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为啥叫海昏侯墓(海昏侯墓中屏风的真实面目)

原创/旅行者说文史


近日,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历史专家在对海昏侯墓出土的屏风研究后证实:“孔子屏风”不仅仅只是一面屏风隔断,而且还镶嵌一面铜镜,它实际是一款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屏镜”。

因此,有部分专家认为,海昏侯刘贺床榻前摆放的这面“孔子屏风”不仅可以让他从孔子先贤举止中汲取道德养分,而且还可以让他“正衣冠”。

关于历史专家对“屏镜”的说法,我认为很有道理,但是由此衍生而来,认为这是“刘贺从孔子先贤举止中汲取道德养分”的说法,我却不以为然。

刘贺其人

刘贺是西汉第九位皇帝,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王刘髆之子。

刘贺的前任皇帝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的幼子。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一生的成就可谓是政绩斐然。然而,没有对比,就没有差异。在中国帝王序列里,似乎每一个英明神武的帝王,都有一个平淡无奇的儿子,汉武帝也不例外。

刘贺为啥叫海昏侯墓(海昏侯墓中屏风的真实面目)(1)

海昏侯墓博物馆

刘弗陵七岁继位,二十一岁去世,纵然有远大的抱负,再也无法实现。刘弗陵死时,上官皇后及后宫佳丽都没有生过儿女,帝国的社稷由谁来继承成为了难题。

当时,汉武帝的儿子辈中,只广陵王刘胥还活着。根据“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有的大臣就 建议立刘胥做皇帝。可是霍光认为,刘胥喜好游乐,荒唐无度,要是他有做皇帝的资格,汉武帝也不至于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幼子。

既然在汉武帝儿子辈中找不到继承皇位的人,那只能从汉武帝孙子辈中寻找了。经过商议,大臣们都主张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于是,霍光就以上官皇后的名义下发了诏书,派龚遂等人前去山东昌邑迎接刘贺。

当使臣赶到昌邑时,正赶上半夜。刘贺听说要立自己为皇帝,没有收拾齐备,就慌里慌张地带着随从往长安方向出发。刘贺原本就是一个浪荡子弟,当他来到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时,听说当地有一种长鸣鸡,打鸣声既脆又好听,就派人买来了几只。到了弘农(今河南灵宝北)时,他又抢了几名村姑,藏在自己的车厢里。

刘贺为啥叫海昏侯墓(海昏侯墓中屏风的真实面目)(2)

海昏侯墓出土的编钟

刘贺到了长安城外,按照当时的礼制,国丧期间,新君看到国都就要开始痛哭。然而刘贺却丝毫没有悲痛之感,还辩解道,我这几天心情不好,咽喉痛,不能哭啼。一直到了未央宫的东门,刘贺在龚遂等人的一再催促下,他才装模作样哭了几声。

刘贺登基后,丝毫不遵守礼制,就在汉昭帝的灵柩前,命人取出乐府的乐器,让从山东跟来的伶人在那里吹吹打打,击鼓歌唱,丝毫没有悲伤之感;不仅如此,等汉昭帝灵柩下葬后,刘贺便命人去前殿敲打钟磬,在那里载歌载舞,同随从的官员们大吃大喝,更过分的是,他还跟汉昭帝的宫人行淫乱之事。在他当皇帝的二十七日里,干的荒唐事数不胜数,据《汉书》记载:"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刘贺的所作所为,让霍光大失所望,于是,霍光和众大臣一致决定要废掉这个无道昏君。霍光和群臣一起去觐见上官皇后(此时已是皇太后),陈述了废掉刘贺的理由。就这样,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刘贺就被废黜了。

刘贺被废后,贬斥为海昏侯,封地就在江西省永修县一带。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刘贺:你当皇帝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守宫门,斩杀霍光等人,却任凭他们把你废掉呢?

刘贺说:我当初只顾着玩了,竟然把这档子事给忘了,真是太不应该了。

海昏侯墓

汉朝崇尚厚葬,人们为了能够让死去的亲人也能享受身前的荣华富贵,都会将很多贵重的物品陪葬到墓穴里。这样一来,汉墓也就成为了历代“摸金校尉”重点关注的目标。比如,东汉末年的曹操就曾经为了扩充军饷,而挖空了梁孝王刘武的陵墓。

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汉墓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了。比如中山靖王刘胜的满城汉墓、长沙王丞相利苍的马王堆汉墓、南越王赵眜汉墓,以及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大塘坪乡观西村的海昏侯汉墓。而从墓葬的保存情况来看,马王堆汉墓虽然出土了震惊世界的汉代女尸和帛书文献,但是马王堆汉墓倒塌严重,有大量文物被毁,而海昏侯墓却相对比较完好。因此,海昏侯墓被史学界称为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刘贺为啥叫海昏侯墓(海昏侯墓中屏风的真实面目)(3)

