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方法和思考方法(抽象思维和科学思维)

经验思维、抽象思维与科学思维牛非虎:@吴青萍:也说经验思维和抽象思维 • 毕达哥拉斯定理(中国的勾股定理)引起了人类第一次数学危机两条直角边都为一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什么只能是根号二?而根号二不是有理数,和圆周率一样是无理数,等于‪1.4142135623731‬….. • 无理数是没办法用数表示的,毕达哥拉斯认为根号二是个麻烦,原因是,有了两个等长的直角边,一定就能画出斜边但画出斜边长度为什么只能用根号二却无法用数来表示呢?这简直太荒谬了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科学思维方法和思考方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思维方法和思考方法(抽象思维和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方法和思考方法

经验思维、抽象思维与科学思维

牛非虎:@吴青萍:也说经验思维和抽象思维。 • 毕达哥拉斯定理(中国的勾股定理)引起了人类第一次数学危机。两条直角边都为一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什么只能是根号二?而根号二不是有理数,和圆周率一样是无理数,等于‪1.4142135623731‬….. • 无理数是没办法用数表示的,毕达哥拉斯认为根号二是个麻烦,原因是,有了两个等长的直角边,一定就能画出斜边。但画出斜边长度为什么只能用根号二却无法用数来表示呢?这简直太荒谬了。 •

由此,毕达哥拉斯得出另一个大胆的结论:眼见未必是实,背后隐藏的原则(数)才为真。具体事物只是在“模仿”数。后世的人们将追求这种超越有形体之上的非客观世界叫做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这种形式,就是从毕达哥拉斯开始的。 • 形而上学就是以用超验的(超出一切可能的经验之上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 • 而且毕达哥拉斯又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哲学”这个名词的人,同时就成为第一个被叫做“哲学家”的人.

西周初数学家商高在公元前1000年发现勾股定理 。此发现早于毕达哥拉斯定理五到六百年。勾股定理是是中国数学家的独立发现。但,商高后的三千年内勾股定理只是用于算学上的经验应用,没有人能如毕氏一样从经验的后面去发现超验的非客观世界。没有产生形而上的思辨。 这应当是科学在中国沦为技术,抽象思维止步于经验思维的一个典型范例。 由此看来,究竟是思维先于宗教还是宗教决定思维,还是二者的互动结果,值得讨论。

吴青萍:@牛非虎 举例论证说得好!此例为显例、范例,既能证实古代中国相比古希腊,在科学理论(文化)上萌发的有无或强弱;也可验证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一一古代中国为何有技术无科学。其实像这样的事实并非孤例。我以前还读过一个资料,里面讲到中国古人通过测算遥不可及的海岛山顶高度,和近地星球的运动距离,其精确度皆是同时期西方人所难及的。但即便这样,中国古人仍然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便只能终于历法所用,却不能通过整体通透并被证实的抽象思维,来弄清日地运行的规律性(如日心说)。由此可断,中国人在抽象思维上历来总体的表现确属不够出色(但并非绝对)的结论是立得住的。这即使在当下我们雅俗间的诸多现实表现中也比比皆是(例略)。

关于“思维先于宗教,还是宗教决定思维”的诘问,我以为此询并不矛盾。因为宗教说到底,还是人为(思维)的东西,所以“思维先于宗教”成立。又因为宗教既然形成,就有其经典(口传、文本)的思想长期性深远性乃至物化性地影响信众(思想、思维、行为、情感等人性人化的东西),所以,讲宗教决定思维亦会成立。只是需要进一步思辨清楚的是,不同宗教有不同思想,于是便必然决定治下的不同思维(思想、行为……)。同时,缺乏宗教信仰的世俗思想(我们传统文化之主体),由于始终注目于现实凡间的功名利禄,而缺少着哪一份“仰望星空”“叩问未来”的执着持恒,所以便致使抽象思维不达,科学理论不彰了。

停笔后又想,究竟宗教如何助长抽象思维的,以至特定宗教如何助长科学思维的呢?能否从三个层面来看:一,宗教的本质是超越(世俗)性的思想之导航(不能局限于“迷信“陈说看宗教!),持此超越思想后的大脑思维,必能较好地超脱俗世尘事的纷挠,而能聚精会神地思索一些高远的问题,于是其抽象功能便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增强。二、古希腊多神教中专司科学萌发思想职能者,是其爱智慧女神;无疑,美好的“智慧”借以美丽的“女神”来召唤,更对思想好者们(恰好古希腊这些智者均属“有闲”贵族,能有尽力“管闲事”的生活生存基础)发生着无穷的吸引力,让人趋之若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阿基米德),他们就这样不断精进,不断积累,代代相传,终致科学理论的诞生。三、从古希腊多神教信仰中具体内涵的科学性思想看,最突出者应是平等、独立、求真(真相真实真诚真理真好)、奉献等意识,不难推出,正是这样的思想基础,才会绽放出人类史上那朵科学奇葩之花。也应承认,只要高扬如此思想的大旗,我们也就迟早可以抱得科学美人荣归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