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为王子却有一个特殊的嗜好(他居然主动放弃王位)
影视剧照
原标题:徽州魂(短篇小说)
一、黑夜,新安江,仁和楼。
微风拂拂,繁星点点。
六州之主,吴王汪世华。
龙冠,龙袍,威武的身影,一双如炬的眼神看着江畔一片片挂着灰黄油脂灯的渔船。
仁和楼的两端,几十名傲然威武的侍卫正在进行禁卫换岗。
“吴王殿下,还没休息?”左丞相汪铁佛在三米远的地方停下来轻声问候。
王转过身来。
“世英他们到长安了吗?”
“我刚收到飞鸽传书,左将军昨日已经到达长安。请殿下放心,他们一路都在认真考察。”汪铁佛毕恭毕敬的回答。
“只有天下太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王意味深长的说。
“殿下以仁义治国是万民之福。”
“当年我们兄弟几人在贪官张么的威逼之下,被迫起义,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幸得先祖在天之灵保佑,仰仗十万将士浴血奋战及百万六州百姓的支持,才有了吴国今天的稳定与繁荣。”王看了看左丞相汪铁佛,见他没有答话,又接着说,“现在中原已定,唐军兵陈江北,十年的修养生息如果就此而破坏,真是于心不忍啊。”
“殿下多虑,唐军远道而来,我军以逸待劳,加上大元帅智勇双全,很快就会击退唐军,让他们不敢小视我吴越子弟。”汪铁佛答道。
“即使我军据长江之险击退唐军,只怕往后战事不断。”王叹了口气。
汪铁佛顺着王的眼光看着城内万家灯火:“当年我们追随殿下南征北战,很快就攻下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地,只要殿下愿意,我们一样可以发兵中原,问鼎天下,让所有百姓都过上这样平静安详而幸福的生活。”
“不可妄谈。”王的眼光让汪铁佛胆颤,“当年孤起兵就是以保境安民为己任,如果再发兵中原,刚刚安定的中原百姓又将卷入战火之中,那就是历史罪人了。况且唐王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武德皇帝雄才大略,其子秦王也英武神明,中原十八路反王都已平定,华夏一统已是必然趋势。如果南北战事不断,到底是为了天下百姓还是自我江山?”
“殿下所言极是,但是中原百姓是否像所说的那样,还得等左将军一路暗访回来后才能定夺。”
“是啊,等等吧。刚安定了数年,孤不希望让六州百姓再回到群雄割据,战火纷争,妻离子散的生活中。”王用右手轻轻抚摸着胡须,似乎又在深思。
“殿下,夜深天凉,您早点安寝,明日还要早朝。微臣告退。”左丞相汪铁佛见王若有所思,就赶紧告退。
“好的,你先回府吧。”王轻轻的摆了摆手,眼光仍然盯着远方的灯火。
影视图片
二、深夜,吴王宫。
王站立在吴国疆域图前沉思。
三岁丧父,随母亲客居舅父家;八岁丧母;九岁放牛;十四岁拜南山和尚罗玄为师,苦练刀剑弓枪;学艺归来后,又随族叔父汪宝欢学排兵布阵。
往事历历在目。
想当年,高祖汪叔举为宋武帝的军司马,曾祖汪泰为梁征北大将军,祖父汪勋明为梁武帝时会稽令、封戴国公,父汪僧滢为陈文帝时休宁令、州长史等职。祖上四代均处于南北朝混战时期,朝廷更替频繁,战火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好不容易隋文帝一统天下,谁知其继位者杨广荒淫无道,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地掀起了反隋高潮,天下从此又进入烽火连天的混战局面。
王转过身来,走到另一面墙前。
吴王剑。
“唰——”剑出鞘。
那年杜伏威在江淮间起义,贪官张么欲起兵响应,但忌讳王阻拦,便派王到箬岭凿山开道,限期完工,好借机诛杀。王知其阴谋,但军令不可违,便率兵日夜开拓。箬岭山险石多,施工遇到重重阻碍,眼看限期快到,还有一大半没有完工。
那天王正在帐内发愁,汪天瑶与程富走进来,汪天瑶扯着嗓子说,“大哥,再过两天就到期限了,看来张么老头真要杀掉我们了。”
“是啊,看来这次凶多吉少啊!”王说。
程富说:“大哥,新安江边有个大山洞,听说住着一位高人,有神力,能测吉凶祸福,预知未来,我们去找他算算如何?”
