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训练图(二注意力训练)

前面已经谈到过注意力是演员必不可少的创作素质,同时也是在舞台上或者是镜头前真实、有机地行动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因此,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就既包括演员创作素质的培养,同时也涉及创作方法方面的问题但是首先应该要求的是演员应该能够在当众孤独的情况下和在艺术虚构的情境中具有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所以下面的练习主要还是从培养演员的创作素质方面入手,要求演员首先能够养成在创作中具有真听、真看、真感觉的能力(一)寻物练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注意力训练图?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注意力训练图(二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训练图

前面已经谈到过注意力是演员必不可少的创作素质,同时也是在舞台上或者是镜头前真实、有机地行动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因此,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就既包括演员创作素质的培养,同时也涉及创作方法方面的问题。但是首先应该要求的是演员应该能够在当众孤独的情况下和在艺术虚构的情境中具有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所以下面的练习主要还是从培养演员的创作素质方面入手,要求演员首先能够养成在创作中具有真听、真看、真感觉的能力。(一)寻物练习

教师先要求同学们演一段戏:一个人要去看电影,临行前发现电影票不见了,经过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同学们在表演时可能有的是在真的寻找,有的只是装出找的样子。做完之后,教师可以真拿出一张电影票或者别的什么物品,如一小袋糖果、一支圆珠笔等,让同学们先闭上眼睛,由教师把它藏在教室中的某个地方,然后再让同学们去找,谁找到就归谁所有。等同学们真的找到之后,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这两次寻找时有什么不同,然后就可以向同学提出在表演中应该真正地去注意和认真地去行动的要求。

(二)观察对手练习

开始做这一练习时,两位同学为一组。教师不提任何要求,只让一位同学去观察另一位同学两分钟。两分钟之后,教师可以向观看的同学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在这两分钟里,你是不是一直在看他(她)?思想有没有开小差?你的对手今天的发型是什么样子?他(她)的上衣口袋的扣子扣上没有?”般来说,同学们对大面上的问题可能会回答出来,但是对比较细微的地方就可能难以回答。在两分钟里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对象上是比较困难的。这时教师可以指出:演员在舞台上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对象上仅仅两分钟的时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然后再向观察的同学提出要求:要他认真注意对手的服饰,并且记住对手穿戴的样子。此后,让他背过身去,而被观察的同学可以在自己的服饰上做三处改变。例如把袖口稍稍挽起一点,把衬衣的扣子解开一个,把鞋带松开等。然后让观察过的同学转过身来,去找出对方所改变的地方,看看他是否能发现这些改变。再让后两位同学相互交换,被观察者变成观察者,再做一次。两位同学都做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同学去发现前后两种观察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同学们一般都会发现,当有了一个具体的目的时,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了。

(三)创造空间练习

这一练习的做法在松弛与控制的训练中已经介绍了。在注意力的训练中重点要求同学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创造的空间上。每创造出一个空间,就稍稍停顿片刻,去欣赏一下自己创造出来的空间,然后再去创造新的空间。

在做这一练习时,同学们有的会在停顿时间里思想开始分散,有的会由于创造出来的空间的重复相似而注意力分散。教师这时可以提示同学们注意如何改善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空间及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空间,直到同学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创造空间的活动中,并且基本保持注意力的连贯为止。

(四)观察练习

教师可以带一些小物品,如小工艺品、几个人合影的照片等,分发给同学们,每人一件,让他们在三分钟的时间里仔细观察。时间到了以后就把物品收回,请同学们来叙述所看过的物品的形状、样式、细部特点,如照片上有几个人、几男几女、每个人的服装、相貌、发型等等。

教师所选的物品细部越多越好。(五)倾听练习

全班同学参加,教师要求同学们坐在台上,真正去听教室里有什么声音,然后听教室外面有什么声音,再听更远的地方有些什么声音。最后让同学们告诉教师,他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还有在听到这些声音时引起了些什么样的

联想。

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录音机放一段乐曲,让同学们听后再去哼唱出主要的旋律或记住的某个乐句。

(六)打电话游戏

两位同学各在教室一端,一位同学给另一位同学打电话,告诉他一个重要消息,或者约他在某个地方见面等。打电话的同学声音不要太大,其他同学可以说、笑,对接电话的同学造成干扰,也可以由教师用录音机放一段喧嚣的音乐来干扰,接电话的同学必须听清对方告知的消息或约会的地点。

(七)干扰阅读练习

教师事先要选好一篇文章,请一位同学坐在台上阅读。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他身旁说笑话,尽量想办法把阅读者逗笑,阅读者要努力集中注意力去阅读,如果没有读完文章前被逗笑了,就算失败了。如果阅读完了还没有被逗笑,并且能够复述出文章的内容,就算成功了。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逐个作为阅读者,其他同学来干扰他。但是,在做练习时,其他同学只能说话,不可以去接触阅读者的身体。

