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作文范文(2023中考备考Ⅰ主题昨天今天明天范文永不熄灭的火种导写)

主题:昨天、今天和明天

2023中考作文范文(2023中考备考Ⅰ主题昨天今天明天范文永不熄灭的火种导写)(1)

更多高考中考小升初作文预测范文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曾国藩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读了以上两句话,你有什么感触?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解析】

文题材料由曾国藩和列宁的名言组成。这两则名言看似相互对立,实则是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每个人对待历史应持的态度。曾国藩的话,意味着不沉湎于昔日的风光,也不纠结于过往的得失,而是立足当下,过好今天。而列宁的名言则强调的是人们要铭记历史,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便开展今后的工作。写作构思时,可以重点抓住其中一句话的含义去写,亦可综合两句话的含义展开辩证分析。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立意:

一、忘记过去,立足当下。这是从曾国藩名句的立意考虑的。不为昔日的辉煌而陶醉,不因从前的挫败而颓丧,集中精力,奋斗当下。

二、牢记历史,以史为鉴。这是从列宁名言的含义考虑的。我们只有牢记历史,才能记取经验教训,发扬优良传统,避免重蹈覆辙。

三、牢记经验教训,忘却功过得失,创造美好未来。忘掉使我们骄傲自大的成就,一切从零开始;忘掉让我们颓丧泄气的灾难,未来重振雄风。最关键的,是不迷恋过往,不空想未来,努力奋斗现在。

【佳作展示】

永不熄灭的火种

文/ 苏玮博

漫漫五千年,历经多少风雨沧桑,那颗永远燃烧着的火种——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在岁月的更迭中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步入文明,这份在历史中积淀和融汇的文化瑰宝滋养着华夏民族魂,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像一头雄鸡骄傲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正是因为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凝聚着无数璀璨且不朽的文化和精神,它成就了一个奋发向前的民族,创造了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此等宝贵的精神财富,怎可轻易遗忘与抛弃?

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恐怕一言难尽,起远古,历春秋,及秦汉,经元明,乃至今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岁月中积累、沉淀,战火无法阻挡它的延续,风雨无法停止它的传承。它蕴含着每个朝代的文化精髓,让每一位伟人的智慧流芳于后世。“四大发明”是中华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一笔,让全世界都为之惊叹——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便利的书写材料;印刷术加快了信息与文化的传播;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加速了世界的历史进程。这些伟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心血,是科技与文化的奠基石,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即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这些财富也依然是我们不可缺失的,是我们应该一脉相承的。

在这条永不干涸的精神长河中,总会有那么一些闪亮的明珠,用自己光辉的一生给予后人无限的启迪。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他,心系人民,心系社稷;他,忠贞不渝,宁死不屈。他,屈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出爱国的诗篇,一曲《离骚》向每个中华儿女传达着爱国情怀与报国热血。这样可贵的精神,怎能不值得世人铭记?

我生活在拥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清幽的开元寺,古朴的西街,逼真的老君雕像……各种宗教文化荟萃于这座历史名城,向人们展现丰厚的文化底蕴。我在这样的文化气息中成长着,它熏陶着我的灵魂与心灵,丰富着我的精神世界,同时激励着我在学习生涯中努力奋斗,在成长历程中不懈拼搏。这份博大精深的文化与精神成了我前进的动力,让我坚定自己的理想——传承与发扬那颗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火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人生辉煌的彼岸,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名师导写点评】

一、精准扣题,立意鲜明。本文着眼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核,在由古溯今的过程中,展现出作者不忘过去、憧憬未来的传承信念,将“薪火相传”的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整散结合,长短交错。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灵活生动,诸如“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恐怕一言难尽,起远古,历春秋,及秦汉,经元明,乃至今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岁月中积累、沉淀”之类的佳句俯拾即是,语势激荡,意味绵长。

三、意象丰盈,情感浓郁。本文以“火种”象征生生不息、熊熊燃烧的中华文化和人文精神,使作者跳动的爱国心和沸腾的爱国情有了形象的寄托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