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老了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 那些麻烦父母老了

当父母老了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 那些麻烦父母老了(1)

你遇到的每一个人、看的每一本书,都在对你起作用

“我妈脾气现在特古怪,有时候简直不可理喻”;

“我婆婆特别依赖我老公,一天打N个电话,特别是我俩在一起的时候”;

“我一有事要出去两天,爸爸就会生病,真不知道他是真病还是装病”……

家有“麻烦”老人,令很多朋友苦不堪言,想和他们在一起,让他们晚年享享福,没想到父母几乎颠覆了自己的生活,没照顾好他们,自己也被消耗得不轻。这是当前很多年轻人的家庭现状,又如何改变或解决这样麻烦的局面呢?《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困惑的子女们开启了一个人生导航。

《流金岁月》中一个片段印象深刻:蒋南孙的爸爸炒股赔光了家产,房子都抵押了,还欠了一屁股债。为躲债,他们一家搬进了南孙朋友朱锁锁的租住屋。从来十指不沾春阳水的蒋妈妈下厨做饭菜,而过惯了锦衣玉食、保姆照顾、餐餐细致的蒋奶奶却嫌儿媳妇做的菜“品相”不好,一口也不肯动。

当父母老了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 那些麻烦父母老了(2)

家里遇了难,还如此挑剔,蒋奶奶是不是太矫情了?追剧追到18集发现,这部剧的“麻烦”父母还真多——蒋爸爸自恋、专制又拜金,谢宏祖的妈妈控制、强势、又冷漠,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一次南孙和小姨对话中,发现蒋南孙的妈妈和小姨也是因为受不了父母,才一个早早出国,一个早早嫁人。有的父母,他们存在的地方,就是子女的“灾难”现场。

一提“麻烦”父母,很多人会想到“北有谢广坤,南有苏大强”,像这样的“作”爹,摊上一个都不是小事情。《父母老后难相处》这本书告诉我们:“作”的背后都有原因,“麻烦”父母自身更痛苦,但与再“麻烦”的父母相处,都是有解的。结合书的内容和当前比较火的电视剧《流金岁月》里的故事情节,一起来认识父母“麻烦”的原因,找出与他们友好相处的“解”。

什么是“麻烦”父母,有“麻烦”父母的子女,生活什么样?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这本书中,管难相处的父母叫“麻烦父母”。书中列了很多“麻烦”父母的麻烦行为,开头写的那些,多半是父母年老之后才有的行为,而有些父母从年轻开始就难相处。我们相信父母的爱初心都是伟大的,但表现出来却不一定。“麻烦”父母的爱都带有伤害,让人从小到大都想着如何“逃离”。有的要求儿女必须依着他们,和他们在一起不是打压,就是伤害。有人把这种叫“原生家庭的痛”,这种痛苦会跟随一个人一辈子,甚至对他们的婚姻带来影响。

“麻烦”父母会制造“内伤”。朱锁锁在南孙家里借居过一段时间,刚搬进蒋家不久便对南孙说:在你家才待了几天,便体会了你的不易。南孙说,自己已经习惯了,希望以后和男友章安仁能踏实过日子,不再像现在一样。南孙说:“你说怪不怪?我虽然讨厌奶奶重男轻女,却希望自己将来生一个男孩。”锁锁说:“那不是因为你喜欢男孩,而是你怕生一个女儿和你一样受伤害。”锁锁感慨,小时候受过的内伤,一辈子都无法痊愈。

当父母老了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 那些麻烦父母老了(3)

“麻烦”父母的为难,等于多年的隐忍。蒋南孙的“内伤”来自于蒋奶奶和蒋爸爸两个人。蒋奶奶是重男轻女,对南孙的嫌弃从不避讳。她嫌弃南孙不是男孙,每次和爸爸冲突,奶奶不会护着她,反而会冷冷地说:“再宠都是给人家培养的。”南孙委屈,也替妈妈委屈。奶奶嫌弃蒋妈妈也一样,当众指责,从不留情。为了南孙,妈妈靠打麻将打发日子,隐忍了20多年。

“麻烦”父母,让人避之不及。很多父母执着于自身,忽略子女的感受,他们一般不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却会让子女避之不及。蒋爸爸是个“投资迷”,自己不工作,半辈子带全家靠啃老。他把蒋南孙宠成公主,对她又十分粗暴——一言不合就打脸。蒋南孙以爸爸的拜金为耻,拒绝借参加爸爸安排的小提琴沙龙,并毁了小提琴反抗,被爸爸当客人的面掌掴,后忍无可忍搬出了蒋家。在蒋南孙看来,爸爸培养她也是在投资。爸爸让她穿品牌,做很贵的头发,就连让她学拉琴,都不是为了陶冶情操,而是为了让她接触“名流”,去钓“金龟婿”。

