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一呼一吸是多长时间(一呼一吸生命延长36年后)
1960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中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这句脍炙人口的话里蕴含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人根本意识不到生活的真相,而是浑浑噩噩的活着,这种人的灵魂普遍在二三十岁左右就“燃尽”了;第二种人接受生活本质,但在厄运之下要么迷失要么沉沦,没有与命运相抵抗的勇者斗志。
今天我想写的就是第三类人,他们拥抱真相,选择在刀尖上跳舞,以勇敢而坦然的心热爱生活,这就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也是一个人在困境下抵达的最高境界。
自然,最后一类人也是世间少有者,人们往往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内徘徊,普遍意识不到可以冲破藩篱,铸一首属于自己的“命运交响曲”。
所以,罗曼罗兰会在这本传记的最后一页,写下这样一段话:
伟大的心灵就像崇山峻岭,我并非说普通的人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能够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自己离永恒更近。随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平地上来,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普通人应对生活中突然降临的灾难时,往往做不到如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坦然,在痛苦的沼泽中——我们很难像学者说的那样“看清生活的真相后热爱生活”,反而会痛苦的沉吟,懦弱的抱怨或挣扎,甚至有可能在悲剧中低下头颅,还未来得及反抗便放弃生命。
就像今天我看的这部由安迪·瑟金斯导演的《一呼一吸》,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人公罗宾刚和妻子戴安娜度完蜜月,准备进入婚姻的殿堂时,就得上了无法治愈的“脊髓灰质炎”,医生诊断他最多能活三个月,就在这时戴安娜突然怀孕……
死亡和新生的撞击让整个影片显得更富有冲击力,而其中戴安娜对罗宾的爱,以及罗宾对生的欲望,追求自由与美的价值都是本片的重要看点。
面对突然降临的厄运,罗宾的一生经历了三个阶段。他曾不愿面对真相而封闭自己,也曾心如死灰一度放弃生命,可最终他还是突破了心灵的藩篱,以勇敢而坦然的心拥抱了死亡,由此我们可以说:他就是一个满怀“英雄主义”的伟大的普通人。
抒情诗的浪漫与死亡危机:现实是否会击碎童话?
影片的开始就像一首抒情诗,一大片葱葱郁郁的树林此起彼伏,一条笔直小路延伸到天空尽头,浓郁的深夏色调伴随悠扬的钢琴曲出现在我们面前,美轮美奂的画面奠定了影片的古典浪漫色彩。
年轻有为的退役军人罗宾在棒球场邂逅了气质优雅、温柔美丽的英国女子戴安娜,两人因此一见钟情。他们在酒吧约会,在夕阳下跳舞,橘色余晖静静地洒在他们身上,伴随优雅缓慢的乐曲尽情的舞着,仿佛要将一辈子的浪漫停滞在这一刻。
影片的前半部分是以戴安娜的视角展开的,先开始戴安娜的哥哥并不同意她与罗宾的婚事,比起她的众多富有“王子”追求者来说,罗宾没有钱,没有房子,简直就是一个穷小子,根本不符合戴安娜众星捧月“公主”式的设定。然而即使家人不认同罗宾,戴安娜依旧决定跟随爱人远赴肯迪亚生活。
其实,这里就可以看到女主人公坚决的性格,也为影片后来的突变埋下了伏笔。
在肯尼亚的生活一度非常完美,戴安娜与罗宾一起做生意,开车旅游,与朋友在夜空下篝火聚会,阅尽肯尼亚的风光。
如果没有意外降临,他们的这份爱也许会在时间的沉淀下愈发醇厚,又也许会在平静的生活中慢慢褪色,有时候影片里的某种意外反而会成为生活的调和剂,让故事里的爱情得到永恒的绽放。
戴安娜怀孕后不久,罗宾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他们的未来,悲剧的发生让影片骤然变的急促紧张起来,画面色彩也有盛夏的唯美转换成阴郁的暗色调。
罗宾得了一种叫“脊髓灰质炎”的病,又简称小儿麻痹,在当时的年代是无法治愈的,只能靠呼吸机维持残喘的生命。
脊髓灰质炎的病毒(小儿麻痹症)通过空气中的液滴进入人体内,病毒经血液到达中枢系统,攻击脊髓中的运动细胞神经细胞,脖子以下全部瘫痪,甚至不能呼吸。