“以前怎么没有听说呢?真有那么神?”王说。
“我听老人说的,去试试吧。”程富说。
于是,三人换上便装,快马加鞭,一路询问,终于找到了大山洞。山洞旁有三间茅草屋,一个着道袍鹤冠童颜的长者立于石阶前。
“昨晚老道梦见七彩祥云,今日早上喜鹊欢叫,一定有贵人来,贫道就一直在路口等候。三位英雄一路辛苦了。”老道士见到王走来,远远答话。
“老人家好!”王与汪天瑶、程富一起回礼。
“这位英雄,目如日月,口含山河,形如龙,步如虎,乃人中之龙,贵不可言!”老道士对着王说。
“老人家过奖了,在下一介草民,无德无才!”王谦虚一笑。
“贫道不会走眼的。”老道士微笑着看着王,“近日夜观天象,紫微星异动,吴越境内将出圣主。”
老道士说完就做了个请的姿势,王也赶紧做了个请的姿势。随后两人并肩走上石阶。
汪天瑶和程富听老道士这样一说,弄得云里雾里,不知道何意,只得紧随其后。
走到洞口,老道士停下脚步。
“贫道有一事相求,不知这位英雄可否帮忙?”老道士看着王。
“老人家有何吩咐?尽管说来听听。”王含笑而答。
“这山洞中有一古剑,为先祖所传,贫道手无缚鸡之力,英雄可否帮我取出?”老道士指着山洞说。
王一看这山洞,自然天成,洞口不大,但里面光线非常好,想是还有洞口直通山上。
“愿意一试!”王充满好奇。
“请!”老道士说完就领路在前,王一行紧随其后。
真是千年古洞,里面石笋林立,各种造型,鬼斧神工。山洞上方有十几个小洞直通山上,光线充足。
老道士在洞里一面石壁前停下,扯下一块素布。
剑直插入石壁,石壁上只露出一把剑柄,一看剑柄就知,定是天下名剑,有上千年历史。刚才的素布肯定是老道士故意盖在剑柄之上,以防灰尘。
“老人家,您要我大哥帮您拔出此剑?!”汪天瑶一看剑入石壁,非一般人所为,抢着答话。
“正是!”老道士答道。
王立于石壁前,看着这剑,有一种亲切感。
“这有何难,剑能插进去,拔出来还不容易?”程富也接着说。
“看两位英雄武功盖世,要不你们先试试?”老道士半开玩笑的说。
“天瑶兄弟武艺超群,你帮老人家拔出此剑。”王微笑着对汪天瑶说。
结果汪天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把剑拔出一丝。程富也去试了,还是不行。仿佛这剑就是生在这石壁上一样。
“还是让这位英雄来试试吧。”老道士捋着白花花的胡子,微笑着说。
王伸出右手刚放到剑柄上,忽然晴天惊雷,古剑瞬间光芒四射,顺手而出。
“贫道叩拜圣主!”老道士两眼一亮,忙对着王跪拜。
“老人家,为何行此大礼?”王对瞬间发生的一幕惊讶。
汪天瑶与程富两人也被眼前发生的事情惊呆了。
“圣主,您可知此剑来历?!”老道士站起来说。
王细看此剑,剑身、剑尖、剑锋、剑末、剑脊、剑刃、剑格、剑柄、剑首,无一处不透着一股霸气。天下名剑。
见三位英雄都没说话,老道就开始介绍。
“这就是当年吴王夫差使用的吴王剑,也是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的干将。”
“啊?!干将?!”三位英雄惊讶。
“没错。”老道开始介绍,“就是当年铸剑名师干将莫邪夫妻共同铸造的‘干将’。当时干将铸剑时,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为了干将不被吴王所杀,莫邪跳入炉中为引子,以自己的生命为干将铸成了雌雄双剑,被命名为‘干将莫邪’。随后干将只把‘干将’剑献给吴王。从此‘干将’成为历代吴王持有的兵器,也被称为‘吴王剑’。就是圣主手里拿的剑。”
“哪另一把莫邪剑呢?”汪天瑶打断老道的话。
“莫邪剑经过波折最后落在了越王手里,成为历代越王的兵器,也被称为越王剑。干将莫邪本是感情至深的夫妻,雌雄双剑是不能分的。但是两国为了领土私欲,连年战争,致两地百姓于水火之中,两剑从此不能合一。”
“最后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分别拥有两剑,战火加剧,越国在勾践的十年卧薪尝胆后最终战败吴国,吴王夫差兵败后逃亡此洞,回顾自己生活奢华无度,对外穷兵黩武,明白战争不光给位居王权的人带来灾难,更重要的是让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他在自杀前,带着悔恨把此剑埋入石壁,许下‘能为吴越两地带来千年太平者获此剑!’的心愿。”
“在吴王夫差埋入此剑的同时,越王勾践持有的‘莫邪’化为一缕青烟从此消失。”
