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圆肩圆瓶样式(成功率约20)

优质的圆肩圆瓶样式(成功率约20)(1)

“琉璃”对于大众而言,是一种神秘而陌生的工艺品。它与陶瓷有何区别?又有什么样的制作难点?看完琉璃展品《美人肩》的故事,相信你都能得到答案。

琉璃烧制技艺是一门古老的“技能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门和火打交道、和时间赛跑的神奇技能。

在中国,说起琉璃,不得不提到有“琉璃之乡”之称的博山:这里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琉璃窑炉遗址,有中国最早也是唯一的炉神庙,产生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琉璃专著,还有中国第一家琉璃博物馆……

优质的圆肩圆瓶样式(成功率约20)(2)

孙云浩团队制作的琉璃作品

世界技能博物馆征集到的琉璃展品——《美人肩》,就来自山东淄博的博山区,出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云浩团队。

如果对琉璃不太熟悉,乍看这件作品,感觉有点像陶瓷。

这样的“误看”,也不无道理。

“本来,琉璃和陶瓷表面的釉都属于硅酸盐产品,从材料成分上来说大部分相同,所以有些琉璃品和陶瓷品看上去是比较相似。”孙云浩解释说。

但两者的制作工艺,却恰恰相反:陶瓷是冷加工、热烧制,琉璃则是热加工,再冷加工。

优质的圆肩圆瓶样式(成功率约20)(3)

孙云浩团队制作的琉璃作品

恰如“琉璃烧制技艺”这个名称所彰显的——烧在前、制在后,琉璃烧制的第一步不是做造型,而是将各种原料烧成琉璃液态。

原料在1400℃的坩埚炉中烧10-12个小时,就可以熔化成琉璃液态。

接下去,就是做造型了。匠人会用一支中空的细长铁管,探入上千度的炉火之中,挑出一团火红炙热的液态琉璃,赶在固化之前争分夺秒地用吹、塑、展、粘、捻、拉等技法塑形……

据孙云浩介绍,琉璃烧制技艺的核心,就是将琉璃液态物质瞬间造型,加工成所需的形状。

优质的圆肩圆瓶样式(成功率约20)(4)

孙云浩团队制作的琉璃作品

“由于琉璃的特殊性质,从液态到固态成品的时机转瞬即逝,因此匠人需要争分夺秒,在短时间内完成琉璃造型的拿捏,‘乘热打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件复杂琉璃作品的完成,需要层层套料,多次塑形。

“像这件《美人肩》,从液态取料到完成整个造型拿捏,总共花了一个小时左右。”

据孙云浩介绍,制作这件《美人肩》时,先用铁管取透明料,吹制出透明内胆,然后在内胆外面再套一层白琉璃料,固化之后再套上蓝琉璃料,“透明内胆是基础,有白琉璃做底,外面的蓝色就更显古朴。之后再用黑琉璃缠丝,经过吹制、塑形、倒头做瓶口等几道工序,作品才算完成。”

孙云浩进一步介绍道,烧制这件《美人肩》有两大难点:一是所用的缠丝工艺;二是造型中的“直线”线条。

优质的圆肩圆瓶样式(成功率约20)(5)

孙云浩捐赠展品《美人肩》

在《美人肩》蓝色的瓶身上,可以看到一条条均匀缠绕的黑细线,据孙云浩介绍,这里所用的技能借鉴的是清乾隆年间用到的缠丝工艺,“缠丝时,需要一边旋转铁管上的瓶身,一边把液态黑琉璃一圈圈裹上去。”

因为无法修补,缠丝必须保证一次成功,“如果手一抖,一条黑丝弯到另一条黑丝上,这件作品就算报废了。”

看着《美人肩》满身缠绕的黑丝,可以想见,出炉这样一件缠丝作品有多不容易。果不其然,孙云浩说,像《美人肩》这样的缠丝作品,“一般做10件,只能成2件。”

