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巴是哪个电影(那你知道香港的)
【高能E蓓子】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此文为高能E蓓子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载请后台联系,但欢迎你们转发到朋友圈。
大概是从星爷的《西游降魔篇》开始,春节档的市场被彻底打开。
影院秒变春运现场,只要跨进去半步,就不用自己发力站在地上了。
也是因为周星驰,春节档成了“奇幻”和“喜剧”的天下。每年这时候都少不了这两种类型的片子过来霸屏。
创了N多票房记录的美人鱼也是
今年派出的选手是《女儿国》和《捉妖记2》。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梁朝伟和吴君如,《捉妖记2》总有种港片的感觉:有点混不吝的搞笑,还有些天马行空。
从剧本上来看,它也是很标准的港式剧本。没有那么多的曲折与悬念,但是小桥段又很有吸引力,从头到尾花式卖萌是不变的主题。
故事也是不那么复杂扭曲的“合家欢”,所以明明是演技派影帝梁朝伟主演,影厅里还是有数不清的小朋友……
大家其实都是冲着胡巴来的
但对于习惯了港片叙事的人来说,我们关心的往往不是剧本是否工整或巧妙,而是它的世界观。
比如《倩女幽魂》系列故事方面或许逻辑欠奉,但世界观实在雄奇
也就是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嬉笑打闹之下,究竟有着怎样的奇思妙想。
对于《捉妖记2》来说,毫无疑问的就是人与妖的冲突与共存。
在这样的世界里,天地分为两种生灵,人和妖。
人有人界,妖有妖界,双方有个隐秘的通道可以互相来往,于是人界便有了捉妖师。
这个设定简直充满童趣有没有?
总让我们想起小时候学的那些诸如《桃花源记》的课文,曲径通幽处,到底藏着些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看《捉妖记2》也可以很有乐趣。
比如笨笨,究竟是什么原因离开家乡跑到人界?又为什么这么死心塌地地跟着屠四谷?
很明显,虽然故事发生在人界,但背景所呈现的妖界是混乱不堪的,它似乎有一种乐园被波及的隐喻。
这似乎是香港电影的共通处:再混乱的电影你都能看出一些隐喻来。
所以香港电影里多出现妖人并行的情况,而且还曾一度成为了传统。
原来香港的“妖怪电影”是这样传承的……
香港电影是有着妖兽传统的,我们大家熟知的徐克属于后来者。
或许是文化传统,又或许是早年大家看电影都是看个新鲜,所以香港电影是从奇幻起家的。
且不说那些本来就神神叨叨的诸如《如来神掌》《火烧红莲寺》之类的武侠神怪片,光是一个“孙悟空闹香港”的系列就拍了许多部。
第一部讲的是猪八戒打破宝镜逃到现代香港,唐僧三人前往寻找的故事……
你看得出以上是师徒四人中的谁和谁吗?
一直到后来邵氏学习日美,拍了些《哪吒》之类的“梦幻片”,都是取材于古典名著里的人神之战。
关于地球上的人与妖的电影,则要从《聊斋》说起。
1987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叫做《聊斋》的电视剧,这部剧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意义重大。从中国电视史上来看,这恐怕是唯一一部影响巨大的恐怖题材电视剧了。
事实上《聊斋》题材在中国源远流长。在它问世的65年前,便有一部改编自《崂山道士》的《清虚梦》出现了,这是第一部《聊斋》电影。
我们常说的香港电影,其第一部故事长片,也是改编自《聊斋》的《胭脂》。
这些古早电影恐怕很难得以一见了,就像前些年修复的《盘丝洞》,那都是稀罕玩意。
《聊斋》是一部贯通神鬼的作品。
而贯通神鬼的方法主要靠美工,早年的美工可不是随便搭个景那么简单,他们还要画海报,做头套,以及在胶片上画特效,基本上承担了后期制作的功效。
你看那天残脚与如来神掌的对决,以及剑侠片必备的各种“激光”,都是美工的功劳。
如来神掌(画上去的特效)
天残脚!(道具和美工辛苦了)
所以早年的美工常出导演,最著名的大概就是李翰祥。
这种“土法炼钢”的画风统治了香港电影许多年,许多人并且习以为常,直到日本特摄片大肆入侵。
1960年,李翰祥和胡金铨等人拍摄了一部叫做《倩女幽魂》的电影。对,就是你们知道的那部提名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的片子。
片中乐蒂演小倩,李翰祥题诗“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若教雨盖长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后被徐克改为“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可以说改得极差了。