说到这里,老道的眼神略带遗憾。
“从那以后此剑再也没有被人拔出来过?老人家您与吴王夫差是什么关系?”王细问。
“贫道先祖是吴王夫差的近卫总管,当年就是先祖与吴王夫差一路逃亡至此。先祖感悟吴王临终前埋剑心愿,就要求我们历代后辈在此等候能为吴越两地带来千年太平的圣主出现。近千年,来了不少英雄好汉,都没有拔出此剑。东汉末年,龙骧将军汪文和在此剑前静思三日三夜后,说了一句‘我子孙必得此剑’。今日,圣主终于出现了!”老道说完再拜。王忙扶起老道。龙骧将军汪文和为王先祖,当时为会稽令,镇守吴越一带。
“圣主,当今天子荒淫无道,黎庶百姓饥寒交迫,白骨盈野,饿尸遍地,已经是干戈扰攘,盗贼蜂起。十八路反王,六十四处尘烟,齐举亡隋义旗。圣主乃贵胄后裔,今日得吴王剑,应当干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以立身扬名于天下,荫庇子孙于万世,拯救天下黎庶于水火之中。”
老者的言语让王热血沸腾,这是王久埋在心中的愿望,王素有包揽四海之志,深藏经略天下之心。大丈夫当顶天立地,流芳百世!
“圣主,您来的目的,我能预知一二,一切均有天意安排,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不必担忧。潜龙在渊,风云际会之时,定会一飞冲天!”老道士意味深长的说。
王回营后,当晚狂风大雨,电闪雷鸣,直到凌晨方才停止。
“报告将军,昨夜大雨,山洪爆发,打通了箬岭山道。”王昨晚为老者的话,彻夜难眠,刚准备合眼休息一下,就有官兵来报。
当王带着疑惑走到山前时,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一切。
随后王立即回城汇报喜讯,没想到贪官张么恼羞成怒坚持要杀王,引起众怒。将士们在汪天瑶的带领下冲进歙州府杀掉张么,拥立王为歙州刺史。
王在危难时期获得吴王剑,转危为安,因祸得福。此后以仁德与武功先后获得宣、杭、睦、婺、饶,成为吴越六州之主。最后在十万将士的支持下,建吴称王。从此吴国境内不见兵革,政清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百姓称王为“太平之主”。
不愧是天下名剑,王用手轻轻的抚摸着剑身,难道这就是天命所归?吴越千年太平真取决于我汪世华?战争不能再发生了,如果我以十万大军能保吴越六州一时太平,那么我的王位继承人能否一样保六州太平?能一战而定千年么?
王思索着,殿内的烛光明亮而又觉得迷茫。
徽州府衙
三、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新安江的渔船悠闲的游弋在晨雾中。
歙州,集市,人来人往,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熟人见面作揖鞠躬,互致问候;商家高声叫卖,热闹非凡;似乎战争离他们多么遥远。
驿道两侧碧草茵茵,杨柳依依,苍山逶迤,渠水淙淙,一快骑向歙州城飞驰而去,骑在马上的是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
勤政殿。辰时初。
文武百官正在叩拜圣主吴王汪世华。
“众爱卿,今日有本可奏?”王端坐在龙椅上。
左丞相汪铁佛出列上奏:“启禀殿下,渔梁镇十年来最大的集贸已在此时开市,来自各地的商贾有上千家,预计参加贸易的不低于百万人次。有不少商贾来自中原及海外,他们拿着皮毛、瓷器、珠宝、茶叶、山货、马匹、铁器等各种物品前来交换,他们都想借此来沐浴吴王仁德。”
“这是我们吴国的一大盛事,早朝后,孤与众爱卿前往渔梁镇集市,与民同乐!”王兴奋的说。
“吾王英明,千岁,千岁,千千岁!”文武大臣一齐叩拜,几日前负责吴国财政税务的鲍安国和渔梁镇地方官就奏请吴王前往集市,让天下商贾及黎民百姓一睹吴王天威。今日王在大殿之上金口玉言,让文武百官诚惶诚恐。
“众爱卿平身!”
“启禀殿下,关于汪王庙之事,微臣已调查清楚,都是当地百姓感化王恩,自愿筹资为殿下建的生祠,一是想借吴王天威祈祷国泰民安;二是想以进献香烛让佛祖菩萨保佑吴王身体健康,永葆吴国太平。微臣下令要强行拆毁祠堂,遭到当地百姓强烈反对,并派来代表请求吴王殿下下旨赦免。” 婺州长史汪铁彪出列上奏。
“建设生祠有伤风气,孤有何德何能居祠堂而受万民香火祭拜呢?!宣代表进来问话。”王右手微捋美髯。
“宣!”