海昏侯墓出土的火锅

海昏侯墓被发现后,考古人员发现两个盗洞,一个盗洞是新挖掘的,还没有打通到墓室就被当地村民发现了;另一个盗洞也没有挖通到主墓室,还在洞内遗留一盏灯具。这盏灯具是五代时期的,考古人员据此判断其为五代盗洞。

海昏侯墓之所以没有被盗,得益于东晋时期的一场大地震。当时,豫章郡的大地震使原来的海昏县等豫章古县淹没到了鄱阳湖中,同时也让海昏侯墓墓室坍塌,地下水涌入。在这种绝氧的环境下,不仅让古代的“摸金校尉”望而却步,也给墓室内的文物提供了天然屏障,氧化度、腐蚀程度都不高。

海昏侯墓结构呈居室化倾向,整个墓室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由甬道、东西车库、回廊形藏閤、主椁室构成,布局完整,每一处都放置了大量的文物。自2011年海昏侯墓开始挖掘以来,已出土上万余件珍贵文物,其数量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三倍以上,而其中的青铜火锅、铁罄、刻有孔子画像的屏风都是首次发现的珍贵文物。

孔子屏风是刘贺的“衣冠镜”,还是他的“遮丑布”?

孔子屏风出土时,主体已经四分五裂,许多漆片散落一旁,镜屏上的图像和文字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损,但是从漆木结构中依稀可以看出屏风的影子,因屏风上的图案是以孔子及其弟子为主题,而被命名为“孔子屏风”。

经过考古人员对屏风进行修复后发现,这块屏风并非单纯的漆木材质,漆木板的背后还有一块同等长宽的铜背板,因此,早在几年前,就有考古专家认为,“孔子屏风”的规格略小,不足以遮蔽人体,所谓的“孔子屏风”并不是单纯的屏风,而是绘有孔子画像的衣镜。

刘贺为啥叫海昏侯墓(海昏侯墓中屏风的真实面目)(4)

绘有孔子、颜回等人图像和传记的衣镜背面

屏风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富有特色、应用广泛的家具,大体始于西周,兴于秦汉,盛于隋唐。自秦汉以来,上层社会的家庭中都以能拥有一件制作精良的屏风而相互攀比。像玉屏风、云母屏风、琉璃屏风、五色锦屏风、金缕画屏风、水晶屏风等,在古代文献中都有记载。虽然在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南越王汉墓中也曾出土过屏风实物,但是以孔子师徒为主题的屏风却是海昏侯墓独有的,因此也显得十分珍贵。

孔子屏风在海昏侯墓的出现,也说明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和孔子已经成为了西汉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文人膜拜的对象。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自从孔子屏风出土以来,就有一些历史学家分析,历史上的刘贺并没有史书上记载的那么不堪,能够时刻以儒家思想和孔子为“镜”来“校正”自己的刘贺,他真的会在二十七天干出一千一百二十七件的荒唐事吗?

其实,正是通过这件孔子屏风,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刘贺对西汉王朝的不满和对孔子的大不敬。

比如,在孔子屏风中记载有“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字样,这就是说,孔子三十岁的时候,是鲁昭公六年,即公元前536年,由这一时间节点,我们推算出孔子应该出生于鲁襄公七年(即公元前566年)。而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曾记载: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这样一来,孔子屏风中记载的孔子出生日期要比司马迁的记载早十五年。

那么,到底是司马迁记载有误,还是孔子屏风记载有误呢?我们根据史学界“孤证不立”的原则,我们可以在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公羊传》和《毂粱传》找到相应的佐证。在这两本书中,均记载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我们考虑到古人在计算年龄的时候,考虑实岁和虚岁的不同,可以基本认定,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孔子的生年记载还是比较可靠的。

再比如,在孔子屏风中记载有孔子“姓孔,子氏”字样。我们知道,孔子系出微仲(纣王胞兄),子姓。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因华督之乱而被杀。孔父嘉后人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为了纪念孔父嘉,故开始以“孔”为氏。虽然西汉时期,姓氏已经混淆,但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仍然如实记载了孔子“字仲尼,姓孔氏”。而孔子屏风如果记载孔子“姓孔”也说得过去,但是又写明“子氏”则完全不通。

试想,如果刘贺真的尊儒重孔,熟读儒家著作,时刻以儒家思想和孔子为“镜”来校正自己“言行”的话,孔子屏风中出现如此大的纰漏,他怎么会发现不了呢?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海昏侯墓中的孔子屏风根本就不是刘贺正衣冠、明心志的“警示镜”,而是刘贺被贬南昌之后,迫于当时的政治高压,借助带有浓厚儒家色彩的屏风向皇权表明自己格守君臣之道而自保的道具罢了,或者说这件孔子屏风只不过是他附庸风雅的遮丑布罢了。至少孔子屏风上出现的重大错误,对于像刘贺这种荒淫无度、不学无术的人而言,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