但无论如何,这部可以算是《聊斋》系列电影的第一个高峰。
而6年后,远洋日本《初代奥特曼》播出,正式宣告了妖兽片“土法特效”时代第一阶段的结束。
biubiubiu~
《奥特曼》系列在香港影响巨大。
彼时无线台以《超人》之名引进了这部初代剧集,其后丽的(亚视)、佳视等各大电视台把它当作必备节目来播出,后来就被大家亲切地叫做“咸蛋超人”了。
不甘寂寞的华语电影人看到了商机,一时间《中国超人》等等特摄片纷纷出马……这算是香港妖兽片的第二个阶段。
拍这个类型都是用模型的,这让电影成本大大降低,所以出现了很多奇葩的片子——比如前些年流行的那部《关公大战外星人》。
这片子很diao,油管有
特摄片的问世也打开了香港电影里“妖界”的大门。
比如《猩猩王》就是因为《金刚》太火爆了,于是为了赶上潮流,邵氏斥千万投资搞了这部特摄片。
大猩猩爬上了康乐大厦,也是让当年的香港人自豪了一回。
而香港妖兽片的第三个阶段是徐克开创的。
在香港影坛,对技术乐此不疲的只有徐克一人。
试水作当然是《新蜀山剑侠》。在《新蜀山剑侠》的开头徐克便点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这是一个仙魔并存的世界,魔界入侵,仙侠据守神山。
而为了那个魔,徐克特地找来了当年《星球大战》的技术团队。
《新蜀山剑侠》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它不但奠定了徐克后来飘逸的画风,其幕后团队,诸如洪金宝元奎等人,直接影响了香港僵尸片的诞生。
而徐克妖兽片的高峰是1987年开始的《倩女幽魂》系列,那是个妖兽盛行的时代。
妖兽电影的第一个分支是特效至上,它由徐克引领。
比如三部《倩女幽魂》都在怪物上面下了文章。《新仙鹤神针》里有仙鹤,《妖兽都市》里则出现了许多奇怪的特种人,直到他跑到好莱坞拍了个《黑侠2》,一口气做出了许多个妖兽。
E姐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人.鬼.蛇.神:徐克的异想世界
而僵尸打斗是妖兽电影的另一个分支。
洪金宝林正英等人构造出了一个僵尸入侵的世界。各种大魔头牵连着诸如七七四十九天的血祭故事,有法力的道士成为拯救人类的英雄。
关于僵尸片,E姐也写过:飞僵、双鱼玉佩、猫脸老太:关于僵尸片与“僵尸道长”林正英
这两个分支互相之间都会有影响,但又截然不同。
影响最大的僵尸片(林正英系列)形成了一个“不再关注妖魔界的是是非非,只把注意力放在人间”的传统。
怀念九叔!
香港电影衰落之后,与其说其妖兽片的传统经由香港导演传入内地,不如说是他们把《聊斋》的传统带回内地。
在这些年一系列的妖怪电影中,除了《狄仁杰》系列与《西游记》系列,其他《画皮》、《画壁》等电影都改编自《聊斋》。
而《捉妖记》也据说是来自于《聊斋》的灵感。
片名中还有带着《聊斋》的版本
这似乎可以看出一个倾向,也就是说,早年曾蓬勃发展的妖兽电影,如今仅存《聊斋》、《西游》、和徐克三类了。
于是我们会看到,每年的春节档都会有这三路人马轮番登场。
结语
其实,《捉妖记》系列也是承接传统的。
它的叙事设置是《山海经》:各种各样的妖兽,存在于山海之间,千奇百怪却颇有童趣。
它的细节又很《聊斋》。妖怪们在人间,见识着人世间种种虚伪与狡诈,讽刺着现实。
所以说,虽然它的技术上看起来很好莱坞,但骨子里却很中国。
《捉妖记》也有意无意地继承着香港电影。
比如《新蜀山剑侠》里的界限分别,这个界限不像《爱丽丝梦游仙境》或者《纳尼亚传奇》那样的“无意”,它总是在某一个山上,符合了中国式的神秘逻辑。
甚至于妖怪们在人间的遭遇也是很中国,很广东,很香港。要么是油炸煎烹当作食物,要么是受人奴役当作宠物……
emmmm
而这些在香港电影里也早就有了。譬如小僵尸,甚至“情比金坚”。
说《捉妖记2》集大成可能有点大,但它的确集合了香港各阶段妖兽片的特点。
更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是,它是在“妖兽”的基础上,以简单为目的的旨在快乐的电影,充满童真童趣,像极了我们儿时看的那些贺岁喜剧。
《捉妖记》是一部非常适宜在春节期间,带上全家老少一起看的电影。但它相对单纯的剧情,可能并不能让每一个人满意。
不过在我看来,它已经合格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做有深度的心灵SPA和有格调的故事
喜欢请分享哦!么么哒!
E姐换新Logo咯!各位闺蜜认准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灵SPA
以学术的严谨看贵圈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