“宣婺州百姓代表觐见!”
“草民钱鼎叩见吴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一长者,刚跨进大殿就跪拜在地,三拜九叩。
“老人家,免礼!”王说。
钱鼎,六十多岁,为地方乡绅,曾在前朝为官,因看不惯朝政腐败,以病为由退居乡下,在当地多有威望。
“老人家,您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孤想听听您的解释。”王亲切的看着钱鼎。
“殿下,修建王庙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们周围几个村庄代表聚集在一起商议,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全都是托吴王殿下的福。自殿下统领吴越六州,建吴称王以来,让山越各族与中原外迁民族融合,排除矛盾,和睦共处;提倡教育,由朝廷给钱开设学堂,让各乡村小孩免费读书识字,懂礼仪知廉耻;建立军田制,不让百姓负担军粮供给,十万大军自给自足,闲时农耕,战时杀敌;提倡商业贸易,让百姓把农林渔多余产品拿出来交易,提高经济收入。数年来,吴国境内一派太平景象,我们有感王恩,特意建立王庙,塑殿下金身,供奉殿下,祈祷殿下万寿无疆,永葆吴越太平;同时周围百姓驱邪治病生子等都前往王庙烧香许愿,殿下菩萨心肠,有求必应,很是灵验,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方圆数百里,大家都知道这事情了。王庙香客如流,香火不绝。更有甚者,在自己厅堂中悬挂殿下神像,每日烧香叩头。”
钱鼎恭恭敬敬的答道。
“前段时间,县令要我们拆毁王庙,我们当然反对,修建王庙只是我们尽一份吴国子民的忠诚,我们是感恩殿下。我们无福到王宫来一睹吴王神威,难道不允许大家到王庙里去叩拜吗?”
钱鼎含泪跪在地上。
“殿下,草民年岁已高,年幼时战争夺去了父母,留下我一个人吃百家饭长大,幸逢文帝一统天下,才读书结婚生子。谁知才过二十余年,杨广昏君临朝,荒淫无度,横征暴敛,倒行逆施,民不聊生,各地豪杰起义,战争不断,百姓又回到了战火之中。而殿下您以保境安民为己任,统御六州后,不再陈兵向北与天下英雄争夺城池,而让百姓休养生息,远离战火。我们为自己能生活在吴国而感到自豪,以做吴王殿下您的子民而感到荣幸。”
“王庙之事,恳请殿下能开恩赦免,让我们以王庙的香火祈祷吴国的长治久安吧。殿下,在我们心目中,您就是吴国的太阳,是活菩萨。殿下,草民代表周边近万村民给您叩头了。”
钱鼎边哭泣边叩头。
“殿下,王庙并非制外之物,它只是百姓对殿下的忠诚,也是当地村民的一种精神寄托。恳请殿下开恩。”左丞相汪铁佛出列跪在地上替钱鼎求情。
“臣复议,请殿下开恩。”全体文武大臣都跪求下来一起求情。
王没想到事情是这样发展,只得说:“都起来吧,老人家,难为百姓们了,这事就到此为止吧,下不为例!”