在这种情形下医生对戴安娜说“他只有几个月的寿命了”,她的母亲对女儿说“这种病是没有奇迹的”,无法治愈就是真相,仿佛罗宾的死亡已经成为了一个既定的事实。
跟随戴安娜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之前毫不相同的罗宾,很明显,在呼吸机颤动背景声音下的“死亡”阴影笼罩罗宾泛白的脸色上,全身瘫痪,甚至呼吸都要依靠机器的罗宾就像一个布娃娃,他眼神呆滞思绪涣散,毫无生气地陷入全身瘫痪的绝境里。
这段影片罗宾一句话都没有说,这段无声的空档期被暗色打底,给人一种沉沦和宿命的感觉,用这种光线和色调打造了罗宾此时的内心世界:他意图将自己封锁来,不愿面对真相,不愿看到光亮,不愿面对妻子的关怀心碎,甚至想到了去死。
罗宾对前来为他祷告的神父说:“上帝就是一个笑话。”
这个期间他做了很多的梦,梦见自己没有了呼吸机,恢复到以前的样子,健康又自在的活着,然而现实是他睁开的第一眼看到的依旧是医院的白色病床。
罗兵此时的心理状态其实很容易理解,他不想让戴安娜和孩子承担他的死亡和悲剧,生命的最后进程他做了一个抉择:要么在呼吸机的维持下活几个月,要么提前死亡结束折磨。
要么生,要么死,在沉重的呼吸之间选择无法躲避的命运。
在看电影时,我不止一次地敬佩于戴安娜的沉稳和智慧。当她发现丈夫不愿面对她,甚至想要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时,她并没有崩溃,反而一再用自己的乐观帮助帮助罗宾恢复元气,她无比坦诚的对罗宾说出了她的爱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戴安娜:“你我都知道你在自暴自弃,虽然一切都是最糟糕的情况,但我无法忍受每次走进来听你说你想死,因为你还活着,这才是事实。”
罗宾在妻子的安慰下心房很快瓦解,他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希望“能够离开医院。”
在影片所设定的那个年代,离开医院在家庭护理病人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医生告诉戴安娜真相“只要呼吸机断电两分钟,罗宾就会死”。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其中的关键依旧如上文所说:要么生要么死,在沉重的呼吸之间选择无法躲避的命运。
在这里戴南娜的性格起到了一决定性的作用,倘若性格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又天性悲观,很难将爱人的生死脱离医院,全部寄托在自己的身上。然而戴安娜做到了这一点:她很快做出决定,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套房子,决定将罗宾接到家里去治疗。
影片进行到这里,现实并没有击碎爱情的童话,反而让主人公的感情愈加坚定了,正当我以为这个故事要以戴安娜为主线,讲述一个妻子怎样在丈夫重病里创造人生奇迹时,却发现自己又错了。
在影片的后半程里,罗宾果敢的扛起了命运这场灾祸,用天然的乐观和创造精神,追求了自己的生命价值。简单的说,罗宾走出来依靠的不仅是妻子的爱,更是他对生命本能的欲望,以及对美和自由的追求,这也是影片带给我们的意义。
从死亡中新生:以勇者思维点燃对生的欲望和美的追求
实际上,当罗宾对妻子说出“带我离开医院”的那一刻,传递出来的不止是希望,还是一种对生命的赌注,来源就是戴安娜给他的爱,这种爱激发了罗宾内在的勇敢,让他开始平视自己的疾病。
当我看到医生意图阻止罗宾出院,并预言说他在家里活不过两周时,罗宾性格里的反叛以及对生的渴望同时迸发出来,就在这一刻他不是那个瘫痪病人,而是一个自由人罗宾,而自由意志的升起,就是生命的开始。
“这里是监狱吗,我是你的囚犯吗?你无权决定我的意愿,把我困在医院。”
这时候的他已经开始进入突发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拥抱真相,在刀尖上跳舞,以勇敢而坦然的心热爱生活。
罗宾在家庭的生活与医院完全不同,充满家庭与爱的环境,恢复与朋友之间的聚会,生活的气息激发了他内在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也激发了他天然的创造力。
他在头边装了一个铃铛,需要帮忙时就撞一下,这样家人就能听到他的需要;他在床上安装了一个架子,夹住报纸就可以阅读;他看到儿子的婴儿车灵光一闪,让朋友改装了一个可以“呼吸”的轮椅……
随着“呼吸轮椅”的诞生,罗宾的心态进一步改变了,既然“上帝就是一个笑话”不如就用“玩笑”理解人生的苦难,用“游戏”应对生活的限制。
