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告诉我们什么(问渠那得清如许)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脍炙人口,寓意深刻,为世人广为传颂。现在被编入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
一位老师在给学生解读这首诗时说:“渠是水渠,这里指池塘的水……”
后来,我问过不少人,也都认为这里的“渠”是水渠或水渠里的水。”
咋一听,这样的解释顺里成章,但实际上,这个解释是不正确的。
“渠”在古汉语里是一个第三人称代词,它、他或他们。在“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中,“渠”是代词它,指首句中的“半亩方塘”。
这种用法在古诗文里有很多,如唐朝诗人寒山《诗三百三首》的“蚊子叮铁牛,无渠下觜处”中的“渠”也是代词它,指上句中的“蚊子”。
东汉著名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有一句话“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中的“渠”是代词他,指“焦仲卿”。
唐朝诗人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有一句“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中的“渠”也是代词他,指上句中的“大男(大儿子)”。
“渠”的这种用法,在一些方言中,至今还有所保留。韩少功的著名的寻根小说《爸爸爸》中,主人公丙崽是个白痴,湘西话叫“宝崽”。丙崽在外被人欺负了,他的母亲便会用湘西土话在村子里骂:“渠是一个宝崽,你们欺侮一个宝崽,几多毒辣呀。在这里,“渠”是代词他,指“丙崽”。
古今文字相通,但意义和用法却有很大的区别。当下的统编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数量较之以前有所增加,除了课文外,还有不少放在了语文园地里,除了过去为我们所熟悉的古诗文外,还增加了一些人们“不常见”的古诗文,这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虽不要求教师精讲,不要求学生细读,但是也不能浮光掠影的走过场,囫囵吞枣,望文生义,用现在的字面意思进行注解。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不但要借助工具书、参考书,查找文字本来的准确用法,也要让学生养成借助工具书等学习、理解古诗文的方法,至少要准确了解每个字的本意,正确理解每一句的含义,而不能闹出“问渠”就是“询问渠水”的笑话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