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难道不是等于三吗(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

菠菜老师分享:

“别让孩子成为思维囚禁的小鸟”

菠菜老师发现:同在一个班,有的孩子会越学越活,就算不补课,成绩也能名列前茅;而有的孩子则是越学越死板,每天回家学习到深夜,学习依旧平平。

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孩子间智商的差别,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如果从小就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那么他不管在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将领先他人。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呢?

1

打破固有思维

先讲一个故事:

有天一位父亲忙到天黑才回家,看到儿子开着台灯,扒在桌子上很认真地在写作业,倍感欣慰。

父亲面带微笑的向小孩走去,孩子并没有察觉,继续写着:

1 1=1;

2 1 = 1;

3 4 = 1;

4 9 = 1;

孩子从来没有看到父亲这么生气过,慌忙解释道:“爸爸你看啊,1斤糖加上1斤糖,等于1公斤糖,这1 1不就等于1吗?还有啊,爸妈加上我,就是一个家庭,这不是2 1=1吗?

原来啊:

3 4 = 1,是因为3 天加 4 天,等于 1 周;

4 9 = 1,是指4 点加 9 点,等于下午 1 点;

5 7 = 1,5个月加上7个月,正好是1年;

6 18 = 1,6 个小时加 18 小时,刚刚是 1 天。

听完儿子的解释,父亲有点无地自容,小声的嘀咕:我还以为1 1永远等于2呢!声音不大,但是还是被儿子听到了,他继续补充说:“才不是呢,如果是二进制的话,1 1就是等于10”。

这下,父亲之前的怒气彻底不见了,低着头悲愤的离开。

一加一,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这不是赵本山的段子,而是说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被固定思维限制,这是培养孩子发散思维的第一步。

2

要结合实际生活

以前谈教育,我们会鼓励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现在,还需要培养他们,回答问题不能想当然,不要脱离实际。

前段时间高温,我下午上课的时候,看见学生们都没精打采的,目光呆滞。我知道直接讲新知识,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于是我说:“同学们,我们开空调好不好?”

死气沉沉的课堂,忽然发出一阵欢呼声,学生都直起了腰。“不过,菠菜老师有一个问题要考大家,现在室外温度是32度,室内外温差10度为宜,我应该把空调打到多少度?”我说道。

“22度!”同学异口同声的回答。

我接着问:“很好,你们脑袋反映还挺快的,那如果室外温度是22度,咱们应该开到几度呢?”

同学们:“12度”!

我最后问:“那室外要是12度呢?”

孩子越来越自信了,答案全都是2度。

一加一难道不是等于三吗(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1)

我早就料到孩子会这样回答。我说:“同学们,外面12度,你们都要穿外套了,为什么还要在室内开冷气?你们回答问题没考虑实际情况,所以被自己套进去了吧!

同学们都笑了,课堂气氛瞬间活跃了起来,我打开空调,开始讲新知识了。

书上说,中国的秋天的9、10、11月;而生活说,一叶便可知秋。学习科学知识固然没错,但是生活实际也不可丢下。

发散性思维永远是孩子成才的基础,是学以致用的条件,更是孩子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所以,不要轻易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让它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