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从未离去(天才儿童方仲永)

张子枫边演戏边录节目,艺考还能拿第一,方仲方天纵奇才却泯然众人,谁害了方仲永--小俊籽

前几天看了《向往的生活4》官方宣传片,发现今年应该参加高考的张子枫居然也出现在剧组,而且节目组还特意晒出了张子枫坐在屋前看书的宣传海报。

更为魔性的是,节目组还贴心的给她准备了一张学习桌,上面放了一整套的《5年高考三年模拟》,张子枫还说自己也带了一本,这果然是本神书啊,畅销10多年,看到这本书就想起了我的高考,估计这本书是所有高考学子的必备品吧。

王安石从未离去(天才儿童方仲永)(1)

2020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许多学生都只能在家上网课,高考也因此延迟了,我家也有今年参加高考的,每天在家里忧虑,天天抱怨网课效果不太好,精力不集中,一天没有干啥,也没有学到什么,时间就过完了,天天焦虑:今年的高考要怎么办呀,有种疫情耽误他一生的感觉,甚至已经做好的复读的打算,今年估计是废了,只能来年再战了。

在家焦虑不安的可能不止是我家,相信今年参加高考的许多学生、家长都有这样的心态。

童星出道的张子枫,年纪轻轻就被提名金马奖,在第三季出现在《向往的生活》中,更是因为乖巧可爱而成为了蘑菇屋的“团宠”。

王安石从未离去(天才儿童方仲永)(2)

​张子枫在今年的艺考中拿下了第一名的成绩,一边要学习,一边要演戏、录节目,一心如此多用,还能在河南这样的“大考之省“拿下第一,真是厉害。

有网友在1月14日在热搜下评论说:“我觉得她都不用考,站在那里都是第一名。”,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不过,她确实有这个实力。

王安石从未离去(天才儿童方仲永)(3)

说到这里,我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了宋朝大文豪王安石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这篇文章讲了一个并非出自于书香世家的天才方仲永的故事,仲永五岁的时候还没有学过读书认字,但他却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出名。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才气渐减,让他写诗已经没有从前的水平了,到了成年的时候,已经泯然众人矣。

这样一个有天赋的人,究竟是如何被耽误了的呢?

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

第一:家庭原因

当仲永的父亲发现自己的儿子是神童时,想的却不是如何培养儿子,给他提供后天教育的机会,让他进一步成长成为真正的人才。而是欣喜若狂,接下来便是把他当做赚钱的工具,带着他走街串巷去给富贵人家写诗。

王安石从未离去(天才儿童方仲永)(4)

这其实和现在许多童星的发展之路类似,例如奥运女孩林妙可,在奥运会上一举成名之后,却走上了各种商业合作的路线,参加一些与她的年龄不匹配的活动,令人唏嘘。

第二:社会原因

方仲永刚崭露头角的时候,便收到了一片赞誉和捧场的声音,并以上宾之礼相待,用金钱求诗相诱,进一步形成了社会捧杀的结局。

第三:自身原因

当然这个原因也是最不重要的,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他怎么能知道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呢,他又如何能抵挡得住父亲的意志和众人的捧场,在这里我们并不能责怪仲永,不是他不想学,而是他父亲不让他学,最终导致了他泯然众人矣的悲剧。

王安石从未离去(天才儿童方仲永)(5)

而在《伤仲永》这篇文章中,王安石却仅仅分析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年轻人不读书,那天才最后也会变蠢猪。而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却只是提笔带过。

王安石的《伤仲永》仔细推敲会发现,其中有许多隐含信息,王安石并没有说。

方仲永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绝缘,祖宗八辈子都是泥腿子,当他有一天哭闹着要文具写东西的时候,大笔一挥写出来的诗词居然很符合宋朝“高大上”的标准,还能得到当地文化界的首肯。

这里的王安石明显不老实,一个5岁的孩子忽然能写诗,而且写得还不错,对于这个村子而言是一件又震惊又荣耀的事,当地乡亲为了炫耀,所以添油加醋也不足为奇。

王安石从未离去(天才儿童方仲永)(6)

但其实方仲永是有学习条件的,他是金溪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抚州,这里是临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晏殊,晏几道、王安石,朱熹,文天祥等都是临川人。

而且临川也是大宋“国考”的高手,整个宋朝,临川一共出了446位进士,两位宰相,两位节度使,4个御史,17个尚书侍郎,生活在这种文化故乡,真是“读遍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王安石的这篇文章,整篇以成人的口吻写就,但其实,方仲永是否真实存在,文史界一直很有争议,就目前的记载来看,方仲永出生于1020年,比王安石大一岁。

当王安石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时,自己也不过十二三岁,而这时刚进入系统学习阶段的王安石就碰到已经小有名气的方仲永,其实两人的起点和已有的成绩不对等,明显方仲永更占上风,乡人都把他当神童夸奖,或许王安石被弄得有点没面子。

王安石从未离去(天才儿童方仲永)(7)

对于方仲永的关注,王安石或许没有嫉妒,但始终带有点不舒服的情绪,直到多年后也没有放下。

所以王安石7年之后回到家乡,最关心的就是这位同辈人的下落,亲人回答“泯然众人”,而此时的王安石已经考中进士,当官了,这自然不是普通人方仲永可以比得了的,他心中似乎有一丝得意或悲凉。

就像小时候一起长大的伙伴,自己处处比不过,多年之后,回到家乡,最关心的可能也是问问这个童年伙伴考了哪个大学,现在混得怎么样之类的。

王安石在当地方官时,他为地方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最让他头痛的是当地年轻人不爱读书,学校也招生困难,所以王安石便写了这首《伤仲永》,其主观目的虽是劝学,但他可能自己也没有感觉出文章中所透露出来的,对同辈人的关怀惋惜,甚至还带了小时候的一点点不服气。

对于王安石的这首《伤仲永》是否含有嫉妒,你怎么看呢?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