罗宾的新人生开始于孩子的一句话:“爸爸,我什么时候可以去非洲?”“那可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我可以推着你,爸爸”。
于是一个经过改良的蓝色面白车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开始尝试去更远的地方旅行,而西班牙之旅再一次让罗宾挑战了生命的极限(通过托运行李将改装的车运上飞机,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
在旅途中,他们遇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事情:在西班牙的星空下野餐,和陌生人聚会聊天,找到“呼吸轮椅”的投资者,帮助更多的人从医院走出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残疾研究基金会主任克莱蒙医生的出现,让罗宾的价值得到最高的体现。他建议罗宾去德国参加一场关于伤残病人的研讨会,在那里所有的顶尖专家都会出席。
为此罗宾和戴安娜远赴德国,看到了一家专门治疗严重残疾病人的医院。
医院中的设备选用的是一个连着泵的密闭铁盒,用抽真空制造正压和负压的方式,让病人的肺部舒张和压缩,制造呼吸的效果 。
电影用“整齐”“干净“机械”的呈现方式,将医院的“监狱式冷漠”呈现的淋漓尽致。
镜头由远及近,映射出一个个被装进密闭空间的病人,再加上整个空间的黑白色调,让这些病人似待宰的羔羊般,温顺而又毫无生命的气息。
医院的经历给罗宾的内心造成很大的震动,他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了这间医疗室,就像刚刚参加了一场死亡的葬礼。这是无奈也是现实,病人无法离开治疗设备生活,当生存被威胁的时候又何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随后,罗宾在克莱蒙医生的帮助下参加了世界残疾研讨会,会上他发表的演讲主题也是整部影片宣扬的主题,即如何在生活的困境下寻找更好的生活。
“回到你们的医院,告诉你们的病人,他们可以堂堂正正的活着,你们都有这个权利,去打开医院的大门,还给他们美好自由的权利。”
演讲之后掌声淹没了戴安娜的泪水,影片最后罗宾成为了一个奇迹,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一个家庭源源不断的支持和爱,是一个人的挑战和勇气,更是一场自我苏醒到价值实现的旅程。
告别晚会:从上帝那里偷走36年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勇士
罗曼•罗兰在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中写到“真正的英雄,是明白世界的残酷,也遭受了社会带给他的苦难,他依然能用心的说“我热爱这个世界,我愿竭尽所能去为我的世界而好好战斗。”
这句话就如同罗宾的一生,从医生断言“活不过两周”到“多出来的36年”,这中间依靠着妻子的爱,家庭的爱,以及热烈的生命意义给他不竭的动力谱写生命的乐章。
影片结局罗宾因长期佩戴呼吸机而使肺部受损,频繁出现大出血的现象。从上帝那里偷了36年后,主人公仍然逃不过死亡的宿命,在罗宾生命最后的进程里所展现的,是如何平静的告别。
生命最后戴安娜帮助罗宾举办了一个“告别晚会”,人们像参加婚礼一样在派对上谈笑共饮,没有悲伤没有哭泣,只有从天幕上倾泄而出的阳光,鲜花以及拥抱死亡的勇气。
这是我看过的影片里最郑重,最盛大的死亡仪式,这是一种被延续和纪念的爱,即使终结但爱依旧在远行。
看到罗宾与戴安娜的告别,还是不禁泪目,“你是我的爱人,更是我的生命”。妻子这么多年的付出就是想挽救丈夫的生命,然而这一次不会再发生奇迹,罗宾多活的三十六年不仅是上天的恩赐,更是爱的恩赐。
罗宾死了,他在可以争取的时候争取新生,在不可以争取的时候选择最好的方式结束,这就是一个人面对厄运所抵达的英雄主义,也是一个人无可选择时争取的尊严。
最后一刻呼吸机停止了制氧,这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从呼吸开始,在最后一声呼吸中结束。电影将呼吸这个动作进行加工细化,让我们感受到呼吸的节奏和声音。
也是看过这部电影我才知道,一呼一吸代表的是生命的本质,而生命的本质和真相是如此沉重而脆弱,这短短的两个小时我们见证了一个患有重度残疾者勇敢的一生:他的生命因爱而奇迹,因价值而产生奇迹。
文章的最后,依旧以开篇的话作为收尾:“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罗宾,就是这样一个满怀“英雄主义”的伟大的普通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