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文学十大代表人物(临川先生从乱国者)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实验。

第一次是汉武帝的顾命大臣桑弘羊变法:

汉承秦祚、百废待兴。 汉太祖以“ 黄老之学 ”与民修养生息;

汉文帝将赋税减少至三十分之一,着粗丝草鞋议政、使夫人裙摆不曳地;

汉景帝禁止以粮食酿酒、以粟喂马匹。

至汉武帝继位,贯朽粟陈,再无后顾之忧。

年轻气盛的汉武帝遂开始四十四年的对外扩张,而征战的巨资全赖桑弘羊操持。

临川文学十大代表人物(临川先生从乱国者)(1)

▲图:桑弘羊

桑弘羊 十三岁就凭借“精于心算”入侍宫中;

自元狩三年起,推行了以整顿货币、盐铁私营为核心的经济政策。

前者在短期内增加财政收入、强势中央集权;

后者通过垄断、高价的手段,长期扩充财政来源。

桑弘羊不仅帮助汉武帝实现“文治武功”的政治抱负,留下“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历史强音;

而且 ,他把劳民伤财的罪过转移到自己身上,使汉免遭秦亡之祸 。

桑弘羊最终和商鞅一样,以身死成就了帝王霸业。

第二次“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实验,是宋神宗时期宰相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此次变法,站在风口浪尖的变革者能否全身而退呢?

01.因时乘变,待时而飞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王安石生于“才子之乡”临川。

他自幼过目不忘、下笔成文,伤仲永、祭文忠。

文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世称“王荆公体”,位列“唐宋八大家”。

临川文学十大代表人物(临川先生从乱国者)(2)

▲图 :王安石行楷《过从帖》

但对王安石来说,“改革家”之名应放在“文学家”以前。

当时,“重文轻武”的北宋王朝危机乍现。

虽然勾栏瓦舍喧嚣、纸币港口繁茂。

但北有辽人、西有西夏,屡次割地赔款暴露出宋朝的中气不足,如胖而体虚的财主待他人“采撷”。

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时任临川军判官,在任期间常带王安石宦游南北、体察世情。

这使王安石早年就立下“矫世变俗”的志向。

自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开始,先后有曾巩向欧阳修、宰相文彦博向宋仁宗举荐王安石。

但王安石以“不敢越级提拔、祖母年高已高”为由恳辞入朝。

同时屡次出任舒州(今安徽安庆)通判、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常州(今江苏常州)知府等地方职位。

被称作“父母官”二十年,王安石对朝野弊病了然于心。

他的心里正酝酿一个“变”字,一个革除“冗官、冗兵、冗费”之患的“变”字。

临川文学十大代表人物(临川先生从乱国者)(3)

▲图:王安石画像

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掌管全国财赋。

同年,他向宋仁宗陈万言书,意图整改“三冗”问题,但并未引起重视。

此后王安石看似无意仕途,实则韬光养晦。

九年后宋神宗即位,因久慕“荆公”之名,诏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宋神宗响应王安石效法尧舜、简明法制的大志,提出愿君臣二人齐心变法。

三年后王安石正式拜相,开始着手解决“内治不清、外困夷狄、财力困穷”三大难题。

02.

君子乾乾,飞龙在天

内治不清是“冗官”问题的源头。

北宋初期沿袭唐末五代旧制,一个职位有本官、差遣、寄禄官等多个官员兼任,使体系庞大。

加之恩荫制以“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加剧阶级固化与结党营私,使内外官员在宋仁宗时期已“十倍于国初”。

因此,王安石主张对现有的两万名官员进行削减。

1078到1085年的“元丰改制”,在中央恢复了唐三省的宰相制度,在地方罢免了领空饷的闲职。

各个机构定编、定员、定职,官饷方面的无用开支大减。

尽管如此,“冗官”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冗官”的本质,是自秦汉延续至今的官僚体制已经不适宜管理十倍增长的人口。而元丰改制,没能触及到国家体制与国家规模的矛盾。

临川文学十大代表人物(临川先生从乱国者)(4)

▲图:宋神宗赵顼

外困夷狄是“冗兵”问题的表现。

为此,王安石制订了包括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在内的军事新法。

置将法 针对旧制“轮番更戍、将不知兵”的弊病,把各路驻军分为若干单位,由固定的将领训练,意图提高军队作战能力,以雪“澶渊之盟”的前耻;

保甲法 是将民户进行编制,以十家为一保,于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它可以被视作现代民兵制度的前身;

