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的日常(乡村教育者手记)

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乡村教育的日常?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教育的日常(乡村教育者手记)

乡村教育的日常

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乡村教育者手记”,为乡村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助力乡村教育先行区建设。

以下是潍坊市辛寨镇辛中小学教师王慧的教育手记:

“儿童的心灵是灵敏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苏霍姆林斯基

新班级,新面孔,一张张稚嫩活泼的小脸上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新学期,我们将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班主任是一个神奇的角色,孩子们会不自觉地把你认作班级老师当中最值得信赖的一位。他们看你的眼神里有喜欢、有依赖,还有一分乖巧,这份情感让我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与踏实。

课堂小组互动时,一位小女孩(琪琪)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小脸蜡黄,看上去有点无精打采,安静地坐在那里,与周围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学校组织的家长会,签到表上她名字后面地“家长”一栏是空着的,我想也许是父母的工作太忙了。可孩子们带回家、需要家长签字的责任书上,也只有她的空着。了解后才知道,琪琪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父母离异,兄妹二人跟着爸爸。爸爸在外打工,她和哥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奶奶既要下地干活,又要照料生病卧床的爷爷,还要照顾她和哥哥的生活起居,家里的事都是奶奶一人撑着。

农村的孩子很小就懂得为家庭分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农活。三年级的小朋友年龄在九到十岁,琪琪看起来比同龄孩子要瘦小单薄,更加懂事乖巧。

作为学生,白天的时光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老师与学生的交往时间要多于父母,这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正是这个原因,教师更容易了解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和变化。班集体是孩子们之间的“小社会”,在这个环境下不难发现,孩子们性格迥异,而缺少父母陪伴和关爱的孩子则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

缺少陪伴的孩子,心灵孤单,自认为不如别的小朋友,从而导致他们做事胆小谨慎,小心翼翼,甚至会产生自卑孤僻的心理,这种消极情绪,会影响到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成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上,有条件和能力作出多种选择,但往往会因为一时冲动而忽略并伤害到身边的亲人和孩子。孩子没有能力,没有再次选择父母的机会,只能被动地承受父母给出的结果。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延续和未来,他们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应受到父母的重视。身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理应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做他们强大的后盾,陪伴他们健康成长。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父母的陪伴都不能缺席,亲子陪伴关乎孩子的一生,而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感受则更为重要。儿童时期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可,想要证明“我是被爱的和被关注的”。因此,父母的陪伴要建立在读懂孩子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一个正向感染力的家庭环境。

学校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的家,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大家庭,身为“家长”,要时刻关注每个小成员的动态,他们的情绪状态都直观呈现在小脸上。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所不同,我会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引导性格内向、害羞腼腆的学生融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大家庭的温暖和爱将她包围,这时,你会看到同龄孩子之间的交往更有感染力。慢慢地,性格内向的孩子开始主动参与到学习互动中,也有了课上举手发言的勇气。

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需要家人的疼爱和关怀,需要教师的关爱、教育和栽培。每个孩子都是花朵,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和美丽,都可以绽放自己的色彩,我们要像太阳一样给他们带来温暖和阳光,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而感到悲伤、无助时,我们要及时给予爱的滋润与温暖,真诚的安慰与鼓励。

陪伴是相互的,给予也是相互的,孩子们在慢慢的成长和发展中相互影响着,我想我也是。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成长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孩子们让我懂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中国家庭共同的心愿,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同时,家长、孩子和教师也是一个发展共同体,让我们在彼此的陪伴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