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我们还有几个人在坚持读书(毕业后你读书的时间有)

你有多久没有读书了呢?

你是喜欢看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呢?

在阅读的时候,你会想什么呢?

看着书架上的书本,你可记得当时买它们回来的初衷吗?

“相信我,离开学校之后,你会真的看书的时间寥寥无几。”想不到当初读书时,好友的一句戏言,竟然在我身上也是按部就班地成了现实。

毕业后,你认真读过几本书

毕业了我们还有几个人在坚持读书(毕业后你读书的时间有)(1)

想来甚是可笑,一两年前,我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虽然纸质书看少了,但是电子类书籍看得挺多。现在想想《明朝那些事儿》系列,我断断续续竟然用了3年,仅仅利用上下班在地铁的时间看完。《如果这就是宋史》系列,赵匡胤开国之后我大约就停了继续看,这时已经想不起断章在了哪一处......

毕业了我们还有几个人在坚持读书(毕业后你读书的时间有)(2)

更多时间是充斥生活的文字,来自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的推文、以及各类信息的轰炸。文字充满了生活的戾气,众多文章追逐热点围绕。流量时代下,我不禁思考:

这些文字还能够像大学时代在学校看纸质书一样的触动吗?

这些文字的价值点值得细嚼慢咽,仔细推敲吗?

这些文字传递的各类说辞,会影响生活中的情绪吗?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毕业了我们还有几个人在坚持读书(毕业后你读书的时间有)(3)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而最近我与好友在讨论之中,得出一个新的想法——表达使人开阔。不仅仅心境变得豁达,为人处世更加充满了新奇,也见识到更多的新观点;表达让别人认识自己,走近自己,也认识更多优秀的人,走近他们。

但是自然而然的表达,对于本身的积累提出难题,积累可以靠读书,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在消化知识点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表达出来。

阅读时,

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触动点。

毕业了我们还有几个人在坚持读书(毕业后你读书的时间有)(4)

不管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读书时,能够找到触动点,找到共鸣点,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

在阅读时,我们在想什么,其实就是已经进入了“思考”的范畴了。

回想起大学的阅读习惯,我会在触动自己的地方做标记,如果是借阅的书籍,会将触动的想法当天写进日记本,写下大量能联想到的思考。如今看着书架上的书籍,当初买它们的初衷庆幸我还是记得的,我不轻易买书,常常是借阅。但是一旦会买的书,它的价值在我这里,远远不止是阅览,而是值得反复斟酌的书。

现在更多阅读的流量文章,说实话,长篇大论之中或许有那么几句话能触动到我。但是能够值得细嚼慢咽,仔细推敲的,只有少部分的公众号。我会长期关注学习,一般就是摘取触动的几句收集起来。

毕业了我们还有几个人在坚持读书(毕业后你读书的时间有)(5)

文字具有神奇力量,文字汇聚形成书籍,而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波尔克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如同吃饭无法消食一般,读书不要追求表层的阅读量,要寻求现实的改变量。

盲目吸取,停在表层,我们就会陷入欲望漩涡,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只会让自己疲惫跟迷茫;若是能深入底层,盯住实际改变,我们就能跳出盲目、焦虑、浮躁的怪圈。

“更好的读书方法或许就是你在读完整本书后过几天再问自己:现在你印象最深的触动点是什么?牢牢抓住这个触动点,去关联、去实践,就会获得最大的收获,而其他的内容则可以先放到一边。这也是我自己的读书方法——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认知觉醒》

生活需要去发现,去观察,去探索,不仅仅从书籍,也可以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在看的剧或电影。影视剧中角色之间也有学习的点,只是要看能不能发现跟挖掘了。

举个小小例子,《以家人之名》中,李尖尖跟哥哥们说:

①人生就是你越思考,越让你无法理解的东西。

②今天的烦恼过不了,还有明天的烦恼。只要人活着,一天天地过,一天天的,没完没了。

③人生就是没意思,人才要往有意思里活呀。

④许愿这种没成本的投资,不实现也没什么损失。

对我来说大受触动,人生已经艰难,我们为何还要自寻烦恼呢?

毕业了我们还有几个人在坚持读书(毕业后你读书的时间有)(6)

读书是为了寻找触动点学习进取,生活之中我们可以学习的人事物有很多。书籍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前方,前人总结的经验为我们省去了许多重蹈覆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

有书相伴

真理与光明会有方向

生命与灵魂才能充实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我们应该珍惜时光

记得要时常读书哦,欢迎下方留言跟我分享下你的读书心得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