(八)镜子练习

这是一组系列练习,在以后训练同学们交流与适应、接受和给予的能力时也可以运用。

镜子练习1:

两位同学一组,相互面对面站立;开始时,同学A想像自己是一面镜子,同学B是照镜子的人。教师可要求B做一些与照镜子有关的动作,如梳头刮胡子、化妆等;A则必须认真地模仿B的动作,尽可能地做到与B同步。为了做好这个练习,教师可以要求B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尽量使A能够感觉到从一个动作过渡到另一个动作的转换。因此,有些动作要合乎逻辑,以便使同学A能够与自己配合得十分密切,达到几乎是同步的感觉。因此,B千万不要故意去给对方出难题,使对方跟不上自己的动作转换。当A、B两位同学在做练习时出现了密切配合的状态之后,练习即可以结束。这时,A、B两位同学相互调换,A照镜子,B模仿,重新开始做这一练习,达到目的后即可停止。

练习做完后,教师可以询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如问:做镜子的同学怎样才能使自己与照镜子的同学做到同步的状态?照镜子的同学又怎样使做镜子的同学跟上自己的动作?以了解同学们的感受和收获。

镜子练习2

四位同学为一组。两个人照镜子,另两位同学作为镜中人去模仿。照镜子的两位同学可以协商一下,找到一个合理的动作,如量衣服、帮助梳头、为朋友化妆等等。然后他们就可以开始,但要合乎逻辑,真实地去行动;作为镜子来模仿的两位同学则分别去模仿照镜子的两位同学;其他要求与镜子练习1相同。

镜子练习3:

8~10位同学参加练习。想像教室中线处是一面大镜子,同学们分为两组,A组的4~5位同学照镜子,B组的4~5位同学与A组的同学找到对应者作为镜子来模仿,作为镜子中的影像。练习开始后,每个照镜子的同学可以在想像的大镜子前随意走动,并做出与照镜子有关的动作,同时也可以相互结合,例如帮助别人把扣子扣上、两三位同学给一位同学打扮等等。这时作为镜中影像的同学们,必须认真地模仿自己对应的对象的动作。直到全组同学的动作协调一致,几乎达到同步为止。

在做这一练习时,教师可以要求作为镜中影像的同学不仅要模仿对方的动作,还要注意对方的神态,以及在对方与其他同学一起动作时的心情,并尽可能地模仿出来。

(九)哈哈镜游戏

两位同学为一组,面对面站立;甲为照镜子的,乙则想像自己是一面哈哈镜中的影像。练习开始后,甲想像自己在照哈哈镜,动作不一定完全是生活动作;可以踮起脚来使自己更高或蹲下来使自己变矮,也可以使自己变胖或变瘦等等。而作为镜中影像的同学乙的动作则必须与甲的动作相反,甲高时,乙低;甲胖时,乙瘦。练习做完后,甲与乙相互交换,重新开始练习。

做完练习之后,教师可以了解同学们的发现,例如哈哈镜的游戏和镜子练习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体会,等等。

(十)鬼、神、人游戏

这个练习人数不限,但以12人以下为宜。参加练习的同学站成一个圆圈。开始时,教师也可以参加,从教师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每个人依次为鬼、神、人、1、2、3、4、5……当每个人都知道了自己的代号,一起开始拍掌,并用左右手先后捻指作响,形成:l,拍掌,2,右手捻指作响,3,左手捻指作响。这种1、2、3的节奏不断重复。在大家都掌握了这种节奏之后,由教师开始在右手捻指时说出自己的代号“鬼”,然后在左手捻指时任意呼叫一个代号如“5”,这时代号“5”的同学就应该接过来,在拍掌之后,右手捻指时说出自己的代号“5”,左手捻指时任意呼叫出一个新的代号,如“人”……这样不断地进行下去,如果有人出现了错误,例如呼叫到代号时没有反应,或者是节奏乱了,或者是不该反应时抢着反应了等等,就要受到惩罚。受罚者可以出一个小节目。受罚之后,他就站到鬼的位置成为“鬼”,其他人的顺序也就依次改变,同学们必须尽快了解自己的序号,重新开始练习。

同学们在做过一段练习大家都比较熟练了以后,拍掌与捻指的节奏可以加快。

(十一)大西瓜、小西瓜游戏

练习时人数不限,同学们围成一个圆圈站立,教师可以参加,先由教师开始。练习时,教师可以任意先说“大西瓜”或是“小西瓜”,但如果说“大西瓜”,则两手必须做一个小西瓜的姿式。如果说的是“小西瓜”,那么两手则必须做一个大西瓜的姿式。按顺时针方向,下一位同学如果听到教师说的是“大西瓜”,就必须说“小西瓜”,同时两手做出大西瓜的姿式。接下来的同学则又要说“大西瓜”并做出小西瓜的姿式。这样顺序做下去。如果有谁说错了,或者是说“大”时姿式也是大,说“小”时姿式也是小的同学则要受罚,表演一个小节目,然后再继续做练习。

