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学如面心语散文(瞭望一根扁担)
“挑扁担进山入村确实累,但路不通,只能挑着走进去。”
“他们喊我一声麦妈妈,这份感情就永远割舍不掉。”
“家里大门钥匙配了几十把,这么多年我一直都不换锁,孩子们什么时候都能回家。”
“我的力量有限,但就想尽可能帮助每一个愿意学习的孩子,因为教育有可能会改变他们的命运。”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曹祎铭
一根窄窄的扁担横在肩头,挑起两个沉沉的编织袋,麦琼方行走于广西深山里的瑶乡壮寨,几十年间挑坏了18根扁担,先后资助出80多位大学生。
为维持生计曾经打过3份工的麦琼方,如今已年逾花甲。她是大家心中热心肠的“扁担姐”,孩子们口中的“麦妈妈”。
一根根扁担压弯了她的肩头,也温热了一颗颗感恩的心。
麦琼方(右)给学生黄丽沄讲解麽乜文化(1月29日摄) 曹祎铭摄/本刊
“能帮上别人一点就去帮”
真正的善良,从来都是发自内心的选择。
在广西百色,只要提起“扁担姐”,大家都会为麦琼方竖起大拇指。
40多年前,麦琼方在百色市人民医院洗衣房当起勤杂工。一位瑶族阿婆的出现,改变了她的生活。
当时,瑶族阿婆住院,无人陪护。得知这一情况后,麦琼方主动照料阿婆,为她送饭,“谁都有父母。我年轻有力气,陪陪老人,有助于她康复。”感恩于麦琼方的照料,病愈后的阿婆主动邀请她到家里做客。
“到了阿婆家,我震惊了。我是农村长大的,但没想到,山寨里还有那么多孩子和老人吃不饱、穿不暖。”初到山寨看到的贫穷景象,令麦琼方至今难忘。从那以后,她留意收集旧衣物,购买食物,打包后送进山里。
当时,山区交通闭塞,麦琼方只能搭车到半路,然后再用扁担挑着衣物送进山寨。
这一挑就是几十年。一次进山途中,麦琼方挑着扁担不慎坠入深沟,腰部受伤,落下了病根。但这也没能阻止她继续挑下去。
几十年挑坏的18根扁担见证着“扁担姐”的付出,送进山的几十吨旧衣服温暖着贫困百姓的心。
如今,麦琼方仍然每隔几周就下次乡。不过,“扁担姐”终于放下了扁担。精准扶贫政策让山寨大变样。“现在,山里通了路,可以开车进山入村给孩子和老人送衣物、食物、学习用品了。”
麦琼方说,如今路通了,山寨里的乡亲们的需求也变了。“以前我给乡亲们送去最多的就是旧衣物,现在我和一起做了10年公益的朋友张金华商量,以后下乡要给乡亲们多送与生产、生活有关的书籍。”
“这把钥匙配给你,这里永远都是你的家”
“这把钥匙配给你,这里永远都是你的家。”每一个从麦琼方家离开的孩子,都会收到麦琼方配好的家门钥匙。
多年来,麦琼方的足迹延伸到广西数十个偏远村屯。她的扁担,不仅给山区群众挑来衣物,也挑起了山里娃的上学梦。
每当遇到孤儿或家庭贫困的失学儿童,麦琼方总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上学,或者干脆把他们带出大山,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养。
百色市中医医院护士林丽艳曾和姐姐一起在麦琼方家住了四五年。“那时,麦妈妈经常到村里给老人送衣服,还收养了一个孤儿,后来也把我们接了出去。”林丽艳说。
麦琼方的家只有80多平方米,家里最多的是床、被褥和碗筷。数十年间,她家先后住过上百人,有孩子也有孤寡老人。
“家里大门钥匙配了几十把,这么多年我一直都不换锁,孩子们什么时候都能回家。”麦琼方说。
林丽艳记得,麦妈妈家最多时住着十几个不同年龄的孩子。“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每天晚上打地铺,吃饭时麦妈妈会蒸一大锅米饭、还炒好几个菜,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
有人曾问麦琼方,你的生活不富裕,为何还要收养这么多孩子?
麦琼方说:“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或孤儿,家境不好。我的力量有限,但想尽可能帮助每一个愿意学习的孩子,因为教育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到麦琼方家的孩子,首先要学会做人。“不学会做人,书读得再好也不行。”麦琼方说,在她家,吃喝拉撒孩子们都要学会自理,大的带小的,学习和生活上都要相互帮助。
2000年,麦琼方收养的孩子中有8人同时考上大学,一大笔学费开支让她和丈夫犯了难。“拿不出这么多钱,又不能让孩子们没学上。”麦琼方说,“那时愁得天天都在哭,后来我们把房产证拿去抵押贷款,才给孩子们交上了学费。”
2005年,麦琼方的丈夫因意外去世。为了支撑起这个家,麦琼方打过3份工补贴家用。“说日子不苦是假的,但是看到孩子们能够读书,就不觉得苦。”麦琼方说,“我很穷,也很富裕。只要孩子们把爱心延伸下去,回馈社会,我就很开心。”
让麦琼方最骄傲也最遗憾的孩子,是孤儿黄俊。高中毕业后,黄俊入伍当兵,为了救掉进冰窟窿的两个孩子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还有一位孤儿曾染上毒瘾,在麦琼方的帮助下改过自新,并考上大学,毕业后加入国家救援队伍,参与了四川雅安地震救援。
这些年来,在麦琼方收养或资助的孩子里,先后有80多人考上了大学,还有的考上了清华、北大等名校。
“他们喊我一声麦妈妈,这份感情就永远割舍不掉。”麦琼方说。
“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面对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广西壮族自治区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麦琼方只是说:“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2019年,麦琼方开启了她的公益新事业。因自幼跟随家人学习当地传统手工艺,麦琼方如今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端午节前后,百色右江流域一带壮族群众缝制麽乜作为吉祥物佩戴。”麦琼方说,麽乜是一种香囊饰物,也是壮族文化的一部分,应该把它传承推广好。
“‘扁担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有趣有料、有吃有穿,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民族文化体验!”每次发朋友圈,她都会配上活动照片。
2020年9月,麦琼方在百色市非遗体验馆组织“麽乜技艺”传承巾帼志愿服务队,利用自身平台开展民族手工艺体验培训,带领队员到村屯开展麽乜手工制作工艺培训,帮助贫困村妇女掌握致富技能、增加收入。
百色市右江区展旺学校校长祝海青说,麦琼方定期到学校传授麽乜文化和制作技艺,很受学生们欢迎。
“我年纪大了,现在关注重心转移到传承非遗文化上来,但做公益、做慈善是我该做的事,永远不会停止。”麦琼方坚定地说。
“我被她的精神所感动,打心底佩服她,会一直和她一起做公益。”麦琼方的老朋友吴春益说,“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是“扁担姐”爱说的话,也是“麦妈妈”最朴实的想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