“谢殿下!”全朝大臣及钱鼎又都跪下。
“捷报——捷报——捷报——”
王正在殿上向钱鼎了解当地生活情况,殿外传来军情。
从战场上快马加鞭送捷报的士兵跨进大殿,就跪在地上,“殿下,奉大元帅令,呈捷报”。
一听捷报,君臣脸上都挂上欢庆的笑容。
“念!”王传令。
士兵把捷报举过头顶,汪铁佛接过,展开念道。
“启禀殿下,臣已拒唐军于江北,灭敌五万。兵马大元帅汪天瑶。”
“天瑶,虎将也!”王兴奋得从王座上站起来。
“恭喜殿下!”群臣再拜。
“领兵三万对抗十万唐军,居然如此神速的灭敌五万,拒唐军于江北。天瑶,吴国之福!”王兴高采烈。
“殿下,看来唐军并非传说中那么勇猛。”太尉程富说道,“这一战,唐军从此不敢小觑我吴国。”
“这次是杜伏威带兵作战,这家伙刚降李唐,被李渊封为东南道行军总管,仗着背后有百万唐军,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也想乘机一报当年殿下不愿意追随他的旧账。”汪铁佛说道,“何况殿下稳居吴越六州,兵强马壮,一直是他的心腹之患。”
“没错。”王说道,“天下三股最强大的势力,李密为首的瓦岗军,窦建德的河北义军,盘踞江淮自称楚帝的杜伏威,都已经被李唐消灭或收服,唐军的势力不可小视,只能说我们打败了杜伏威,还不能说打败唐军。”
“殿下所言极是。”程富说道。
“今天早朝就先议到这里,稍休片刻,大家前往渔梁镇。”王见程富还有话要说,就忙打断。
影视剧照
四、渔梁镇,渔梁坝
“殿下如果骑马去,臣妾也随殿下骑马。”吴王妃钱英说道。
“政务繁忙,孤已经好久没有骑马了,真想我的越影啊!”王笑而答道。
站在“越影”面前,王思绪万千。
记得当年攻打宣城,为出奇兵一举拿下旌阳关,经尘岭走一条古驿大道,百里之遥,山上水源奇缺,时当盛夏,骄阳似火。行军将士个个汗如雨下,气喘嘘嘘,所带之水,早已喝光,唇焦口燥,干渴难忍。正在疲乏之极时,王见远处松树下居然有一匹灰黑色骏马在悠闲吃草。见到王居然昂首欢叫,王惊喜万分,一眼就看出这绝对是世间少有的名驹,王一跃骑上去,马立即飞驰而去,如掠影一般,很快又飞驰而回。
王看到松树下青草翠翠,就知道其下必有泉水,于是拔出宝剑往地上一戳,一股甘泉涌将而出。众将士无不欢悦。王兴奋的说,天赐我甘泉和骏马,我必攻下宣城!
后来王骑着这匹灰黑色骏马如狂风掠影般拿下宣城,在凯旋回歙州后,钱英见到王新得的骏马,甚是欢喜,说,“当年周穆王有八骏:绝地,足不践土;翻羽,行越飞禽;奔宵,野行万里;越影,逐日而行;逾辉,毛色炳耀;超光,一形十影;腾雾,乘云而奔;挟翼,身有肉翅。将军此马迎日而来,何不就叫它越影呢?”
王一听,忙点头赞许说:“夫人,说得对,我当时攻打宣城时,就是逐日而行,此马灰黑色,此乃吴越之地,叫越影是最合适不过了!”
“只是不知,如此名贵之马,怎么会在山林之中出现呢?令人不解!”钱英说。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越影”原来是隋炀帝圈养在皇宫内苑的名驹,隋炀帝向来喜欢鹰和马,他几乎收藏了天下所有的名马,这匹马是在隋炀帝被杀后,流落到民间的;他另一匹名叫“什伐赤”的名驹,后来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坐骑。
吴王抚摸着“越影”的鬃毛,“越影”用头不停的轻轻碰撞它的主人,他们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攻城略地、南征北战的岁月。
囊括六州时,“越影”与自己前后三年有余,大小战争不计其数。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出生入死。战场上,风云瞬息万变,生死胜负常决于呼吸之间,是自己驾驭“越影”身先士卒,率领将士们与自己同心协力,浴血奋战。使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把多年来苦心研习的兵法战略、指挥艺术、临战作风和英雄气概,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让自己集运筹帷幄的三军统帅和冲锋陷阵的神勇战将于一身。
“殿下,您看,您主持修建的渔梁坝,真是造福千秋!”吴王妃与王并骑在马上,前面有二十名校尉开路,后面文武大臣骑马跟随。
王笑而不答。
左丞相汪铁佛见机上前说:“渔梁坝,早就被人们称赞为吴国的都江堰,这万亩良田能有如此好的收成,全都是因为殿下修建了渔梁坝。”
“没错,如果没有渔梁坝,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么繁荣的渔梁镇,也就不会有天下商贾云集渔梁镇的盛事。”吴王妃说道。
当年新安江,江宽水急,王在此堆石筑坝,上游商贾乘舟而下,经过此处时,必须停船卸货,再到坝的下方装货出发,如此搬运,时间一久,加上商贾来往密集,很自然的就在渔梁坝旁边兴起了客栈、茶馆、仓库等,鲍安国素有商贸头脑,就奏请吴王在此建立渔梁镇,开市交易,成为上下游货物的中转站,成为吴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王站在渔梁坝上,看着商贾云集的渔梁镇和万亩良田,心情喜悦而又惆怅,如果再发生战争,这里会是什么样子呢?