蒋爸爸不喜欢南孙的男友章安仁,说他一富穷酸相。而南孙对男友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踏实生活,不搞风险投资。朱锁锁说,南孙找男友的标准不是自己喜欢,而是因为他和爸爸不一样。

说蒋南孙与奶奶、爸爸相处难,富二代空调大王谢嘉茵的儿子谢宏祖就更惨,在他和朱锁锁的婚礼上,听了他对自己的评价,感觉很心酸。

当父母老了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 那些麻烦父母老了(4)

谢宏祖说:“我确实是有点怂,真的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今天。其实,我一直是一个懦弱的人,一个妈宝,一个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却不知道能到哪里去的人。我没有能力,没有梦想,也没有生活,或者说我从来都没有活过。直到我遇见了你,朱锁锁……”在和妈妈相处的事情中,除了和朱锁锁结婚是他自个的决定,其他都不是。谢宏祖从小被妈妈掌握一切,10岁开始穿西装,而他只想穿大裤衩;他的朋友只有小鹤,是因为家里做白事生意的他也没朋友;他娶朱锁锁,母亲坚持要他娶生意伙伴的闺女赵玛琳。谢宏祖的自我,在母亲那里几乎看不到,他是妈宝,更像木偶。

《如果麻烦父母年老难相处》里,蒋爸爸和谢妈妈这一类父母属于严重难相处类型。与这类父母的相处和沟通方法,也是书里的重点。父母年轻时,相处不了可以逃离,但即使伤害再多、影响再大,他们老了能撒手不管吗?肯定不能。年轻时处不了,老了就更不会改变,过去的伤害依然在,固定思维模式也在,再相处只能是继续折磨、相互伤害。对此,看看书里怎么说。

不要跟“麻烦”父母讲道理,不能改变的,要理解、接受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开门见山,直接亮出了与“麻烦”父母的相处的观点:

当父母老了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 那些麻烦父母老了(5)

“绝大多数情况下,父母难相处是终生习性的问题。

若父母的麻烦行为老了才出现,则其消失的机会相对颇高。

你比父母拥有更大的调整空间。”

看到这里不禁有疑问:一辈子的习性与现实情况的冲突,仅靠理解能解决?

人大多数的痛苦来自于自身的感受,理解可以帮你跳出感受,全面认识一个人。

还拿《流金岁月》中蒋奶奶举例。蒋奶奶对朱锁锁说:“他们都嫌我麻烦、难伺候,可我都70多岁了,很多习惯改不掉了。”蒋奶奶,曾经家境殷实,一生衣食无忧。她一直住洋房、吃美餐,生活各种讲究。如果不是儿子“赌”光家产、房产,她可能会优雅到老,享福一辈子。她不肯吃外卖,必须自己做;不用打包盒吃东西,必须用盘子。这些并不是因为挑剔,想难为别人,而是她融入骨髓里的生活习惯。每一个人被改变都是痛苦的,让老人改变更难。

当父母老了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 那些麻烦父母老了(6)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这本书里要“解决”的不是老人的改变,而是子女客观地认识、了解:父母年老了不可能改变,儿女要接受父母存在的问题。

蒋奶奶的处事肯定存在问题。她有家世、有钱财,却没能培养出强儿子。儿子不干工作,一直啃老,她不反对;儿子带着一家啃老,她也无所谓。她把儿子也当“老本”,对儿媳、孙女却当成消费她的人,态度相当不好。当她被“赌”光了家产,儿子也因承受不了压力跳楼,蒋奶奶失去了所有的“老本”,也不得不面临尴尬的养老问题。

处理完蒋爸的丧事,蒋奶奶拿出余下的钱给南孙妈妈,她希望南孙妈妈、南孙她们三人一起生活。但是,南孙妈妈却没接钱。南孙小姨说:“这么多年,你对她们母女并不好,姐姐已经忍了20多年。要让姐姐再为您牺牲以后的时间再为您养老,恐怕亲生儿女也很难做到。”蒋妈妈坚决要走,这钱支持您在养老院的费用,将来钱不够了,自己就算在国外打工、涮盘子也会给她缴上。蒋奶奶自然不愿意,她说:“虽然我对你不好,我从没克扣过你用钱。这些年,你打麻将、买东西,也从来没想过为家里节俭。一家人住在一起,相处不好是一个人的责任吗?”养了儿子一家20多年,又被败光了家产,自己却要在养老院孤独终老,蒋奶奶也不甘心。蒋妈妈不为所动,蒋奶奶最后赌气说:“好,我去”。蒋南孙推门进来说:“我不和你们出国,我要留下来照顾奶奶,大不了我不结婚”。

