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零距离吃配餐(谁知盘中餐孩子不认识)

儿童零距离吃配餐(谁知盘中餐孩子不认识)(1)

4月的北京春暖花开,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迈出家门,到野外去养护树木,培土、施肥,再认识一些花草虫鸟……曾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里娃,暂时忘掉了手机、电脑,在大自然中探索新知识,也在泥土的清香中收获成长。

现状

谁知盘中餐?孩子不认识

“现在的孩子太缺少生活常识了。有一次,我问她中午在学校吃的什么,她支支吾吾地描述着:绿色的菜,叶子长长的……可叫什么名,就是都说不上来。”子芮的妈妈感叹。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受访者感到身边有不少五谷不分的青少年。因此,有98%的受访者支持学校开展农耕教育。

如今,仅靠手机、电脑去认识世界,正影响着城里娃全方位的健康成长。陪伴他们去了解五谷,探索自然,补上生活这一课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家长的共识。

让人欣喜的是,围绕四季农事,一场春耕劳动刚刚推出,就吸引了众多孩子。

“提前两天开放预约的30多个名额,不到一分钟就抢完了。”北京教学植物园的科普老师马凯说,探索自然,增长了城里娃的生活常识,也让家长们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变化。

变化

配土观虫 不断增加生活常识

走进自在博物书店组织的“可食用花园”,9岁的毕耕源正在调配土壤。只见他手上沾满泥水,边听老师的讲解,边用量杯为不同的种子配制着十几种土壤。

“石质土营养比例高,加25%;沙土舒水性强,加15%;壤土要占40%,还要加一些蚯蚓土……”毕耕源小声嘟哝着,“从前,都不知道我们吃的水果蔬菜需要不同的土壤,也不知道生菜的种子是黑色的,黄瓜和西红柿的生长还要搭架攀藤……这些生活常识学校里根本没有,只有到大自然中才能接触到。可是到‘可食用花园’还不到一个月,我已认识了好多蔬菜种子,家里阳台上的黄瓜苗就是我种的……这些,我都写进了自然笔记中。”

走进奋斗小学三年级学生毕耕源的家中,墙上挂着一本自然笔记,阳台摆着几盆黄瓜苗。“每天我会看一页物种日历,认识一种自然生物。”毕耕源指着床头柜说。

和小朋友围成一圈儿,看两只锹甲“打架”,是10岁的顺顺最快乐的事儿。他与毕耕源一样,在参加一场又一场辨识昆虫活动中了解多样的大自然。

“小朋友们看到了吧,锹甲的力量非常大,所以日常生活中遇到这种昆虫,千万不要用手去碰它有力的上腭……”随着生物老师的讲解,顺顺也认识了锹甲、知了、蜈蚣等上百种虫子。

如今的顺顺,看到昆虫不但能叫出它们的名字,还知道如何与它们打交道。就连胆小的毛病都改了不少。

养护桃树直观体验课堂知识

“树上结了这么多花,养分会不会不够?”“桃树周围飞的都是什么虫?”中午12时,北京一零一中学的桃花林中,课程还没开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着农艺师李彦广问了起来。

“迷向丝散发的信息弥漫于桃园,可以干扰蛾子分辨性别的能力,不能正常交配产卵,可以绿色防控梨小食心虫。粘虫板则是利用半翅目、缨翅目害虫对黄色的趋向性杀死害虫……”李彦广一边演示,一边手把手地教这群十几岁的中学生如何悬挂迷向丝。

“种树原来有这么多学问啊!”听完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戴好手套走进桃林,伸手将迷向丝挂在上风向的高处,又侧下身,扎着马步把粘虫板挂在树木西北面背阴处。不一会儿,粘虫板就“俘获”了不少飞虫。

说到参与活动的收获,田秋子同学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之前学过‘被子植物的一生’,‘花的结构’那部分我掌握得不太好,看到这些花,它是怎么长的、如何发育都非常清楚了,这比课堂上看图片直观多了。”

“这类活动很好地补充了课堂知识,对于现代城市中生活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生物老师贺凤美介绍。

种地施肥: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周末,在北京教学植物园组织的春耕活动中,头戴一顶草帽正在地里帮农的施子恩俨然成了一位标准的“农民”。

他一会儿用铁锹翻土,一会用耙子翻平土地。随后,他连忙将刚刚认识的菠菜种子撒到松软的土里,又兴冲冲拎着小水桶去压水机里打水。浇完水后,他又跑到别的地里跟老师学在垄上确定株距、种植红薯幼苗和土豆块茎。两个多小时后,子恩红扑扑的小脸上,豆粒儿大的汗珠子不住地往下流。

他拍了拍沾满泥土的手,兴奋地说:“这样的活动实在太棒了,之前我都不知道日常吃的东西是如何长成的,平时在课堂上也体会不到,这次能亲手种植,让我的动手能力更强了。”

在城市长大的施子恩从未体验过“种地务农”。仅有的一点农业知识也是从书本上插图中看到的。不过,他依葫芦画瓢,真的过了一把当“农民”的瘾,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北京教学植物园的科普老师说,“我们和家长都发现,让更多城里娃走进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但辨识了五谷,了解了世界,还培养了孩子能吃苦的精神。”

毕耕源的妈妈说,“没想到一堂室外课,让有点小洁癖的儿子,拿起小铲子挖一些牛粪给小苗施肥……看来吃苦耐劳的品质需要这样亲自上手的活动一点点培养。”

声音

生活就是教育 大自然也是课堂

儿童零距离吃配餐(谁知盘中餐孩子不认识)(2)

“读书是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亲近自然才能获得直接经验,这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自在博物书店创始人宋宝茹说,应该让城里娃在自然万物中找到自己,才能了解世界万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我曾经给儿子报过钢琴、歌舞等一大堆的辅导班,可他很抵制。相反,我带他到郊外爬山,到植物园去识别生物,他特别快乐。这也让我发现,孩子的生活需要‘留白’,需要去自然当中探寻自我,我也相信亲近自然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毕耕源的妈妈说。

“生活就是教育,大自然也是课堂。”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刘勇赫认为,探索大自然,学习生活常识是儿童生存发展的前提,只有亲近自然,儿童才能充满好奇;热爱生活,才能形成学习与成长的内在动力,可以说,也是一生幸福的基础。

如何更好地引领孩子进行自然探索?刘勇赫建议,家长要重视生活常识教育,成为与孩子一起探索自然的同学与发现者,并和孩子一起交流探讨,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