渔梁坝
五、吴王宫,酉时中。
吴王、左丞相汪铁佛、太尉程富、饶州太守严文、饶州长史汪铁秩、婺州长史汪铁彪、睦州长史李龙、杭州太守钱仕、前锋将军兼花山营总管任贵等吴国决策层。
“虽然天瑶已拒杜伏威于江北,但是李靖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准备顺江而下,攻占江陵,平定我们西边的梁国。”王分析了一下当前形势,“如果梁国兵败,唐军就会趁胜顺江东下,我担心的不是战争的胜败,而是吴国近百万子民的安危。今天坐在这里的都是并肩作战的兄弟,没有君臣之别,大家畅所欲言。”
“既然殿下讲了,那我就谈谈我的看法。”太尉程富抢先发言,“李靖虽然拥有三十万大军在江陵以上,但是他现在久攻萧铣不下,难以分兵顺江而下,唐军南下其它各路军马也被萧铣牵制,即使攻下江陵,也得数月,且萧铣兵强马壮,以逸待劳,胜负难说。我以为应该乘机出兵江北,灭掉杜伏威。”
“杜伏威其实并不可怕,留他在江北,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难道想拒狼而引虎么?更何况他与辅公祏素来不和,他们内乱也不会太远。”汪铁佛提出自己的看法。
“铁佛说得不无道理,杜伏威与我们前后大小十余战,他是每战必败,我奇怪的是李世民麾下的另外几路兵马为什么也不开进?他们不可能坐山观虎斗,这不是李世民的风格。难道真与房玄龄来信所说,希望与我们共同匡扶中华!”王疑惑。
“虽然李渊称帝快四年了,但是其政权一直危机四伏,一些被消灭的义军随时死灰复燃,北边的突厥,西域吐蕃、高昌等诸国,西南方的云桂湘粤等地,及我们吴越地区,任何一个政权对他来说都是威胁。”太尉程富从整个华夏各路政权势力去分析李唐王朝。
前锋将军兼花山营总管任贵接过话题说:“现在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统帅李唐兵马,到处灭火。不过从其能力来看,确实是千年少有的用兵奇才,文韬武略,百战百胜,有摧枯拉朽之势。其秦王府囊括了当今天下一流文臣武将,夺取天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杨广昏君当年梦见洪水滔天,淹没都城长安,冲毁殿宇屋舍,唯城头三棵李树傲然挺立,安然无恙,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现在李渊称帝长安,相对来说政权还是比较稳定,各路义军相继被灭,或归顺,黎民百姓也对李唐政权非常看好。可能真有天意之说?!”
“什么天意?数年前,如果大哥引兵向北,逐鹿中原,谁为长安之主还不一定呢。”汪天彪对任贵的意见非常反感,“洪水滔天就表示是李渊的渊了?难道不可以是汪洋大海的汪?李树并不一定就表示姓李,硕果累累难道不可以是指华么?当年杨广昏君错杀李浑和李洪,说不定大家都认为李渊应该一统天下也是错的!”
“不可妄语。”王淡淡的说道,“天下是天下人的,不是姓李的,也不是姓汪的。王道霸业,为的不应该是个人名利,而是天下黎民百姓。”
王见大家没有说话,接着说道:“谁掌管天下神器,并不重要,只要能让吴越六州百姓安居乐业,歌舞升平,能比我汪世华更能给百姓带来福祉,我愿意归顺。但是谁扰乱了六州百姓的安定生活,逼着大家重新拿起干戈,那么我十万大军会与其血战到底!”
“没错,大哥是以保境安民为己任,荣华富贵对我们来说固然重要,但是与上百万吴越百姓的性命来比,孰重孰轻,我们还是明白的。”汪铁佛复应。
“任贵,花山营近日操练得如何?”王突然问花山营总管任贵。
“请大哥放心,我们每日都认真训练,没有半点松懈。”任贵赶紧回答。
“那就好,天瑶对您花山营调去的三千甲士是赞许有嘉。”王很满意的说,“花山营是我们的精锐之师,也是我们出奇制胜的利剑。在关键时刻,要以一敌十,以一敌百。”
“我们一定会努力的。请大哥放心。”任贵说道。
花山营驻扎在歙州城西北方二十里远的花山窟内,王建吴称王后,受世外高人指点,在花山一带凿石窟,隐藏精兵和囤积军粮。花山一带临靠新安江,运输士兵和粮草非常方便,同时又非常隐蔽。王接受历史教训,自古战争与其说是人的战争,还不如说是粮草之战,多少次战争不都是本来取胜的一方,后来由于粮草供给不足,而兵败。如果把粮草藏入石窟之中,就根本不用担心火烧粮草,又受石窟温度的影响,能常年储存。如果战争需要,就可通过舟船顺着新安江快速运输到前方。
王通过高人指点,采用最先进的凿掘技术,在花山一带连凿三十六个大石窟,一用石窟囤积粮草,二让保护粮草的士兵在石窟内进行严格的格斗训练,随着后来的发展,花山营成为拥有两万名以一敌百的精锐之师,无王的虎符谁也调动不了,即使是花山营的总管任贵,也只有管理权,无军队调动权,花山方圆五华里都禁止行人进入,士兵们离开花山营地都需要王的虎符才行。每次重要战役,都会从中间抽调部分士兵作为进攻的主力。
负责帮助王凿掘石窟的高人,从何方来到何方去,都无人知道,连王自己也不知道,那么艰巨的凿掘工程,在高人的指点下,坚硬的石头居然如泥土一般容易凿掘,实在是令人惊叹。高人是使用了什么手法让石头变得如此松脆,一直是个谜。王也没有问。而那些凿出来的石块分别装船后顺江运送到各州县,用来修建城池、堤坝和一些军事要塞,一举两得。
“具体是和是战,等世荣回来后再定”。王看着各位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坚定的说道,“我们要有两手准备,不能让吴越十年的太平毁于一旦!”