另一个难点是《美人肩》造型中的“直线”。

在花瓶造型中,美人瓶是比较经典的一款。最初,我打算做的就是缠丝工艺的美人瓶。但上海大学庄小蔚教授建议我做一个更具有现代感的造型,于是我们将‘美人瓶’中的溜肩改为直线,瓶身的弧线也改为直线。

——孙云浩

将弧线改为直线,结果就是,塑形难度大大增加。“尤其那个肩的部分,因为本身长度短,距离瓶口也近,很难搓好。”

优质的圆肩圆瓶样式(成功率约20)(6)

孙云浩团队制作的琉璃作品

经过多次试验,2019年初,融合清代工艺与现代造型的《美人肩》终于烧制成功,并获得了外界的肯定,不仅亮相于2019年的进博会,还在“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中展出,作品还被国家艺术基金收藏。

对于45岁的孙云浩来说,《美人肩》也是一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代表了他所认同的道路:传承传统技能的同时,注重创新发展,让古老的琉璃烧制技艺,在当代也能焕发生命力。

这也是出身于琉璃烧制世家、受过工艺美术高等教育的孙云浩一直以来在探索的道路。

孙云浩是土生土长的博山人,从小在“琉璃世界”长大。

优质的圆肩圆瓶样式(成功率约20)(7)

孙云浩团队制作的琉璃作品

博山西冶街曾是琉璃一条街。20世纪30年代,西冶街两旁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琉璃工艺,鼎盛时期,从业人员一度达到4000人。

孙云浩的爷爷是西冶街上制作琉璃的工匠,他的父亲孙即杰则是出了名的琉璃大师,1985年曾任博山美术琉璃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孙即杰最突出的贡献是让有“琉璃中的王冠”之称的鸡油黄品种重获新生。

虽然生在琉璃世家,长在琉璃世界,但孙云浩年少时并没有“也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的琉璃大师”的想法。比起成为一名靠手艺吃饭的人,他更向往艺术的道路,“高中毕业后我选择就读工艺美术专业,就是想走另一条路。”

最后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琉璃的世界,“在外面转了一圈,发现自己最应该做的还是传承、发展这门古老技艺。”

优质的圆肩圆瓶样式(成功率约20)(8)

孙云浩团队制作的琉璃作品

但工艺美术也没有白学。家族传下的琉璃烧制技艺,加上自己的美术功底,孙云浩成了一个既能创作、又有手艺的琉璃大师,其创作的琉璃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大展会上获得金奖:作品《唱响大自然》在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作品《动彩残荷》获得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展览会金奖……

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云浩也深感肩上的重担,“我们这一行有‘不养老也不养小’的说法。一般来说,琉璃烧制技艺没个3—5年的学习,入不了门,所以不养小;又因为很辛苦,是个体力活,一般女的到了45岁,男的到了50岁就基本干不了了,所以不养老。工作环境也很艰苦,长期要在高温下工作,所以现在愿意学琉璃烧制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像我们公司,最年轻的师弟也已经37岁了。”

优质的圆肩圆瓶样式(成功率约20)(9)

也因此,当听说世界技能博物馆征集展品的消息后,孙云浩积极响应,毫不犹豫地捐赠出《美人肩》这件琉璃精品之作。他希望这件融合古代技能与现代造型的作品,能让青少年驻足观赏,从而喜欢上琉璃烧制这一传统技艺。

展品提供人寄语

如果您提供的展品在博物馆展出,您期望给青少年带去怎样的启发?

作为传统文化与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琉璃的知晓度在年轻人群中并不算高,希望通过《美人肩》在博物馆展出,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琉璃的文化历史脉络,从而喜欢上这一传统技艺。

——孙云浩

您能为世界技能博物馆说几句寄语和祝福语吗?

《美人肩》能被世界技能博物馆典藏,是对中国琉璃烧制技艺的认可,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感谢博物馆提供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平台,让琉璃登堂入室,重现辉煌。祝福博物馆成为集百家之长的交流平台,让当代人一起了解传统技艺,感悟盛世文化。

——孙云浩

编辑:慧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