如果是普通的奶奶,身体好的时候可能还是一个伴,生活上也能帮孙女搭把手,可蒋奶奶什么家务都不会做,还讲究、要求特别多。如果有经济条件还行,蒋南孙爸爸又欠了一屁股债要还。最重要的,挑剔是她一辈子的性格、习惯,而她们之间以往的关系还特糟糕。这对刚毕业不久的蒋南孙,的确是不小的挑战。父母年老了,送养老院,还是牺牲小辈的幸福显然都不妥。

但是,通过这一情节,我们可以看出,跟老人讲道理不是好办法。即使她20年一直做得不对、不好,也无法计较斤两、讲对错,更没办法把她重新塑造,也许最好的办法只有——无条件接受。蒋南孙妈妈自觉得委屈了20多年,一直忍气吞声,但蒋奶奶说的话,在道理上似乎也没错。我对你不好,你也没为家做什么。两个人相处不好,其实不是一个人的原因。

像书里讲的:“面对难相处的父母,讲再多道理都不一定有用。其实,父母需要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解决”。

学会理解,“麻烦”父母再也伤不到你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中,像蒋奶奶、蒋爸爸、谢嘉茵这些父母都有很严重的问题,比如:自恋、控制、依赖、冷漠、刻薄、自私等。他们会给家人带来影响,自身却感受不到。解决问题从了解开始,我们用书中的内容来解读“理解”的层次。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格雷丝.勒博与芭芭拉.凯恩,他们都有超过30年的社工临床经验。根据调查问卷测试后问题的严重性,书里把蒋奶奶、蒋爸爸一样的“麻烦”的父母分成了三个等级:难相处父母、中度难相处父母、重度难相处父母,并针对每一类父母给出了应对和沟通的技巧。

书中把这三个等级的父母的情况归纳为:依赖型父母、泼冷水型父母、自恋型父母、控制型父母、自毁型父母、恐惧型父母六类。每一个人不一定就属于一个类型,像蒋奶奶既属于“依赖型”,又有“泼冷水型”父母的特征。她极度依赖别人,又对别人极度挑剔;她可以责难别人,却不允许有人责难她;她爱发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却对与自己相同的人毫不留情地批评。根据书里调查问卷上的问题,对蒋奶奶进行分析,41项麻烦行为中,她占了11项——属于中度难相处类型。她只爱自己理想中的子女,比如她的儿子和不存在的男孙。

把世界看作非黑即白,心理学上称之为“分裂”行为。它与过度依赖一样,其根源是一种被抛弃感。分裂是一种自我防卫,主观者的感受其实比你更糟。

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成长的伤痛,现在的“难缠”就是经历的痕迹。虽然,他们的伤及受伤原因我们不得知、看不到。但是,“即使你再怎么对父母的行为感到难过和无助,也不会比他们自身的感受更糟”——这句话的意思是,“麻烦”父母本身更痛苦,做为子女如果理解他们产生的行为并非主观意识,而是和他们自身经历的痛苦有关,你会对他们更有同理心,而不再反感。

当父母老了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 那些麻烦父母老了(7)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子女,首先必须了解问题并不在某一方。你若只聚焦在父母的问题行为上,而没想到彼此间的关系,便很难走出困境。一般而言,麻烦人物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旁人眼中的形象,反倒经常觉得别人很有问题。”

“也许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曾经不断尝试改变你母亲,坚信只要如此,你们的感情即可升温。也许相反,你是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对父母的任何改变不抱希望,只是万念俱灰地顺从他们所有的要求,或者干脆断绝往来。”

“成年子女可将父母的问题行为归结于背后深层次原因。这层体认绝对有助于改善你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你以崭新的视角去看待父母,你会变得不那么容易生气,并比较有同理心。你会学着不耗费心力去改变父母,而是寻找有建设性的、实际的方式接纳他们。”