保马法 是由政府提供马匹,愿意领养的百姓可以减轻赋税,目的是解决牧场不足、马匹质量低下,无法与北方游牧骑兵抗衡的问题。

然而置将法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初衷相悖,不为上位者青睐;

保甲法强制百姓服兵役,而保长对保丁的欺压勒索,使百姓自残以逃役,或愤然起义、占山为王;

保马法又不幸遇上瘟疫连年,造成领养的马匹大批死亡,只得不了了之。

三项措施里,除了保马法的失败原因是时运不济,置将法和保甲法都是因为执行不够才搁置下来。

临川文学十大代表人物(临川先生从乱国者)(5)

▲图:商鞅

还是拿 商鞅 做类比:

同样是厉行改革,商鞅废除贵族土地所有制、废除分封世袭制,又轻罪重罚、强迫百姓分家纳税,可以说从贵族到平民尽数得罪。

然而有秦孝公鼎力支持,商鞅变法得以迎着重重阻力展开。

而宋神宗一无秦孝公逐鹿天下的野心,二无顶住非议、矢志不渝的气魄。

因此会为士大夫和百姓的怨声载道心生徘徊, 同时坐视反对变法的旧党与新党斗争。

可见, 商鞅遇上秦穆公是“天合之作”,王安石遇上宋神宗是“貌合神离” 。

03.

盈不可久,亢龙有悔

财政新法是熙宁变法的重点。

在《临川先生文集》中,王安石这样阐述自己的理念:“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为了解决“冗费”带来的财力困穷,王安石实行了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等新法。

意图发展农业商业、扩充税收来源。

农业方面以青苗法为核心。所谓的“青苗法”,是指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向农民贷款贷粮,待秋收后连本带息收回;

方田均税法 是由国家一一排查未登记的漏税耕地,并依据土壤的肥沃情况分等级征税;

农田水利法 是由当地住户按贫富情况出钱兴修水利,也可以向州县政府申请贷款。

商业方面,市易法是由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到市场短缺时卖出;

均输法 是改变僵硬的收税方式,在物价上涨的地方收取资金,到物产丰富的地方低价购买。

临川文学十大代表人物(临川先生从乱国者)(6)

▲图:王安石变法

和置将法、保甲法一样,青苗法、市易法和均输法同样面临执行问题——

由于地方官员强制农民贷款、官商大肆垄断经营,造成农民税负加剧、民商无利可图;

方田均税法直到王安石被罢相都未能丈量完毕,唯有农田水利法真正造福了基层。

尽管变法充盈了国库,百姓却深受其害。

反对派 为了逼迫王安石下台,十余位旧党官员相继请辞,慈圣、宣仁两位太后哭诉“王安石乱天下”,地方官员更是手绘《流民图》送到宋神宗手上。

帝王之心日益动摇。此后两次罢相,君臣终于分道扬镳。

04.几起几落,谁主沉沦

旧党领袖司马光这样评价熙宁变法:“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不加赋而上用足,不过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

此话的确在理。

然而国库虚空、强敌在外,当以充实国库、对外强军要紧。

乱世用重 典

正如商鞅亦知严酷刑法不是长久之计,但为了大秦霸业只能把歌舞升平的一套滞后再提。

对王安石而言同样如此,社会生产力不增加的前提下充实国库,是竭泽而渔;

然而强敌在外,他没有慢慢来的时间。

操之过急,让这位理论上的先行者,成为政治上的赌徒。

他赌输了自己的仕途,也赌输了平凡百姓的命运。

自北宋到近代,熙宁变法的评价多是贬损。

变法失败之初,以士大夫为代表的旧党重新掌权。由于新法大大损害了士大夫的利益,旧党领袖旋即全面废除新制。

王安石在任时,王学一度如日中天,理学几无立足之地,王安石下台后,理学逐步兴起,对王学一派多贬损之词。

比如朱熹就曾批评王安石及其后学“学术不正”、“坏了读书人”。

临川文学十大代表人物(临川先生从乱国者)(7)

▲图:朱熹

南宋至明清时期的主流观点认为,熙宁变法应为57年后的北宋灭亡负责。

明代的杨慎,更是谓王安石为“古今第一小人”。

到20世纪初,国难当头、图新图变。

转而有梁启超称赞“三代一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

此番“过誉”成为20世纪评价王安石的主流观点。 建国后,“变法”二字也一度风头无二。

从“乱国者”到“改革家”,王安石的身份剧变正如马克思的调侃:

“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