通过上述两个练习,同学们一般都会发现注意力必须保持连续不断,才能做好练习,对这种发现,教师要给予肯定。

(十二)指挥练习

参加练习人数不限。在参加的同学中先选出一人作指挥,他不许说话,只能用手势来指挥其他同学或跑、或跳、分开、集中、蹲下、站立等等。其他同学则在看到他做出的手势后都必须按指挥的要求去做。当指挥的同学在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更多的手势的时候,可以任意拍另一位同学的肩部,这时即由被拍的同学代替他来当指挥,并用手势继续指挥同学们。

在做这一练习时,担任指挥的同学要注意观察是否全体同学都明白了自己的指示。如果有的同学没有明白手势的意思,就应该在不说话的情况下,继续用手势来使同学们明确自己的意图。被指挥的同学则要注意指挥发出的手势,并尽快做出反应。

(十三)朗读练习

参加练习者以8~10人为宜。教师可以先指定一人,让他(她)向其余的同学朗读一篇选定的小文章。朗读时,其他同学如果觉得没有意思就可以做小动作或者与别人小声地交谈。朗读者在发现这些不注意倾听的同学时,在不间断自己朗读的情况下,用手指指向有干扰活动的同学,被指到的同学要立即停止小动作或交谈;朗读者要在朗读的同时不断地指出那些干扰活动,直到念完那篇小文章为止。这时,教师可以要求朗读者复述他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当学生叙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就可以由另一位同学来作为朗读者,继续进行这一练习。

在同学们都做过这一练习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同学们的体会和发现,并引导同学们结合指挥练习去了解除了有比较集中的注意点之外,还有注意面。注意力要有意识地在注意点与注意点、注意点与注意面之间不断地转换。

(十四)端球竞走游戏

把同学们分成两组,人数相等。练习开始前,在教室内设置两条有障碍的跑道。每组先由一人开始,手执一乒乓球拍,拍上放一个乒乓球,端着球绕障碍竞走。在竞走时,尽量不要使拍上的球掉下来,如果球掉了下来,则要把球拾起来,从球掉落的地方重新开始。等第一人回到出发点时,把拍子与球交给第二位同学,继续竞走。最后按哪一组同学先走完,以及球掉在地上的次数多少来评分,看哪一组是胜利者。在竞走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随意为场上的运动员鼓掌,呼喊“加油”。

(十五)猜领袖游戏

参加游戏的人数不限;同学们可以围成圆圈,席地而坐。由一个人作为猜领袖的人选,先离开教室,教室内的同学选出一个作领袖的,并由他(她)领头做出各种动作,其他同学则模仿领袖所做出的动作。领袖的动作改变时,其他同学的动作也要随之而改变。大家明确了练习的要求之后,作为领袖的同学先做动作,同学们也跟着做起来后,就可以请猜领袖的人进人教室,找出谁是领袖。大家要保护选出的领袖。尽可能不使他(她)被找出来。如果领袖被找出来了,即由原来做领袖的同学走出教室,成为猜领袖的人,其他同学另选领袖,游戏继续进行。如果猜领袖者三次都未猜中谁是领袖,就罚他表演一个小节目,然后另选猜领袖者和领袖,继续进行游戏。

(十六)注意和行动的练习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物品,如一个花瓶、一本新书、一只没有墨水的钢笔、一件掉了扣子的衬衣等等。然后把其中的一件交给一位同学。让他去注意并发现这件物品上有什么可以引起自己行动欲望的地方。例如有的同学发现花瓶上有了一块污渍,就可能去找一块抹布把它擦干净。有的同学会给新书包上一个书皮;为钢笔灌上墨水;给衬衣缝上纽扣等等。如果同学们能够注意力集中,并且有兴趣地使自己的行动进行下去,教师就不必打断他,一直到他自己不知道还要干什么了时为止。

同学们都做过练习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同学们的感受与发现,并诱导同学们去了解注意和行动之间的关系,就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象上,就会引起一种要对这个对象做些什么的自然要求。而动作更会把注意集中在对象上。这样,注意和动作打成一片,互相交错,就造成你和对象之间的紧密联系。”①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音响效果做这种练习,如风声、雨声、叫卖声、婴儿的哭声等等。同样要求同学们在真正地听到这些声音后能够引起自己行动的欲望,并且积极地行动起来。

在表演中真听、真看、真感觉、真思考是演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由于在表演中所听、所看、所感觉的对象往往都是虚构的,因此,从注意力集中训练开始入手,但一定要不失时机地进入想像、信念和真实感的训练。在教学中,有时也可以与想像、信念与真实感的练习结合在一起进行。例如从真听教室内外的声音,发展到听想像的声音;接电话时对方并没有人,而是与想像的对象说话;以及感觉记忆的练习等等。

在注意力的训练告一段落时,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以下一些问题:注意力对演员创作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在表演时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注意力集中与舞台行动的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