“程富,明天你陪我去花山营视察。”王见大家都看着他,用坚定的眼神看着程富说道。
“是!大哥!”程富忙点头。
徽州老街
六、“这是李世民的亲笔信,你看看。”王把一份信函递给汪铁佛。
汪铁佛看后,递给王。
“李世民果然不愧为英雄人物,能有如此远见,可谓是古往今来也是难得。”汪铁佛对王说道。
“没错,当初李世民就命令杜伏威不可向我们用兵,他说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难得有吴越的太平,吴王将是历史上所有执政者的楷模,肯定会支持华夏一统,四海归一。”刚从长安回来的左将军汪世英来不及回府休息,就直接来面见吴王。
汪世英接着说道:“我一路暗访,所见所闻确实能证明李渊是位明主,长安都城、州府、乡村治安井然有序,有些州府居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李渊在登基近四年时间就能把一些地方治理成这样,不得不仰视其治国之能。”
“在回程的路上,我特意绕道去拜访了正在行军途中的李世民,他的华夏一统,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想法与殿下的思路一样,心里装的都是天下百姓。他非常钦佩殿下治理吴国的理念,他说希望天下一统后,吴越六州的治理就是整个中原的榜样,愿意与殿下共同为匡扶中华而励精图治。”
“只是,我对李世民的未来不敢断言。”汪世英说道这里突然停顿下来,看着王和周围重要的文臣武将。
“说说你的看法。”王说道。
“主要是担心李唐是否会走隋朝的老路。李世民被李渊封为天策府上将军,统领全国兵马,各路兵马总管基本上都出自秦王府;而整个大唐朝廷重要文臣鸿儒也对秦王是钦佩有加。太原起义,是他说动李渊的;攻打长安,是由他亲自指挥的;攻占洛阳等其他大型战争都是由他一手策划和指挥,可以说李唐的江山基本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渊归天后,他会拱手把自己浴血奋战的大好河山送给太子李建成?”汪世荣说道这里,就看着汪铁佛。
汪铁佛若有所思的说:“左将军的顾虑是对的,当年杨广就是统领天下兵马,攻城略地,立下汗马功劳,天下太平后,他使用计谋让文帝废掉太子并杀害,后又残忍的杀死文帝;再往远点去看,秦朝也是如此,秦始皇何其伟大,二世胡亥不也是杀死兄长扶苏而篡位的么?”