理解和接纳他们,让彼此不受伤这是第一个理解层次。

理解“麻烦”父母,还有两个层次

都说“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不喜欢那些“劝人大度”和接受的道理和观点。不过,书里的内容并不空洞,是经验、经历,而不是大道理。

书中说:“别强迫父母迁就你”,可以对父母的要求设定界限,改变回应父母的方式,为自己争取喘息的空间。“失控地对父母发火,那只会伤害彼此,完全无济于事”。

当父母老了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 那些麻烦父母老了(8)

层次二:理解不是百依百顺,那样只会助长对方的依赖,会令照顾的人难以负担。设定界限让帮老人适当调整,为自己争取“喘息”的机会。如果不是儿子捅的“窟窿”太大,蒋奶奶的财产到老都吃不完,不用有任何改变。但没有经济基础,再给她提供以前一样的生活恐怕很难;如果把她打回平民状态,要求她洗衣做家务、粗茶淡饭,也不现实。

家里破产了,蒋奶奶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她感叹:“家里现在只剩下女人了,如果有个男孙就好了。”蒋南孙听了没忍住,她回怼:“让家里变成为这样的不是家里的哪个女人,而是惟一的男人,您的儿子。出面挺我们的也不是章安仁(前男友),而是朱锁锁”。南孙的话在劝蒋奶奶面对现实,走出认识误区。

蒋奶奶对邻居阿婆说出自己的担忧:“不知道孙女靠不靠得住”。蒋南孙说:“有人享福一辈子,但毕竟只是少数,还是普通人多。我是人不是神,有福我们享福,有辛苦也只能迎难而上了。我是您孙女,理应有求必应,但我也不是无所不能,您也不要对我要求太高了。”说归说,南孙决定养她、为她养老送终,这便是最大的安全感。事先说好自己能办哪些事,这也是一种范围限定,防止老人过高期望或无理要求。

理解层次三,理解、满足,帮她调适生活。在对蒋奶奶的照顾上,朱锁锁的做法更贴近于书里的观点:理解、安慰她,尽量提供她需要的,给她慢慢适应、习惯的时间,一定要有弹性。

蒋奶奶的讲究,“平民”的确很难接受。但站在她的角度,她几乎失去了所有——房子、财产、儿子和熟悉的环境,惟一能留下的只有这生活习惯和方式了。对于蒋奶奶的习惯,朱锁锁选择了在接受范围内满足。她为奶奶买了以前常用品牌的床单;帮她准备了一个镜子代替化妆台,满足了基本的习惯需要,对方感觉被在乎、被尊重,相处就容易多了。

当父母老了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 那些麻烦父母老了(9)

蒋南孙外出那段,蒋奶奶的生活都由朱锁锁料理。朱锁锁下班回来很累、很晚,想点外卖。蒋奶奶说,不想吃外卖不卫生,朱锁锁二话不说进厨房。早晨起来朱锁锁一路小跑着拿鸡蛋,又一路狂奔回厨房,一不小心鸡蛋碎了一地。看着她忙碌,蒋奶奶说:“你以后别着急下班,晚了也不要紧,你从国际饭店给我买回些点心就行。”有时候,言语做不到的,行动却可以改变。

“麻烦”老人只是不愿意改变习惯,如果把这个看成是“自私、苛刻”,你会很生气,她本人也生气。如果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给予理解,大部分父母还是能沟通的。

理解,不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而是接纳,有弹性地设定界限,在合理范围内满足——有人说《父母老后难相处》这本书里多是国外的案例和观点,会不会不适合国内的情况,我想说,爱和理解可以分层次,但不分国界。

当父母老了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 那些麻烦父母老了(10)

借用南孙小姨的话:“你不能选择你的出身,你受你父母、受你家庭影响,不可避免的。要从某一个地方出发,开始你的旅程。要往哪里走,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你遇到的每一个人、看过的每一本书、每一部电影,都在对你起作用。”希望这本《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能对更多人起作用,让更多人懂得父母。

“那个嚷着要离开的小孩,后来有没有幸福起来,一定是尝过了苦辣酸甜,最后才肯把委屈解开,所以哭着笑着跌下来爬起来,就像没得到过爱,没有你在或不在的安排,原来遗憾的不能重来。傻傻等谁的关怀,用冷漠找寻依赖,为何人要失去,才会感慨……”

——不要等到失去,才去遗憾和感慨,人生不会再重来。无论父母是一直麻烦,还是年老才变“麻烦”,请不要嫌弃他们,理解他们,改变与他们的沟通方式,找到你们之间相处好的“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