老人“点评”朝圣队伍中的年轻人:走的步数太多了,磕头时头没碰到地面,站起来后不能走那么多步……
也许都市中,年轻人会白下眼睛,回复“站着说话不腰疼”!
可影片里9岁的扎西措姆、20多岁的色巴江措都默默领受了。
种庄稼时,老人看着别人家的年轻人,犁地太快,把牛累着了,又不满起来: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着急。”
因为他们相信佛、轮回、因果,所以他们不仅自己不愿做违背心愿的事,同样,对于“众生平等”的动物,也足够尊重。
或许你觉得老人“思想古板、落后”,但如果你听了老爷爷晚上讲故事,你会惊讶他思想的超前和“参禅能力”。
老人说,有一个猎人,每天打猎一头鹿给喇嘛送过去,一天,猎人飞到了山的那边去打猎。喇嘛想,连这种人都能飞,我应该也可以。结果,喇嘛掉进了水里!
老人的这个故事,应该叫“不应住色生心”吧。
喇嘛着了“人相”,困在了自己的“色相”里,自认是伟大的人,而造福于自己的猎人是卑微的人。
而猎人呢,当他把每天的所得奉献给他人,已经达到“空性”。
所以,故事里,喇嘛的修行已经不如猎人了……
虽然影片里11人每天都在磕长头、扎营、念经(每晚磕完长头,还要念经做功课,这种毅力令人惊讶)、吃饭、睡觉,周而复始平铺直叙。
但如上的“启发”却一个接着一个,这里先分享4个触动人心和“万万没想到”之处。
第一,朝圣路上产子。
次仁曲珍在磕长头的路上要生,丈夫开着拖拉机把她送到医院。(影片“记录”了产房里80%的过程,也裸露了部分身体,可全无亵渎之感。)
生完娃后,次仁曲珍竟然回来继续磕头了!娃娃就放在拖拉机车厢的补给上!
大家都认为,娃娃在朝圣路上出生,一定有一个好命运。
第二,叔叔杨培死在转山途中。
到达神山“转山”时,杨培的身体已经做不到“五体投地”了,只能弯曲膝盖跪着磕,在咳嗽了几声后,杨培默默地走了。
尼玛扎推请来了喇嘛,为杨培超度。
影片里的生与死就是这样简单、平淡,像世间一个又一个轮回。
第三,拖拉机坏在路上,众人拉着车尾前行
路上遇到车祸,对方为了躲避大车,把他们的小车撞翻到路边,所幸,没有大伤者。
11人完全沉浸为对方祈福的心态里,放走了肇事者,把自己的车从沟里拉出来,发现车头已经不能用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既不是打电话回去求助换一辆车,更没有因为补给出问题放弃朝圣,而是决定”把车头扔了拉着车厢走。”
就这样前面拉、后面推,一直走到拉萨,走上神山!
第四,在水坑里笑着大拜
路遇水坑,不深,面积也许不算大,过往的小轿车溅起及腿水花。本想到他们会绕过去,可是没有。
他们趴进水里磕长头!
我承认,当前面的小哥哥趴进水里时,我的喉咙哽咽了。
为什么哽咽呢?为信念吧!为同为人类,我不曾有的信念。
这一瞬间理解了那句话:“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朝圣收获了什么这部电影刚出来的前两年,差评、骂评多于中评、好评。
有人说它是“时代弃儿的自我感动”,也有人呼吁“愚昧何时扫――中国中西部脱贫开发除了政府补贴还需要什么?”
然而,时过境迁,爱它、珍惜它的人还是多过贬损它的人,分也不低。
人们对这部影片的判断和态度,说明了什么呢?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和“朝圣收获了什么”相同。
首先,你尊敬信仰吗?
一些影评人骂他们愚昧,我看不出他们哪里愚昧,他们能在贫苦的现实生活里(某种程度上,生活在都市的我们同样贫苦)超脱出来,这是智慧。
有多少人,劳碌一生,却无法在生命终点纯真地笑那么一次。终其一生,都没有感受到,在清醒的觉知下,纯然的喜悦?
可是,杨培感受到了,9岁的女娃感受到了,看到女娃的人也感受到了……他们不因外境左右沉浮,只因自己内在的感动、觉知、升华而托付自己。
其次,究竟什么才是得到与失去?
路上,他们唱起歌“我们都是同一个母亲,但我们的命运不同,命好的当了喇嘛,我的命运不好去了远方”,这歌词有暗喻——“去了远方”也许是指人要再经历一世世的轮回才能觉悟。
这就是他们的世界观。
我们也注意到,在他们的眼中,对“高低贵贱”“得与失”的评判也与世俗不同。
他们会认为,一生中没有一次“朝圣”是遗憾。
可是在世俗的城市社会里,在躺进那个小盒子之前,人们也许会以没有达到自己的欲望(比如赚不到1个亿)遗憾。
他们认为,精神境界的提升(简称修为)是一种高贵,而随着世俗生活麻木不仁是卑微。
而城市社会里,在大众之间排个名、拔个尖的人,才最高贵,那些不入“流”、离群索居、破衣烂衫者最为低贱。
再直白一点说:
一个求精神,一个求物质。求精神的,求得是断除烦恼,求物质的是名利双收。
可是,家财万贯子孙满堂后呢,难道还不是要断烦恼?
“断烦恼”可以用钱买来吗?快乐可以钱换来吗?还是说对钱无休止的欲望,吞噬了你幸福的根本——健康?
2500里的路长吗?难道大多数的人,不是用更长的一生,走了更长的弯路,直到最后才明白:活出真我才不枉一生吗?
科技疯狂发展、物质文明极限发达的社会也是同理,《未来简史》中说:
“每天都有数百万人,决定把更多的生活控制权交给智能手机,或者尝试某种更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在追求力量的过程中,人类特质一个又一个地改变,直到人类不再是人类。
眼下,一有人提到“基因改良婴儿”,或将来人类“脑机共存”,或者变成机器人主导行业时,我们就会想:也许到时候我已经死了。
也许吧!可是,思及于此,你还会认为,这些坚持着“人伦”的朝圣者们,手上捆着木屐、守着信仰,一步一步拜向神灵、拜向自己内心觉知的人们,落后吗?愚昧吗?
他们不过是守着人类的最后一点底线罢了!
信仰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东西。是因为有了有信仰的人,人类才永远脚踏着大地,永远是人类。
让我们头皮发麻的,不是《冈仁波齐》离我们有多远,而是我们离开《冈仁波齐》里的虔诚,有多远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