“现在大唐也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即使李世民无谋取帝位的野心,只怕他下面的文臣武将不会罢休。嗣君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万一李世民是第二个胡亥杨广,那么天下又要乱了。”汪铁佛略有担忧的说道。
“李世民是否与李建成争夺帝位,我认为这是不可置疑的,据我了解,凭李建成的心胸他即使称帝也不会容下李世民,因为李世民的威望对李建成来说就是威胁,两个之间的斗争是必然的。”汪世英接着说道,“只是谁胜谁负就难说。”
“我认为胜利者应该是李世民,今年他领军攻打洛阳时,就可以看出,其绝不会屈为人臣,他在攻下洛阳后,所有金银财宝全部奖赏给将士们,并广交豪杰之士,布施仁政,深得民心。”王突然说道,“即使没有手下那些文臣武将鼓惑他窥视帝位,他为了天下百姓也会去争取。”
“殿下分析得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李世民也不会像西楚霸王那样沽名钓誉。”汪铁佛说道,“如果李世民南面称帝,能否重滔杨广后尘,最主要的是看其身边的群臣,他的十八学士非等闲之辈,定为辅佐他治理好国家。”
汪铁佛看着王接着说:“如果殿下归顺李唐,定是李唐的擎天柱,像我们先祖周公姬旦一样辅朝政,让整个华夏都像吴越一样政清人和。”
王听后淡淡一笑:“如果将来李世民称帝,有十八学士辅佐,天下一定治理得比我要强百倍,有前车之鉴,他们肯定会吸取教训的。我还是留在吴越做一个平民百姓,垂钓于新安江,何其悠哉。”
“殿下说得对,归顺李唐后,殿下留在吴越比在长安要好很多,退一万步说,如果李唐真的二世而亡,殿下仍可高举义旗,安定六州。”汪铁佛微微点头。
“如果李渊下旨让殿下去长安供职又如何?”汪世英问道。
“我认为,可以先与李世民沟通,就说殿下愿意解甲归田,不问政事,要他把消息传达给李渊,虽然各地义军归顺后又反叛,但是我相信李世民应该会理解殿下的深意,他也相信殿下心中装的是六州百姓而不是吴王宝座。”汪铁佛分析道,“如果李渊执意要下旨让殿下进京供职,我建议可以去,但最好辞官不就。”
“丞相说得对,殿下如果进京供职,加上手握吴越十万将士,定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取对象,那样殿下就会卷入两者权力争夺,可能会带来不便。”太尉程富说道,“如果闲居长安,不问政事,倒是上策。”
“李世民不管是文取还是武夺,他都会赢,我帮他也只是锦上添花。我需要的是吴越太平,而不是去做夺位的功臣。”王说道,“不管我身处何方,你们切记,吴越太平为第一要务。”
“一切遵循殿下旨意。”汪铁佛、程富、任贵、鲍安国和汪世荣等一齐应许。
“上奏时我就称汪华既可,给李世民回信函时也称汪华,他会明白我的意思。”王说道。
“殿下用心良苦,凭李世民的聪睿,他一定明白。”汪铁佛会心一笑。
“日月既出,爝火将熄。”王对汪世荣说,“世英,你与李世民的使者多沟通,我们尽快上表。”
“是,殿下。”
数日后,左丞相汪铁佛在汪世英护卫下,携带王亲笔书写的上表书和吴越户籍、将士、土地及库银等相关账目前往长安。
影视剧照
故事主角介绍汪华:出生于歙州歙县登源里(今徽州绩溪),隋末时期割据江南六州的首领,天下大乱之际,为保境安民,率兵统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婺州和睦州,即当今安徽以南、浙江西部、江西东部等一带,拥兵十万,建立吴国,称吴王;先后治理十余年,促进山越族与中原世族的民族融合,提倡农业水利,倡导商贸,大力发展教育,六州境内不见兵革,政清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为了避免百姓重滔战火,于武德四年主动弃王归唐,为华夏一统做出了巨大贡献,被李渊授予上柱国、封越国公、歙州刺史、总持六州军政;后召至长安,于贞观二年被李世民授予执掌长安禁军;李世民征辽时,被授予九宫留守,与宰相房玄龄共辅朝政;贞观二十三年病逝于长安,谥号“忠烈”,后归葬于安徽省歙县云岚山。
自唐至清,唐玄宗、宋徽宗、忽必烈、朱元璋、乾隆等,历代帝王多次下诏,把他做为忠君爱国、勤政安民、始终维护华夏统一的典范来;李纲、赵普、苏辙、朱熹、岳飞、文天祥等,历朝文臣武将赋诗题词,把他作为千秋楷模来赞颂;当今徽学专家赞其为“古徽州第一伟人”、“古徽州人文初祖”;江南六州百姓奉其为神,喻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太平之主”,建祠立庙七十余座,四时祭祀,千年不辍。
《徽州魂》:讲述汪华传奇人生
作者介绍:汪鑫,实力派青年作家、编剧、制片人,1981年出生,湖南邵阳人,现居北京,中文专业,先后在大型出版社和报社从事编辑、策划和运营管理工作,现为北京中影天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喜欢诗词歌赋,钟情于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推敲和研究,创作作品多部。完成小说有:青春文学《堕落的天堂》、历史系列小说《徽州魂之建吴称王》和《徽州魂之率土归唐》、都市文学《合羽恋》、古代武侠《吴王令》和《宝庆传奇》等;创作剧本《徽州魂》(纪录电影)、《一代名角洪雪飞》(纪录电影),并担任制片人。
青年作家网 http://qnzj365
作品发表、版权保护、图书出版、影视改编、作者访谈、征稿消息,尽在青年作家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