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蜱虫咬伤怎么办(4岁娃旅游被蜱虫咬伤)

作者 |探长(共1606字,阅读约4分钟)

蜱虫,是一种寄生虫,通过叮咬的方式吸食血液同时传播病原体。

目前已知的蜱虫自身可携带83种病毒,如果被蜱虫叮咬后,处理的方式不当,那么毒液很可能倒流进人体内,导致感染严重的疾病。

孩子被蜱虫咬伤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蜱虫的习性以及如何应对,这样才能避免意外的发生。

孩子被蜱虫咬伤怎么办(4岁娃旅游被蜱虫咬伤)(1)

★4岁娃旅游被蜱虫咬伤,外出游玩需注意

一位宝妈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有一次她们一家带着4岁的孩子外出游玩野餐,刚开始孩子玩儿的还是很开心的,总是在草丛中跑跳。

但不一会儿,她看到孩子总是挠自己的后脖颈,定睛一看,孩子的皮肤里面有一个黑色的东西钻进去了。

孩子被蜱虫咬伤怎么办(4岁娃旅游被蜱虫咬伤)(2)

由于宝妈经常看相关的育儿知识,她一下子就意识到了这是蜱虫,正当她准备处理时,孩子的小姨就想要去把蜱虫拔出来,于是这位宝妈赶快制止道:“别拔,蜱虫已经钻进去了,如果硬拔更危险!你们赶快去启动车,准备送孩子去医院。”

然后在这期间,宝妈拿来了一瓶醋,滴在了蜱虫的身上,但是见蜱虫没有什么反应,于是宝妈立刻抱着孩子上了车去医院。

孩子被蜱虫咬伤怎么办(4岁娃旅游被蜱虫咬伤)(3)

经过医生专业的处理,蜱虫被全部拔了出来,孩子没有大碍。而听到宝妈的处理方式,医生也不禁夸赞,两个“赶快”真及时,值得家长们学习!

1.赶快制止错误的处理方式

2.赶快将孩子送到医院处理

当看到孩子被蜱虫叮咬时,家长们往往会惊慌失措,或者是拍打、拖拽。如果还未刺入皮肤或刺入皮肤稍浅可用类似方法。

孩子被蜱虫咬伤怎么办(4岁娃旅游被蜱虫咬伤)(4)

但对于处理刺入皮肤较深的蜱虫来说,这样的做法却是错误的

这很容易使蜱虫头部的倒刺刺入皮肤,扎得更深导致感染或者拽断了蜱虫的身体,残留在人体中更难处理。

★当遇到问题时,家长首先不可惊慌,要沉着正确的应对:

●孩子被蜱虫叮咬后,家长可以用酒精滴在蜱虫的身体上,使其松懈;

孩子被蜱虫咬伤怎么办(4岁娃旅游被蜱虫咬伤)(5)

●然后用镊子夹住蜱虫的头部,切记是头部,朝垂直方向将蜱虫完整地拔出;

●再在伤口处进行消毒处理。

孩子被蜱虫咬伤怎么办(4岁娃旅游被蜱虫咬伤)(6)

最后将蜱虫装进密封袋子中,带孩子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并且将蜱虫交给医生好做具体的判断。

但一般外出游玩,家长的手边不会常带镊子等夹的工具,所以,如果家长手边没有工具或者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么就要尽快就医,避免自己操作失误或者延误时间,给孩子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措施要了解,但还是要以预防为主。

孩子被蜱虫咬伤怎么办(4岁娃旅游被蜱虫咬伤)(7)

★预防蜱虫,家长做好这4点:

避开草地、树木多的地方

蜱虫大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草地、泥土中等,那么带孩子外出时,最好避开这些地方。

如果要去的话,尽量不要让孩子趴在草地中玩耍或者穿开裆裤坐在草丛中,以防被蜱虫叮咬。

衣物要选对

带孩子外出,孩子难免会来回跑跳,接触到什么地方也不可预估。

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穿上长裤和防晒衣,最好是束口的,这样也能够防止孩子的皮肤暴露在外面、蚊虫钻到衣服里面叮咬等情况的发生。

孩子被蜱虫咬伤怎么办(4岁娃旅游被蜱虫咬伤)(8)

回家之后换衣洗澡

回家之后,如果不及时换居家服,那么外出穿的衣服如果沾上了细菌或者虫子,孩子再在沙发上、床上等地方玩儿,就容易将虫子带到家里来,增加了安全隐患。

所以,回到家之后,家长以及孩子要及时换掉外出服并清洗干净,然后检查一下皮肤(腋窝、耳后、颈部、大腿内侧、腹股沟、手腕、脚踝)是否有异物,洗个澡或者擦干净皮肤,既舒服又安心。

●家有宠物,同样要做好宠物的清洁工作

一些养宠物的家庭,如果要带宠物外出,那么回家之后,就要仔细检查一下动物的身体是否有异常,扒开毛发看看内部有没有蜱虫或其他虫子。

由于动物的毛发比较浓密,不仔细看的话很难发现有异样,所以,家长不仅要检查孩子的身上,也要好好检查自家宠物是否携带了蜱虫,以防通过接触传染到孩子。

孩子被蜱虫咬伤怎么办(4岁娃旅游被蜱虫咬伤)(9)

辣妈语录:

带孩子外出是件开心的事情,但在游玩的同时,家长还是要时刻拥有安全的意识,避免孩子以及大人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蜱虫看起来很小,但对人体的危害却很大,希望家长可以做好预防工作,不要轻视。

如果一旦发现了孩子被蜱虫叮咬,就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处理,避免拖延时间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家长们,你有见过蜱虫吗?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处理呢?

(图片源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