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清旋转和平移教研(改变课堂独角戏)

“触类旁通”,源自《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又,《乾》卦日:“六爻发挥,旁通情也。”《论语・述而》中,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 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集注:“物之有四隅者, 举一可知其三...因并记此,欲学者勉于用力,以为受教之地也。”唐代孔颖达疏云:“谓触刚之事类而增长之,若触刚之事类以次增长于刚,若触柔之事类以次增长于柔。”又疏“六爻发 挥,旁通情也”云:“发,谓发越也;挥,谓挥散也。言六爻发越挥散,旁通万物之情也。”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 “事有是非,辞有工拙,触类旁通,启发实多。”这些论述都体现同类观点。

如何分清旋转和平移教研(改变课堂独角戏)(1)

触:遇到;类:事类;旁:其他的;通:通晓。“触类旁通”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规律,从而推知通晓其他同类事物的规律。教育者在进行知识迁移时,首先要奠定可迁移的知识基础;然后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自我建构,以推进知识迁移;另外,还需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即知识迁移的能力;最后,创设运用知识进行实践的情境,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古代典籍中记载了不少触类旁通的故事。如《论语・公冶 长》:“子谓子贡日:‘女与回也孰愈?’对日:‘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大意是:孔子问子贡,子贡与颜回谁更优秀。子贡说,自己不敢和颜回相比,他有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 的本领,而自己只能推知两件事。对此,孔子深以为是。

依据此规律进行教育的例子在古籍中同样有体现。如孔子教育学生要会“思”,抓住一件事物的要点推及其他,他教导 曾子的“一贯之道”(《论语・里仁》)就是这种推理作用,这样才能“闻一以知十”。对此,孔子采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在循循善诱中鼓励学生进行自发的思考,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历史上因触类旁通而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如:宋代苏轼 “天赋的才气,特别丰厚,可以说是冲破任何界限而不知其所止”。在被贬谪黄州期间,他将大量佛禅经典引入创作,堪为楷模 类旁通的通才大家。

如何分清旋转和平移教研(改变课堂独角戏)(2)

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可以借鉴古圣先贤的“触类旁通”法,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充分认识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探究学问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如何分清旋转和平移教研(改变课堂独角戏)(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