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为什么有害虫(还说麻雀是害鸟)
关于麻雀是益鸟还是害鸟的争论,似乎一直都没有平息过。
最近有人拍到麻雀在麦田里捉虫子吃的照片,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注意:有人说麻雀吃害虫就是益鸟,也有人说,这些麻雀吃的粮食更多,完全是害鸟。
吃害虫的麻雀(示意图)
大多数评论围绕着麻雀吃虫和吃粮食的争议展开,然而,其中也有一些比较客观的说法:“毕竟麻雀是动物,它只会考虑自己的生存。”
这就像是硬币的两面,那么麻雀对于人类来说是怎样的存在呢?
这画面应该很多人都熟悉
麻雀只是什么都吃而已,什么害鸟?什么益鸟?从城市飞到农村,当谷物成熟时,麻雀会聚集其中,尽情享受着美味的谷物盛宴。然而,麻雀的口味可不仅仅停留在害虫上,它们是捕食各种昆虫的高手。
捕到虫子的白冠麻雀
尤其是在繁殖季节,为了满足雏鸟的营养需求,麻雀会积极地捕食各种昆虫,追逐飞蛾和蝴蝶,甚至从缝隙中偷吃蟑螂和面包虫。
麻雀的捕虫能力令人惊叹,它们在树枝间寻觅着毛毛虫,空中追逐着飞舞的昆虫,展现出了出色的猎食本领。
而麻雀不仅仅是个体的英勇表现,它们也展现出了社会性鸟类的特点。它们喜欢群居,形成紧密的社群,尤其在农田中,这种互相保护的行为更加显著。
当有入侵者或其他鸟类靠近农田时,麻雀会紧密合作,团结一致地驱赶入侵者,保护它们珍贵的食物来源。这种集体合作和团结的行为展示了麻雀的智慧和社会性,令人惊叹不已。
城市里的树麻雀
聪明细腻的麻雀:城市生存的顽强战士麻雀在全球范围内有27个品种,而在中国,我们只能见到树麻雀、黑顶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和家麻雀这五种。其中,树麻雀就是人们印象中最具代表性的麻雀,其他的种类如山麻雀、家麻雀就相对少见了。
树麻雀
那么我们就简单看一下树麻雀长什么样:树麻雀的背部和头顶呈现出深沉的褐色,而腹部则稍浅一些。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脸颊上有一片灰白色区域,并带着醒目的黑斑,这可是它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哦!
此外,它们嘴的下方还有一块黑色区域,非常独特。而颈背部则展现出完整的灰白色领圈,让麻雀更显得精致而优雅。
黑胸麻雀
麻雀属于雀形目,雀形目的鸟类中可算是真正的杂食达人。它们的饮食选择非常广泛,不仅喜欢享用谷物和水果,还善于寻觅各类野草和植物的种子作为美味来源。令人惊讶的是,它们居然也会觅食人类丢弃的各种食物,展现出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智慧。
在城市的喧嚣中,麻雀与人类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它们不再惧怕人类的存在,甚至有些勇敢的个体敢于靠近我们身边。这让我们更加领略到麻雀的勇敢和适应能力。
然而,城市环境并非总是提供丰盛的食物资源。当食物匮乏时,麻雀之间会建立明确的等级制度。
高阶麻雀享受着美味佳肴的优先权,而低阶麻雀只能默默等待高阶麻雀们的残羹剩饭。这是一种残酷的生存规则,但也是物种进化中的优胜劣汰。
吃樱桃的麻雀
麻雀还有一个特殊的习性,那就是喜欢进行“沙浴”,这个行为真是有趣至极。
它们会找到松散的土壤颗粒,将全身羽毛沾满沙土,然后用力摇摆,将羽毛上的污垢和寄生虫抖落,让自己保持身体的清洁和舒适。
进行沙浴的小麻雀
有一次,当我发现阳台上的空花盆出现了许多奇怪的小坑时,我真是一头雾水。脑海中充满了各种猜想,难道是小老鼠在夜间闯入了阳台?
然而,在一个偶然的时刻,我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那些可爱的小麻雀把我的花盆当成了它们的“洗浴盆”,在那里留下了它们可爱的足迹。
一群在洗澡的小麻雀,顶上那只在放哨
麻雀从“四害”到“三有”:中国环保事业的演变与启示其实从我国麻雀的地位变化,也能看出人们对它的认知不再是单纯的害鸟。
让我们回到中国近现代史,追溯麻雀经历的从“四害”到“三有”的历史进程,这一转变彰显了中国社会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方面认识与实践的演变。
吃高粱的麻雀
穿越时光,我们来到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期。
从1958年开始,我国开展了“除四害”的全民运动,目的是要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会伤害人类传播疾病,而老鼠和麻雀,则是对粮食的危害最大。
政府认为其中的麻雀对农业产生了严重破坏,全民灭四害运动被视为重要举措,但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悲剧。
这项运动的成果非常显著,仅仅从1958年2月到11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总共捕杀了19.6亿只麻雀。
然而,仅仅第二年,因为麻雀突然骤减,农田里的害虫立刻泛滥,造成了全国粮食严重歉收。
不久后人们研究确定,麻雀的食谱里只有不到50%是农民种植的谷物,其它都是各种昆虫,毫无疑问,这些小鸟就是农业害虫的天敌。
到1960年,我国政府就把麻雀从“四害”里除名,取而代之的是“臭虫”,可以说是为麻雀“平反”了。
但是,当年一口气打了差不多20亿只麻雀,这对一个物种的生态是毁灭性的打击,以至于我国境内野生麻雀的种群数量很难恢复到之前的数量。
中国政府基于这一背景做出了重要决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在2000年发布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俗称“三有名录”,麻雀也正式加入其中,受到法律保护。
半大雏鸟吃庄稼
从“四害”到“三有”的历史过程,不仅是麻雀命运的转折点,更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缩影。这一历程深刻地表明,科学认识、政策引导和公众参与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保护麻雀的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反思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麻雀从一个被视为害鸟的标签,被重新定义为有益的生物,这背后反映出我们对生态系统的认知与智慧的进步。
让我们珍惜与麻雀共同生活的这片土地,保护每一个生命的存在。无论是小小的麻雀,还是其他生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和生活方式,都与我们共同构成着这个美丽而宝贵的地球家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